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拉斯洛
匈牙利作家,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拉斯洛(匈牙利语:Krasznahorkai László,发音:[ˈkrɒsnɒɦorkɒi ˈlaːsloː];1954年1月5日—),匈牙利小说家和编剧,以后现代主义小说与反乌托邦、忧郁主题闻名。他的几个作品都被塔尔·贝拉改编成电影。其著名的著作包括《撒旦探戈》(1985)[1]等。纽约客评价其作品时称克劳斯瑙霍尔考伊:“将现实检验至几近疯狂的程度。”[2]
有用户建议将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移动至克劳斯瑙霍尔考伊·拉斯洛。(2025年10月11日) 此移动可能有争议或者需要管理员协助。提请移动者请在讨论页说明理由以便其他编辑者参与讨论。请求若无讨论可能不受理。(进行移动) |
2025年,克劳斯瑙霍尔考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因其引人入胜且具远见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怖之中,重新肯定了艺术的力量”[4][5],是匈牙利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Remove ads
早年生活与教育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于1954年1月5日出生于匈牙利东部的久洛。[6] 他有一半的犹太血统。[7] 他的父亲克劳斯瑙霍尔考伊·捷尔吉(György Krasznahorkai)是一名律师,母亲帕林卡斯·尤莉娅(Júlia Pálinkás)则是一名社会保障管理员。[8][9] 他的父亲隐瞒了自己的犹太传统,直到克劳斯瑙霍尔考伊11岁时才向他揭露。[10]
他于1972年自埃克尔·费伦茨(Erkel Ferenc)高中毕业,主修拉丁语。1973年,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开始在尤若夫·阿蒂拉大学(现为塞格德大学)学习法律,但于1976年转至布达佩斯的罗兰大学(ELTE),在那里继续他的法律学习直到1978年。[11][需要第三方来源] 从1978年到1983年,他在罗兰大学人文学院学习匈牙利语和匈牙利文学,并获得学位。他的论文主题是关于作家马洛伊·山多尔在1948年共产党接管后流亡的经历与作品。[11][需要第三方来源] 在学习文学期间,他曾在Gondolat Könyvkiadó出版社工作。[6]
Remove ads
写作生涯
完成学业后,克劳斯瑙霍尔考伊成为一名自由作家。他的首部小说《撒旦探戈》(1985年)一举成功,使他成为匈牙利文学界的领军人物。[12] 该小说的英译本后来在2013年获得了最佳翻译图书奖。[12]
1987年,克劳斯瑙霍尔考伊首次离开共产主义匈牙利,以奖学金前往西柏林。[12] 东方集团瓦解后,他开始在世界各地过着隐居的生活。[12] 1990年,他首次长时间前往东亚,这次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他在蒙古国和中国的体验成为《乌尔嘎的囚徒》(Az urgai fogoly)与《天下浩劫》(Rombolás és bánat az Ég alatt)的灵感来源。[13] 他后来分别于1996年、2000年和2005年在京都各待了六个月,远东的美学和文学理论对他的风格与主题产生了重大转变。[14] 在撰写《战争与战争》期间,他广泛游历欧洲,并得到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的帮助。他感谢金斯堡在他纽约公寓逗留期间提供了宝贵的建议。[15]
他的小说《反抗的忧郁》(1989年)于1993年获得德国最佳书籍排行榜奖,被评为年度最佳文学作品。[12][16] 1996年,他成为柏林高等研究院的院士。[13]
从1994年的电影《撒旦探戈》开始,他的挚友、电影导演塔尔·贝拉将克劳斯瑙霍尔考伊的多部作品改编成电影,其中包括改编自《反抗的忧郁》的《鲸鱼马戏团》(2000年)。[13]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表示,他们2011年的电影《都灵之马》将是两人最后一次合作。[17] 他也曾与艺术家马克斯·诺伊曼(Max Neumann)合作图文作品,如中篇小说《追逐荷马》(Mindig Homérosznak),该书发行时附有爵士音乐家西尔维斯特·米克洛什(Szilveszter Miklós)的原创配乐。[18]
他的小说《西王母下凡》英译本(Seiobo There Below)于2014年赢得最佳翻译图书奖。[19] 2015年,他成为首位获得布克国际奖的匈牙利作家。[16]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的作品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苏珊·桑塔格形容他为“当代匈牙利的末日大师,堪与果戈里和梅尔维尔相提并论”。[12] 而W. G. 泽巴尔德则写道:“克劳斯瑙霍尔考伊的视野之广,可与果戈里的《死魂灵》匹敌,并远远超越了当代写作中所有较次要的关怀。”[20]
Remove ads
个人生活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于1990年与第一任妻子安妮科·佩利赫(Anikó Pelyhe)结婚,后离异。1997年,他与汉学家兼平面设计师多拉·科普桑尼(Dóra Kopcsányi)结婚。[8] 他有三个孩子。[8]
在柏林生活多年,并在柏林自由大学担任S. Fischer客座教授一学期后,他返回匈牙利。[8][21] 他目前隐居于圣拉斯洛的山丘中。[8][21]
观点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强烈谴责匈牙利政府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政策。他表示,考虑到匈牙利自身也曾被俄罗斯入侵,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将冲突定义为“斯拉夫内部事务”的说法在道德上站不住脚,且在历史上毫无逻辑。克劳斯瑙霍尔考伊认为,面对侵略时保持中立等同于共谋,并将奥班政府的论述比作一种心理上的否认。他将该政权形容为“一个精神病案例”,其动机源于一种宿命论且自我毁灭的逻辑,用他的话说,这就像是为了救母亲而接受自己孩子的死亡,结果却导致两者皆亡。[22]
主要作品
- 《撒旦探戈》(Sátántangó),1985
- 《反抗的忧郁》(Az ellenállás melankóliája),1989
- 《乌尔嘎的囚徒》(Az urgai fogoly),1992
- 《战争与战争》(Háború és háború),1999
- 《西王母下凡》(Seiobo járt odalent),2008
- 《温克海姆男爵返乡》(Báró Wenckheim hazatér),2016
- 《赫尔施特07769》(Herscht 07769),2022
- 《泽姆勒在此》(Zsömle odavan),2024
- 《北为山,南为湖,西为路,东为河》(Északról hegy, Délről tó, Nyugatról utak, Keletről folyó),2003
- 《最后的狼》(Az utolsó farkas),2009
- 《内心野兽》(Állatvanbent),2010,与马克斯·诺伊曼合作
- 《为宫殿的细活》(Aprómunka egy palotáért),2018
- 《追逐荷马》(Mindig Homérosznak),2019,马克斯·诺伊曼插图,西尔维斯特·米克洛什配乐
- 《仁慈的关系:死亡小说集》(Kegyelmi viszonyok : halálnovellák),1989
- 《世界在前进》(Megy a világ),2013
- 《六点的傍晚:一些自由的展览开幕致词》(Este hat; néhány szabad megnyitás),2001,杂文集
- 《天下浩劫》(Rombolás és bánat az Ég alatt),2004,非虚构文学
- 《他不问,也不答:关于同一主题的二十五次对话》(Nem kérdez, nem válaszol. Huszonöt beszélgetés ugyanarról),2012,访谈集
(均与塔尔·贝拉合作撰写)
荣誉与奖项
克劳斯瑙霍尔考伊荣获众多文学奖项,包括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继凯尔泰斯·伊姆雷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匈牙利作家。[23]
- 1987年:尤若夫·阿蒂拉奖[24]
- 1987–1988年:DAAD奖学金(西德,西柏林)[6]
- 1993年:西南广播公司最佳书籍排行榜奖(德国,巴登-巴登)(《反抗的忧郁》)[25]
- 2004年:科苏特奖(匈牙利)[26]
- 2010年:Spycher文学奖(瑞士,洛伊克)[27]
- 2013年:最佳翻译图书奖(《撒旦探戈》,由乔治·西尔提斯翻译)[28]
- 2014年:美利坚文学奖[29]
- 2014年:最佳翻译图书奖(《西王母下凡》,由奥蒂莉·穆尔泽特翻译)[30]
- 2014年:维莱尼察奖(斯洛文尼亚,维莱尼察国际文学节)[31]
- 2015年:布克国际奖[32]
- 2015年:纽约公共图书馆多萝西与路易斯·B·卡尔曼学者与作家中心院士[33]
- 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翻译文学奖(《温克海姆男爵归来》)[34]
- 2020年:Literature.gr年度词句奖 2018[35]
- 2021年:奥地利欧洲文学国家奖[36][37]
- 2024年:福门托尔文学奖[38][39]
-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40]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