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乌鹟

鹟科鹟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乌鹟
Remove ads

乌鹟学名Muscicapa sibirica)为鹟科鹟属鸟类。主要分布于东古北界,北部的鸟类会在冬季迁徙南下。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1]

事实速览 乌鹟,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类学

乌鹟于1789年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在他修订并扩展的卡尔·林奈自然系统自然系统正式描述。他将这种鸟归类于鹟属Muscicapa,并创造了双名法Muscicapa sibirica[2] 格梅林的描述是基于英国鸟类学家约翰·拉森于1783年在其多卷作品《鸟类综览》A General Synopsis of Birds中描述的"棕色鹟"。拉森报告这种鸟在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附近发现。[3]种加词sibirica”意为“西伯利亚的”。

已确认四个亚种[4]

Remove ads

描述

乌鹟的体长为13至14 cm(5.1至5.5英寸)。上身为单调的深灰褐色,除了有一条浅色的翅膀带和飞羽次级覆羽边缘处的浅色条纹。胸部和侧腹有不同程度的深灰褐色条纹。白色的喉部和半圈领由浅色的下须条纹和深色的颊斑勾勒出来。下胸和腹部中央为白色,而尾下覆羽为白色,中间带有深色斑纹。喙短且深色,脚为黑色,眼睛大,并且有一圈淡白色眼圈。两性成鸟相似,但幼鸟的上半身有浅色斑点,胸部有斑驳,翅膀覆羽尖端带有橙黄色。[8]

乌鹟与类似的宽嘴鹟Muscicapa dauurica)不同,后者的下身颜色较为浅淡,且乌鹟与灰斑鹟Muscicapa griseisticta)不同,后者下身为白色并带有明显的灰色条纹。乌鹟的翅膀初级飞羽较亚洲褐鹟长。[8][9]

鸟鸣为一系列细小的高音音符,带有颤音和哨音,叫声为金属般的叮当声。[8]

分布

亚种M. s. sibirica繁殖于东南西伯利亚,向西至贝加尔湖,以及蒙古、中国东北部、朝鲜和日本(北海道和本州北部)。亚种M. s. rothschildi在中国西部和缅甸繁殖。亚种M. s. gulmergi分布于阿富汗克什米尔,亚种M. s. cacabata则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部至西藏东南部,可能也包括缅甸。

其越冬范围包括印度东北部、孟加拉、中国南部、台湾东南亚,远至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菲律宾巴拉望库里昂)。曾在阿拉斯加冰岛百慕大记录到迷鸟

它栖息于针叶林混合林及林地,有时也见于种植园、公园和花园。通常出现在山区,有些地区可达4000米的高度。

行为

如同其他鹟类,乌鹟的捕食技术是栖息在暴露的树枝上等待,当有昆虫飞过时,会迅速冲出捕捉。

雌鸟在距地面约8米高的树枝上或有时在洞中筑造杯状。每次产下三到四颗,由雌鸟孵化,期间雄鸟会提供食物。[8]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