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七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又称三七草、三七仔、参漆草、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山漆、田漆,为五加科人参属的物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文山及广西深山中。[2]三七的三条枝上各生七片叶,因而得名[3];也有人说,它在种植后,三至七年收获而得名。[4]


Remove ads
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横卧纺锤形肉质根,根状茎短或长。掌状复叶3~6枚轮生茎端,小叶3~7枚。干心长出一簇扁球形红色果实。初夏开淡黄绿色小花,伞形花序单个顶生。[5]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黄绿色、灰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药用
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6]田七的功用,原来可用“散瘀、止血、定痛”六个字来概括,所以,历来都是以三七作为伤科金疮要药。三七与亚洲人参(Panax ginseng)同为人参属(Panax)。
用于咯血,便血,衄血,呕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三七中含有多种达玛烷型四环五帖皂苷的活性成分,即人参皂苷。主要为人参皂苷 Rb1、Rb2、Rb3、Rc、Re、Rf、Rg1、Rg2、Rh1和三七皂苷 R1、R2、R3、R4、R5、R6、R7、O1、P2、Q3、S4、T5,绞股兰苷–RVII。
三七含总皂苷约12%,其中主要有效即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 Rb1、Rg1、Rd、Re、Rc、R1,Rb1、Rg1在三七总皂苷比在人参总皂苷高出很多,其中的Rg1可达8倍之多,但Rc的含量较人参低 ;三七总皂苷水解后,主要得人参三醇Rg1,再次为人参二醇Rb1(三七的Rb1含量比韩国参(Panax ginseng)和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为高[7]),检出微量齐墩果酸Ro(oleanolic acid)和未检出楤木皂苷(Chikusetsusaponin III, IV, IVa)。
三七的皂苷可以粗略地分成基于原人参二醇骨架的和基于原人参三醇骨架的。地下部分后者多,地上部分前者多。三醇包括Rg1,有抗凝血作用。二醇Rb1反之有促凝作用。通过柱层析可以分离二醇和三醇皂苷,[8]也可以通过热加工促进Rb1水解。
三七传统上只以主根入药,但剪口(根茎、芦头)、病根、绒根、筋条(支根)也都有不错的皂苷含量。三七的花、果实、叶也都含有皂苷,其中花的皂苷含量尤其高,达13%。民间以花泡茶。[9]
三七也包括多种非皂苷成分,有氨基酸和蛋白质、多糖、黄酮类、炔/醇类、挥发油和微量矿物元素。其中三七素(dencichine)是一种非蛋白氨基酸,有止血作用。三七素也存在于其他人参属植物的根中,但三七中最多。三七的蛋白质、多糖、炔/醇类(以人参炔醇为主)、挥发油也有发现一定药理活性,黄酮类则研究较少。[9]
Remove ads
三七的临床建议剂量为5-10公克。也可磨成粉末,直接吞服或用水调和服用,剂量为1-3公克。
采自中国药典[10]
- 三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 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 熟三七:取净三七打碎,分开大小块,用食用油炸至表面棕黄色,取出,沥出油,研细粉。
- 三七片:取三七,洗净,蒸透,取出,及时切片,干燥。
一本叫中药材的杂志[12]中发表,二类基本副作用为:(1)二例因服药片时没有喝足够的水引起的刺激和呕吐酸水;(2)十九例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炎,紫斑,休克,水泡或其他个人特质反应。但该杂志没说明所称药品中原材料的品种。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