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穿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穿日客语白话字: thiên chhôn ngit),又称天穿节补天节,古代女娲补天传说,为华人感念女娲补天,救助人类的特殊节庆。在古籍纪载中,其日期有农历正月十九、二十、二十三或三十日不同说法。最早在东晋有纪录,宋代兴盛,明代以后则渐亡佚。现今在台湾北部的客家地区有维持此传统。[1]

简介

明代杨慎《词品》云:“宋以前,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今其俗废久。”

最早记载天穿节的资料是东晋王嘉所撰《拾遗记》,类书渊鉴类函》卷一三〈岁时部〉记载:“补天穿。《拾遗记》云:‘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宋代李觏《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感而为诗》说:“娲皇没有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全国客家日

中华民国在2010年的《客家基本法》中规定政府应订定“全国客家日[2],当时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在广征客家人士意见后,宣布把全国客家日定在天穿日(农历正月二十)[3]。因为台湾南部的客家人并不庆祝此节日,后来在2022年调整为“还我母语运动”的12月28日。客家委员会仍会持续协助地方政府办理天穿日相关节庆活动。[4]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