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缅甸关系
双边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缅关系(缅甸语:မြန်မာ-တရုတ်ပြည်သူ့သမ္မတနိုင်ငံဆက်ဆံရေး)是指中国与缅甸之间的双边外交关系。中国和缅甸的双边关系十分活跃。这种关系经常被描述为“胞波”关系(缅甸语:ပေါက်ဖော်),基于缅甸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暗示两国之间特殊的不对称义务。[2][3][4]
总体而言,中国与缅甸军政府和民选政府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近年来,由于中国涉嫌支持缅甸境内的叛乱分子,中国与缅甸现政府(军政府)的双边关系出现问题。[5][6]近年来,由于缅华叛军与缅甸政府军在中缅边境附近持续发生冲突,中缅关系的问题日益凸显。[7]
历史
1277年至1287年间,元帝国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打缅甸蒲甘王朝而引发的战争。战争以元军胜利、元军占领蒲甘城后蒲甘王朝沦为元朝附庸国。
1381年(明太祖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沐英出击云南击败忠于元朝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势力后,沐英被封作黔国公世镇云南,明军将云南纳入版图。
同时明廷在云南“外围”设有六个松散的土司宣慰司,即孟养宣慰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木邦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缅甸宣慰司(即缅甸阿瓦王朝,曾臣属于明王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八百宣慰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寮国宣慰司(其地在今寮国境内)。这些宣慰司在公元1446年形成三宣六慰,即南甸、干崖、陇川三宣抚司,和车里、缅甸、木邦、八百、孟养、寮国六慰。
1531年,缅甸东吁王朝建立,逐步统一缅甸北部全境,此时又不断进攻明朝土司。1566年,吞并了八百、寮国和车里。万历初年,又攻占了木邦、蛮莫、陇川、孟养等司,至此“三宣六慰”全部落入东吁手中。明朝出兵反击,收复了部分失地,并加强了边区的防守。除云南境内的车里外的六慰都已为东吁所有。
Remove ads
1659年,南明永历帝为了逃避清军,流亡缅甸,永历十五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后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缢死。1762年至1769年,清朝与缅甸贡榜王朝于今中国云南以及缅甸掸邦、克钦邦等地激战,结果是双方签订和约,清军退回云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英属缅甸,同年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依照协定求助由中华民国组建远征军协防缅甸,远征军司令长由罗卓英担任(而后史迪威的压力下以杜聿明接任代理司令长官),由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当时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1944年4月,国民政府决定再次从云南派出远征军,同年5月11日夜,卫立煌指挥的16个师的中国远征军开始渡过怒江,收复滇西之旅。
1949年末,第二次国共内战趋于结束,1950年,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李弥率部撤往缅甸、寮国、泰国三不管交界地,于中国云南附近的佤邦地区带领云南反共救国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期间段希文受李弥邀请前往该地助战。1951年,在韩战爆发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将美国提供的美制武器运往缅甸,支援李弥武装使其得以控制缅甸北部地区。1953年,韩战结束,缅甸与寮国在苏联支持下,分别在联合国大会中抗议中华民国入侵领土,美国向台湾施压,要求蒋介石下令撤军。联合国与泰国政府达成协议,提供难民营给泰北孤军。因为缺少后援,段希文率领第5军三千余名官军,由缅甸金三角,撤退至泰国北部清莱府美斯乐地区,成为泰缅孤军。1954年,蒋介石下令泰北国军撤回台湾,但云南省党部书记长李先庚暗中转达蒋中正总统密令,要求段希文与其部属留在泰北。
Remove ads
政治关系

1950年代,中缅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都曾访缅。缅甸吴奈温主席、吴山友总统和吴貌貌卡总理等也多次访华。[8]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代表与缅甸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划定两国边界。[9]
1960年代缅甸出现大量排华活动。[10]
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及缅甸关系恢复。1988年缅甸失去苏联经济援助,同年镇压8888民主运动遭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经济制裁,国际陷入孤立,中国对缅甸实行军事及经济援助。
2011年5月,缅甸总统登盛访华,中国与缅甸决定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1]。2015年6月,由昂山素姬率领的全国民主联盟代表团访问中国。
2020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缅甸。习近平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访问缅甸以来[12],另一位访问缅甸的中国领导人,也是2020年习近平首次外出访问[13][14]。习近平访问缅甸时与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来会面,两人同意加强缅甸军方同中国军方往来,维护好共同正当权益,共同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15]。
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发动了政变,拘禁了国务资政昂山舒吉、总统温敏等全国民主联盟的领导人。为了回应缅甸的军事政变,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举行紧急会议,谴责缅甸军方发动政变,要求军方释放被羁押的人士,及寻求让缅甸回归民主的解决方法。[16][17]但最终安理会没有发布联合声明,原因是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的代表要求将草案转交各自的政府审核。[18][19]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并拒绝支持该声明[20]。
2023年10月以来,中国与缅甸军政府启动清理缅甸电信网络诈骗涉案人员的联合行动,同年10月27日,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之一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组织其他武装势力发动1027行动,并与缅甸军政府展开军事冲突,期间中方对果敢四大家族之一的明学昌家族发出悬赏令,最终将该家族的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三人抓获,明学昌本人则在缅方抓捕期间畏罪自杀。2025年1月,演员王星自泰国被诱拐至缅甸苗瓦迪事件不断发酵,中国与缅甸、寮国、泰国等国就打击缅甸东部电诈事宜达成一致。
经贸关系
和中缅政治关系一样,1954年中缅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变化。1954年4月22日,中缅签订了第一个经济贸易协定,有效期为三年。根据协定,中国向缅甸出口煤炭、丝绸、丝织物、棉织物、纸张、农具、轻工产品、工艺品、搪瓷、瓷器、罐头食品、茶叶、香烟等商品。缅甸向中国出口大米及其制品、豆粕、矿产、木材、橡胶、棉花等商品。1954年11月3日,双方签订了缅甸大米与中国商品的货物互换议定书和中国购买15万长吨缅甸大米的合同。[11]
1988年之前,中缅之间的贸易几乎停摆。[21]1988年国际经济制裁实施后,直至1995年,中缅贸易额每年都以25%的速度增长,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有所下降。[21]
2019年,中缅双边贸易额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其中中国出口额为12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7%,进口额为63.9亿美元,同比增长36.4%。中国对缅甸主要出口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纺织品、摩托车配件和化工产品等,从缅甸主要进口原木、锯材、农产品和矿产品等。为扩大从缅甸的进口,中国先后两次宣布单方面向缅甸共计220个对华出口产品提供特惠关税待遇[22]。2022年起,缅甸在与中国的跨境贸易中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23]。
中国认为,与缅甸的跨境贸易是其与西南较小邻国贸易往来最成功的典范。[21]缅甸是中国西南边境国家中与中国交通网络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4]
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对从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且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包括缅甸)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25]
缅甸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26](p. 211) 昂山舒吉国务资政2018年牵头成立了缅甸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领导委员会并亲任主席[11]。为了减少对马六甲海峡航运的依赖,中国修建了从孟加拉湾通往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26](p. 211) 正在升级改造的皎漂深水港为这些管道提供了连接,也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提供了门户。[27](p. 67)
中国正在向缅甸提供大量援助,帮助其发展工业和基础设施,并希望成为开发缅甸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主要受益者。[28]也是缅甸改扩建实兑海港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并获得了开发和开采若开邦天然气储备的权利。[29]中国为缅甸建设大坝、桥梁、道路、港口以及工业项目提供了贷款和信贷、经济援助和投资。[30][29]

包括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内的中企在缅甸水力发电、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以及其他资源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31](p. 18) 中国公司参与了从缅甸若开邦到中国云南省的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28]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缅甸油田和炼油厂升级改造、产品共享等方面签订了重要合同。[29]中石油正在建设一条从若开邦沿海的A-1 Shwe油田通往云南的主要天然气管道,将获取和开采约2.88至3.56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29][32]拟建的中缅石油管道位于缅甸西海岸,可能使中国能够绕过马六甲海峡,从中东进口石油。[29][28]但还有一些人对中国的石油项目仍表示抗议。[33]

2011年10月初,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对伊洛瓦底江上价值36亿美元的密松水电站的投资遭遇阻碍,因为缅甸政府因当地居民担心该水电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预期效益而暂停了建设。[34][35] 当地居民表示,规划过程中缺乏社区反馈。[35]中国政府表示,缅甸将获得54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共享利润和免费电力。[35]尽管如此,该项目危及的是中国在该国的巨额财务利益,同时也给中国在该国的其他大型项目带来风险。[35]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表示,仅五个村需要搬迁,共计2146人。该公司为受影响的村民提供了两层楼房、21英寸电视机和10万缅元的援助金。[35]
缅甸不仅是中国铜矿的主要供应国,也是高科技设备所需稀土金属的主要供应国。中国70%以上的生产配额(35.5吨)来自缅甸(2020年)。尽管在2021年初军事政变后,采矿生产继续稳步发展(许多矿山归军政府成员所有),但物流问题阻碍了对中国的出口,导致供应减少(尤其是镝和铽),并导致全球价格上涨。[36]
2000年,云南省政府为缅甸设立罂粟替代发展项目。[37](p. 93)云南省为中国企业在缅甸种植橡胶和香蕉等经济作物提供补贴,并允许这些作物免关税进口到中国。[37](pp. 93-94) 尽管该项目减少了缅甸的罂粟种植,但由于大部分经济利益流向了中国企业,因此反响褒贬不一。[37](p. 94)自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扩大在缅甸的业务,种植热带水果和西瓜等反季节水果。[37](p. 92)
2020年1月习近平访问缅甸期间,中缅双方签署了《关于屠宰牛检验和卫生认证的协议》,允许缅甸向中国出口牛肉。[37](p. 87)
2022年1月,缅甸与中国签署了《生物安全卫生与植物检疫议定书》,允许缅甸合法试行向中国出口玉米。[37](p. 85)
军事关系
中国是缅甸最重要的军援提供国,保持着广泛的战略和军事合作。[30]自1989年以来,中国向缅甸提供了战斗机、装甲车和海军舰艇,并为缅甸陆军、空军和海军人员提供培训。[30]凭借着缅甸的港口和海军设施,中国可以在孟加拉湾、更广泛的印度洋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获得战略影响力。[30][29][32]中国还在孟加拉湾的皎漂开发了一个深水港。[38][32]一些消息来源声称,中国还在距印度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18公里的大科科岛建造了一座85米长的码头、海军设施以及主要侦察和电子情报系统。[39]但如今,岛上情报系统的建设已被视为假消息,印度武装部队最近也否认了这些系统的存在。[40]中国协助在印度东部最大城市和港口加尔各答附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港实兑建设海军基地。[39]中国政府还资助修建连接仰光和实兑的公路,提供从中国南部到印度洋的最短路线。[来源请求]
近年来,中国表现出缺乏支持缅甸政府的意愿,并试图稳定缅甸的政治局势。[28]
近年来,缅甸开始发展与印度的战略和商业关系,缅甸与印度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并濒临孟加拉湾。缅甸与印度加强贸易和军事合作,发展与日本和东盟的双边关系,表明缅甸的外交政策正在转变,以避免过度依赖中国。[30]然而,截至2018年,与中国对缅甸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相比,印度对缅甸的影响力仍然有限。[41][页码请求]
2023年11月28日,三艘中国军舰抵达仰光,与缅甸海军进行联合演习。[42]
缅甸境内佤邦的自治政体是一个战略问题。[31](pp. 134–138)中国方面的分析认为,佤邦可以成为贩毒等混乱局面的缓冲区,但佤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而不是放大此类风险。[31](pp. 134–135)一个佤邦地区也许有助于中国与缅甸打交道,但如果冲突爆发扰乱了该地区的“一带一路”项目,那就无济于事。[31](pp. 134–135)
为遏制贩毒风险,中国边防警察、武警、公安、解放军等部门多次开展边境禁毒联合执法行动。[31]
为应对疾病风险,中国向佤邦卫生部门提供了培训和医疗设备。[31](p. 135)
签证


两国国民皆须申请签证方可入境对方国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可以电子签证的方式入境缅甸,观光签证停留最多28天、商务签证停留最多70天。持观光或商务签证可于仰光国际机场、内比都国际机场、曼德勒国际机场,以及6个陆地边境检查站入境。若因探亲等其他需要赴缅甸,仍须办理纸本签证。经缅甸转机,宜先向邻近的缅甸驻外大使馆申办过境签证,可停留24小时。[43]自2015年5月28日起,包括缅甸在内的东盟10国旅游团(2人及以上),由广西桂林市旅游主管部门资质审定的旅游社组织接待,从桂林机场口岸整团入出境,可免办签证在桂林市行政区停留不超过6日。
交通
两国有直航班机,双边航班来往的城市如下:
中缅铁路尚在规划中
外交代表机构

注释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