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西伯利亚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西伯利亚海map
Remove ads

东西伯利亚海(俄语:Восто́чно-Сиби́рское мо́ре罗马化:Vostochno-Sibirskoye more雅库特语Илин Сибиирдээҕи байҕал罗马化:İlin Sibîrdêği bayğal )是北冰洋缘海,位于北冰洋的北极角、南至西伯利亚海岸、西至新西伯利亚群岛楚科奇半岛附近的比林斯角英语Cape Billings间,东至弗兰格尔岛。该海西临拉普捷夫海,东临楚科奇海

事实速览 东西伯利亚海, 坐标 ...

东西伯利亚海是北极地区里最少被研究之地,该地特征是气候、海水盐度低、动植物与人口稀少。此海水深通常小于50米,洋流缓慢、潮汐涨落小于25公分。此处经常起,特别是在夏天。此地有大量冰原,在8、9月时才会完全融化。

海岸边数千年来皆有人居住,最初是尤卡吉尔人楚科奇人鄂温人鄂温克族等建立的部落,他们以渔猎、饲养驯鹿英语Reindeer herding维生。后来这些部族先后被雅库特人俄罗斯人吸收。

东西伯利亚海地区的主要产业是工业与航运,商业、渔业较不发达。此地最大城与港口是佩韦克[5],是俄罗斯最北端的城市英语List of northernmost settlements[6]

Remove ads

名称

东西伯利亚海过去有多个名字,且会交替使用。名字包含:因迪吉尔卡海(Indigirskoe)、科雷马海(Kolymskoe)、北海(Severnoe)、西伯利亚海(Sibirskoe)和列多维托耶(Ledovitoe)。[7]

1935年6月27日,苏联政府立法规定其名为东西伯利亚海。[7]

地理

界限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对东西伯利亚海的界限定义如下: [8]

西界:拉普捷夫海的东界,从科捷利内岛的最北端开始,穿越该岛至马德维角(Cape Madvejyi),再经过小利亚霍夫岛大利亚霍夫岛的瓦金角(Cape Vaguin),然后延伸至大陆的斯维亚罗伊角。

北界:从弗兰格尔岛最北点(西经179°30′)画线,连接德朗群岛的北侧(包括亨里埃塔岛珍妮特岛)与本尼特岛,再至科捷尔内岛最北端。

东界: 从弗兰格尔岛最北端穿越该岛至布洛瑟姆角英语Blossom Point,再到大陆的亚坎角英语Cape Yakan(东经176°40′)。

地形

Thumb
新西伯利亚群岛卫星照,左侧为拉普捷夫海,右侧为东西伯利亚海。

由于北面直接与北极洋相通,东西伯利亚海的主要海湾(如科雷马湾科雷马湾区英语Kolyma Gulf恰翁湾)大多位于其南部边缘。海中央几乎没有岛屿,但沿岸分布着一些岛屿或群岛,例如艾翁岛熊岛群岛。这些岛屿总面积仅约80平方公里[2][9]

东西伯利亚海流域总面积约为134万平方公里[10]。注入东西伯利亚海的主要河流包括:因迪吉尔卡河阿拉泽亚河大丘科奇亚河科力马河劳丘阿河恰翁河佩格特梅利河,当中仅有少数可供航行[11]。海岸线长达3,016公里[9],沿岸多曲折,有些海湾深入陆地,地形东西差异明显。从新西伯利亚群岛到科雷马河口之间的海岸较为平坦、坡度缓,逐渐过渡为沼泽冻原与众多小湖。而科雷马河以东的沿岸则是多山地带,悬崖陡峭。[2][4]

海床由大陆棚组成,地形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底质以泥沙、砂砾为主,无明显的起伏。约70%的海域水深小于50米,绝大部分为20–25米。在科力马河因迪吉尔卡河口东北方海底,有一些深沟,推测为史前河谷被海水淹没后形成。海西部浅水区称为“新西伯利亚沙洲”(Novosibirsk shoal)。海域最深处约为915米,位于东北角。[2][4][12]

东西伯利亚海南缘为冲积平原东西伯利亚低地,此地主要由远古时期的海洋沉积物构成,当时这一带曾被古代的维科扬斯克海覆盖(形成于二叠纪,位于西伯利亚大陆边缘)。随着时间推移,这片地区与南方的拉普捷夫海逐渐在现代河流冲积下被填平[13]

Remove ads

气候

此地属于极地气候,受到大陆、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冬季主要受到西伯利亚的控制,西南风与南风风速约为6–7米/秒(时速约25公里),带来寒冷空气,使一月平均气温约为−30°C。天气通常晴朗稳定,偶尔有气旋入侵。来自大西洋的气旋会导致风力与气温上升,而来自太平洋的气旋则会带来云层、风暴与暴风雪。[9]

夏季吹北风,6月风力较弱,7月增强至6–7米/秒,8月更可达10–15米/秒,导致海西部成为俄罗斯北岸最剧烈的海域之一,而东南部则相对平静。北风导致海上七月均气温约0–1°C,沿岸约为2–3°C。天空多云,常见毛毛雨或湿雪。[4]

沿岸地区一年中有90至100天起雾,其中夏季占68–75天[11][12]。年降水量为100–200毫米,虽然偏低,但仍高于蒸发量[2][9]

水文

Thumb
海冰
Thumb
东西伯利亚海的海冰消融。上图:2007年6月15日、下图:同年7月27日。

东西伯利亚海的河流迳流量相对较小,一年约250立方公里,仅占俄罗斯北冰洋迳流量10%。拉普捷夫海的径流量为东西伯利亚海十数倍,而楚科奇海和北冰洋的径流量皆为数十倍。[9]

迳流流量最多者为科利马河,约132立方公里,其次是因迪吉尔卡河,约59立方公里。近9成径流于夏季流入,由于河流流量低且径流集中在海岸附近,因此对海的水文影响不大。[4]

海水表面温度由南向北递减。冬季时,河口区的水温在摄氏−0.2至0.6度之间,而北部海域则低至−1.7至−1.8度。夏季时,海湾与入海口约7–8°C,而无冰的开放海域则在2–3°C间。[4]

表层海水的盐度则从西南往东北逐渐升高。冬春两季,靠近科雷马河与印第吉尔卡河出海口的盐度约4–5,到了海中央可达 28–30‰,在北部边缘上升至 31–32‰。由于春夏融雪影响,盐度会下降约 5‰;此外,从海底到水面,盐度也会递减约 5–7‰。

海面存在由西向东的稳定洋流,但流速较弱,容易受到风向影响而暂时改变流向。潮汐为半日潮(一天涨落两次),潮差约为5至25公分。夏季因河水注入,海平面达到全年最高点,秋季时会因强风而升高;而在3至4月时则降至最低,全年水位变动范围约为70公分。[11][4]

西部海域常因风势产生风暴,浪高可达3–5 米,相较之下东部海域较为平静。夏季风暴持续1–2天,冬季则更频繁,可持续3–5天。[11]

海域会在10至11月间开始结冰,并持续至隔年6至7月。沿岸形成稳定的固定冰层,冬末时可厚达2米。往海中延伸时,冰层变为漂浮冰,厚度2–3米。南风吹拂下会将冰层推往北方,导致海中央出现冰间湖,但不会出现冰山[4]通常5月起开始融冰,首见于科雷马河河口一带。[11]

由于此地没有重工业活动,水质普遍干净。仅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与弗兰格尔岛周围侦测到少量污染(最高80微克/升),可能是偶发性的漏油事件所致[14]。乔恩卡湾则因当地火力发电厂与主港佩韦克的港口活动而略有污染。[15][16]

Remove ads

动植物

由于此地气候恶劣,动植物相对稀少。夏季浮游生物桡足纲为主,繁殖期虽然短暂但密集,8、9月的生物量约500万公吨,而整年的生物量约700万公吨。水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河流排放和海岸侵蚀[14]

在海岸及冰原上则会出现海豹海象北极熊哺乳动物,鸟类则有海鸥鸬鹚。水中会出现弓头鲸灰鲸等鲸鱼,以及鲑鱼鳕鱼等。[2][17]

历史

东西伯利亚海的沿岸自古以来就是西伯利亚北部原住民族的居住地,例如尤尤卡吉尔人与主要分布于东部的楚科奇人。这些部族以捕鱼、狩猎及驯鹿牧养为生,驯鹿雪橇不仅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狩猎的重要辅助。到了公元2世纪左右,鄂温人鄂温克族加入并融合了这些原住民族群。9至15世纪之间,规模更大的鄂温克族也陆续迁入。这些民族主要是为了躲避蒙古人的势力,由贝加尔湖地区向北迁徙。他们虽都信仰萨满教,但语言各异。[18][19][20][21]

自17世纪起,俄罗斯航海者便开始驾驶科奇船英语Koch (boat)沿着河口间航行,探索这片海域。1648年,谢苗·杰日尼奥夫费多特·波波夫沿东西伯利亚海航行,从科雷马河口一路抵达白令海阿纳德尔河。这片海域与沿岸地形的系统性探勘与绘图曾分别于1735–42年、1820–24年、1822年、1909年与1911–14年间陆续进行。[2]

1930年代,科雷马河三角洲的安巴尔奇克英语Ambarchik曾作为古拉格系统中的一个中转劳改营。囚犯在此建设港口、搬运货物。由于当地水浅,不利大型船舶靠港,之后航运逐渐转移至科雷马下游的切尔斯基,使安巴尔奇克的港口与聚落逐渐废弃[22]。如今该地仅设有一座气象站,由少数人员维持运作。[23]

此外,靠近佩韦克地区,亦曾设有两个古拉格劳改营:“恰翁拉格”(Chaunlag,1951–1953)与“恰翁楚科奇拉格”(Chaunchukotlag,1949–1957),关押人数各约一万人,从事矿业与建设工作。[24]

Remove ads

人类活动

Thumb
佩韦克的景色

东西伯利亚海南岸分别由俄罗斯的萨哈共和国(西段)与楚科奇自治区(东段)管理。沿岸聚落稀少且规模小,多数人口不足百人。唯一的城市是佩韦克,人口约5千人,是俄罗斯最北的城市。佩韦克与列宁格勒斯基英语Leningradsky, Chukotka Autonomous Okrug一带曾有金矿,然而近年来多数矿场相继关闭,例如1990年代关闭的锡矿,导致人口外流[25]

这片海域主要用途为每年8至9月间进行的北方海岸货运交通,即俄罗斯的“北方航线”一部分。然而即使是夏季,残留浮冰仍会造成航行困难,尤其在强风将冰推向南岸时。[11]

当地仍保留传统的捕鱼与海洋动物狩猎活动,但规模有限。渔业重点物种包括鲑鱼、比目鱼与螃蟹。[14]

自1944年起,佩韦克30兆瓦火力发电厂便成为该地区主要电力来源。然而该电厂设备老旧且需大量进口燃油,因此曾提出建造一座70兆瓦浮动核电站取而代之,预计2015年启用,但该计划最终未能实现。[26]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