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修定寺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修定寺塔map
Remove ads

36°11′45″N 113°59′54″E

事实速览 修定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修定寺塔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磊口乡清凉山村西侧(36.19564° N, 113.99841° E ),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定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初名天城寺,北齐时改称合水寺,北周武帝灭法时被毁,隋代重建,改称修定禅寺。明嘉靖年间曾有过一次大修缮[注 1],使整个建筑群持续到清末[1]。现仅存唐代所建佛塔一座。修定寺塔单层,平面呈方形,高20米,塔身四壁以雕砖砌成,共用雕砖3775块,为世所罕见。[2]

建筑

修定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清末废弃前依然有三进院落和四进殿宇[1]。目前仅存建筑为此佛塔,推测其原本位于是寺院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塔是一座单层方型浮雕砖舍利塔,塔身原残高9.30米,塔身宽度8.3米。塔中心镂空,三面实壁,南面开有拱券门。塔基推测为北齐,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平面为正方形[3]。 从塔体结构和发掘资料推测目前唐代塔是在旧塔的基础上重建。[4]

塔身四面总共由3775块包含72种各形图案的浮雕砖嵌合(部分砖为1983年—1984年间复修),达到了300多平方米。每一壁都被设计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塔上端构成了一副挂在整个幔帐上的帐头。下方为整幅幔帐的帐身部分,均已菱形转构成。最下层砖为卷草纹,除了拱卷门南壁以外,其他三面壁一致。为了确保砖能保持千年不掉,建塔时设计了四周嵌砖方式[1]

  1. 烧制时背面有背榫,嵌入时将榫楔入墙内,或其上以素面砖叠压在背榫之上
  2. 按照浮雕厚度,将塔壁上素面砖砌成各种凹槽。如菱形砖便是通过使四周凹槽边框砖的高度与较浅槽的浮雕砖一致来嵌砌[1]
  3. 用浮雕砖背榫互相搭叠,例如四根角柱以及拱卷门
  4. 利用大铁打和铁皮牵拉支撑,如门两侧天王浮雕

修定寺这种四壁满浮雕砖的目前是国内仅见之例。浮雕中部分图案有密教,祆教和粟特特点,可能有西域工匠参与[1]。其浮雕图案佛教“七宝”,象征未来佛弥勒和世俗世界中的转轮王[注 2]

更多信息 位置, 内容 ...
Remove ads

考古及研究发现

自1973年重新发现以来,河南文物考古工作者便对塔及寺庙进行了考古发掘(此发掘资料及照片收录于文物出版社的1983年书中)。[1]

现存塔的建造年代

对于现存修定寺塔的年代确定,考古工作者通过历代塔身题记和雕砖时代来推测。现存题记最早为林虑县令杨去惑的咸通十一年八月题记(公元870年),据此为塔建造年代上限。另外一处大功德主题记中的“摄相州刺史仍充本州防御使”推测应是肃宗乾元二载(公元758年)及以后,此题记不仅可推断此塔为唐代建筑,且早于咸通十一年,应是肃宗乾元元年以后。塔身上有五代(后唐,后晋),北宋太平兴国,金代,元代的游记,说明塔四壁浮雕砖至少是唐代咸通以前所建,且塔门两侧的力士不早于宋(身上刻有“至元七年”)[1]

现存塔内壁和外嵌浮雕砖应是一次建成,因此对浮雕砖年代断定便可断定塔建造年代。1980年初,上海博物馆对九百一十块编织纹砖作了热释光试验,结果是其年代距今1300年±10%。此结论吻合题记年代及浮雕砖的艺术风格[1]

塔基发掘和塔的最早建造年代

塔基座下及周围发掘清理出了不少刻工精制的残雕砖。它们的图案不同于现在壁面上的图案,从艺术风格上更像北魏末期到北齐的作品。其证明该塔最初也是用浮雕砖嵌砌。因之用浮雕砖建塔,此塔为最早的实例。塔的创建年代似可追溯到北朝时期。而现存的塔身建筑很可能是唐朝时重修[1]

修定寺塔虽有塔心室,但未发现有塔基下有地宫存在。同时鉴于该塔心室供有佛像,且门额上雕刻佛三尊,此塔并非一般埋葬高僧骨灰或遗物的和尚墓塔。此塔应是供寺庙中轴线上的人礼佛的主体建筑之一,为寺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1]

塔周边建筑

在东距塔40米处,清理出一座用白石建造的石塔一座。塔早已毁,仅存基址。对其发掘中清理出石雕人物相十个,均是原来肩负塔基座的力士。另外在塔基的夯土中发现了一些残砖雕和佛像,其中有一汉白玉的舍利函(一面刻铭天保五年岁次甲戌四月丙辰八日癸亥(554年5月24日),齐文宣帝高洋、尚书令平阳王高淹、王母太妃尼法藏、内斋法师尼道寂、内斋法师尼道尝、平阳王妃冯氏、李娘,建立“释迦摩尼佛舍利塔”供养,一面刻铭“武平七年正月二十日逢周武帝破灭佛法,至大隋开皇十年正月十日佛法重兴,修营建立此处伽蓝……”)[1]

保护

民国时期部分浮雕砖块被盗卖遗失(目前流失砖雕至少有24块),现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其中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10块、大都会博物馆2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6块,大英博物馆1块、剑桥大学2块、日本美秀博物馆1块、法国吉美博物馆1块,匈牙利东亚艺术博物馆1件。此事后当地村民为避免浮雕继续被盗变用白泥涂满整个塔身。[5]

1961年,全国文物普查,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巡查到修定寺塔,只因塔顶已毁,塔身大部分又为白灰泥所掩,而未能发现其价值。

1973年,中央美术学院王式廓教授发现白灰泥下浮雕图案及附近散落砖块,并呈报相关部门。

1973年-1978年,在国家文物部门支持下,河南省文物部门会同安阳地区、安阳县文管会对修定寺塔进行调查清理勘测等工作。

1983年-1984年,在文化部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对修定寺塔残缺的近二千块花砖进行研制、翻模、制坯、烧窑、饰釉彩、按装复修等工作,使壁面基本恢复原貌。

1984年,文物部门复修修定寺塔塔顶和塔刹。

Remove ads

图库

注释

Loading content...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