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仁济医院陈耀星小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仁济医院陈耀星小学(英语:Yan Chai Hospital Chan Iu Seng Primary School),简称YCHCISPS,是一间位于香港将军澳煜明苑侧的小学,由仁济医院的永远顾问陈耀星太平绅士捐款开办,是仁济医院主办之第五间政府资助小学。学校在1995年获批现址校舍,原订于同年12月开办[1],但最后延至1996年9月才正式开课。
该校自2010起已引入编程教育,近年于STEM教育的发展优异。
于2016年引入校本STEM教育,属先导一群及发展良好,近年累获教育局不同部门、出版社及不同团体邀请作分享。2017年起成为QTN-发展STEM教育计划的核心学校,并于2019年成为全港十八间中国移动香港5G STEM先导学校之一[2]。
每年主办机器人学界比赛,公开给予中、小学参与,分享成果。

Remove ads
办学理念
贯彻“尊仁济世”精神,提供优质全人教育,培育学生成为国家栋梁。
营造愉快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并着重品德教育,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来迎接知识型社会。
校舍
仁济医院陈耀星小学占地面积约6,200平方米,属于“大型”校园。
家校合作
仁济医院陈耀星小学重视家校合作,每年举办多项家教会活动,如家教会旅行、亲子旅行、水果日、中国文化日等,透过参与活动,家长可了解学校运作。
- 家长教师会定期进行会议,参与学校事务,协助举办活动及反映意见。
- 《星语》为仁济医院陈耀星小学的资讯性刊物,全年出版三期,向校内师生、家长及幼稚园家长汇报学校最新消息及活动,以加强家校沟通。
- 定期举办校长茶聚,家长可直接与校长反映意见,加强家校沟通,有助学校发展。
非华语学生学习支援
为在家常用语言不是中文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中文的机会,提升非华语学生的学习及使用中国语文能力,与同侪共同学习,建构共融校园。
支援项目包括:
- 非华语辅导班:中文科任老师会针对非华语学生的学习难点,作出个别指导,以处理学生课堂内难点为主,巩固基础知识,照顾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
- 课后支援班:于课后指导非华语学生课业及预习书本,教学内容以预习课文、语文基础知识、游戏及图书教学为主,借着实行多元密集的学习模式,培养中文语境。
- 支援教师协助:在中文写作课时,额外多一位支援教师抽离学生,为非华语学生提供支援,以提升写作能力。
- 课堂抽离学习:一年级非华语学生在中文、数学及常识课时,均会由另一位科任教师抽离课室学习。在小班教学下,老师可以运用较多时间教导每一位学生,更具针对性地作出个别指导。
- 有趣识字班:于导修课时,为一年级非华语学生开办识字课,运用一套有系统的方式教授,借着游戏,一笔一划地教一年级学生识字,愉快而有效学习字词。
- 小息朗读活动:安排平板电脑辅以不同的应用程序学习,利用“愉快学中文”、“时事学中文”等应用程序进行自主学习,以巩固学生知识。
- 分层工作纸:把单元工作纸和写作工作纸上的重点字词翻译为英文以及按个别需要进行功课剪裁及调适。
- 英文版通告:提供英文版本的学生通告,加强与非华语家长的沟通。
Remove ads
校本言语治疗服务
透过言语治疗师、教师和家长的合作,使有言语障碍的学生尽早得到全面及适切的支援,并提升他们的整体语言能力。有关服务包括:
- 建立校本机制识别及转介怀疑有言语障碍的学生
- 为学生提供言语评估及支援
- 为教师及家长提供咨询及培训
- 与科任教师协作,发展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策略
于在学期间,老师会转介有需要的学生参与校本言语治疗服务,直至他们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或离校为止。
“小小音乐人”计划
为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气质及延续和建立第二音乐梯队,仁济医院陈耀星小学音乐科展开“小小音乐人”试点计划,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学习一种乐器和发展一项音乐技能,发挥学生潜能。学校开办不同的音乐小组供同学选择,包括非洲鼓、口风琴、敲击乐、合唱团/民歌小组、音乐剧等。
卓越学生奖励计划─做个至正耀星人
旨在鼓励学生在学业成绩、品德、领袖服务及课外活动皆可均衡发展,培育他们成为至正耀星人。
课外活动
仁济医院陈耀星小学提供超过五十项课外活动,并成立十多个服务团队,发掘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及合作,从而丰富学习经历。该校是多个课外活动组织之会员,包括香港课外活动主任协会、香港学校音乐及朗诵协会、香港学界舞蹈协会。
该校逢周三放学前两节为联课活动时段,让同学参加不同课外活动,丰富学习经历。
Remove ads
该校幼童军团队隶属东九龙第73旅幼童军,对象为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负责每月的升旗礼仪式,并在校运会及各项典礼参与服务学习。
旨在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主要职责为绿化校园、协助种植活动、以厨余制作堆肥等。
小老师计划的目的是朋辈支援,由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小老师,以一对一形式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学业支援。
传媒采访
著名/杰出校友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