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个人女性主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英语:Individualist feminism,亦称作ifeminism),是一种强调个人主义、个人自主、反对国家对女性歧视和支持性别平等自由意志主义女性主义运动。

概述

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者致力于改革法律制度,以消除性别特权,确保个人享有平等权利。个人主义女性主义鼓励女性对自己的人生负全责,反对政府对成年人身体选择的干涉。[1][2][3]

个人主义/自由意志女性主义有时被归为自由女性主义的分支之一,但它与21世纪主流自由女性主义在许多观点上有明显分歧。[4][5] 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者Wendy McElroyChristina Hoff Sommers将个人主义女性主义与她们称为“政治女性主义”或“性别女性主义”相对立。[6][7][8]

主张

自由意志女性主义反对限制女性自主和选择的性别角色,主张严格的性别角色无论对女性还是男性都有负面影响,尤其当这些角色受到法律强制时。[9] 她们批评依靠制度权力来达成目标,认为让政府为女性做决定反而限制了女性的个人选择。例如,以“保护女性”为由禁止性工作,实际上剥夺了自愿从事此行业女性的经济机会。

Cato研究所等自由意志主义智库主张,资本主义提升了女性的生活水平、资源获取、个人自由以及劳动机会。[10][11]

个人主义女性主义符合自然法则理论,支持法律应平等保护男性与女性的权利。[12] 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者主张,政府不应优先照顾女性,也不应介入私人关系、经济安排、媒体娱乐或社会文化等领域以推动性别平等。

美国的历史

根据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者Joan Kennedy Taylor,美国早期组织化女性主义基本上是一场“古典自由主义女性运动”。[13] 第一波女性主义强调普选权、废奴与女性财产权等平等权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进步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崛起,个人主义女性主义逐渐式微。直到20世纪中期,受到第二波女性主义反威权与个人主义思想影响才复兴。

20世纪末,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自由意志女性主义的标签由Taylor、Sharon PresleyTonie NathanWendy McElroy等人明确提出。现代自由意志女性主义继承了她们及Nadine StrossenCamille Paglia等人的观点,以及历史上的古典自由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想。

自由意志女性主义组织

自由意志女性主义者协会(ALF)

自由意志女性主义者协会(Association of Libertarian Feminists, ALF)由Tonie NathanSharon Presley于1973年在美国俄勒冈州创立。1975年成为全国性组织。ALF主张反对性别偏见、反对政府干预,并为女性主义运动提供自由意志主义选择。[14]

女性自由主义者(Feminists for Liberty)

Feminists for Liberty(F4L)是2016年成立的自由意志女性主义组织,主张反对性别主义与国家主义,支持市场、选择自由和性自主,并反对集体主义。

Ladies of Liberty Alliance (LOLA)

Ladies of Liberty Alliance(LOLA)于2009年成立,旨在透过社交团体、领袖训练等活动吸引女性参与自由意志主义。

Mothers Institute

Mothers Institute为现已解散的非营利机构,曾支持家庭主妇、在家教育、健康与母亲权利网络等主张。

批评

批评者认为,个人主义女性主义未能有效处理结构性不平等问题。[15] 例如Catharine MacKinnon指出,“个人选择”在现实中往往无法解决弱势群体如有色女性所面临的压迫。[16] Susan Brownmiller则认为,个人主义反对团结的态度反映女性主义运动的衰落与分裂。[17]


重要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者

  • William Lloyd Garrison(1805–1879)[18]
  • Ezra Heywood(1829–1893)
  • Moses Harman(1830–1910)[19]
  • Voltairine de Cleyre(1866–1912)
  • Dora Marsden(1882–1960)
  • Suzanne La Follette(1893–1983)
  • Tonie Nathan(1923–2014)
  • Joan Kennedy Taylor(1926–2005)
  • Mimi Reisel Gladstein(1936年生)
  • Sharon Presley(1943–2022)
  • Camille Paglia(1947年生)
  • Wendy Kaminer(1949年生)[20]
  • Candida Royalle(1950–2015)[21]
  • Christina Hoff Sommers(1950年生)
  • Wendy McElroy(1951年生)
  • Jo Jorgensen(1957年生)
  • Nina Hartley(1959年生)[21]
  • Virginia Postrel(1960年生)
  • Cathy Young(1963年生)
  • Tiffany Million(1966年生)
  • Chris Crass(1973年生)
  • Spike Cohen(1982年生)
  • Lily Wu(1984年生)
  • Rene Denfeld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