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刘仁恩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刘仁恩洒脱不受约束,有文治与军事的才干[2]。刘仁恩以侍卫上士为起家官,升任少承御。刘仁恩又获周武帝提拔出任大御正、仪同三司,转任内史中大夫,加开府,又升任内史上大夫,外任使持节、徐州刺史。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起兵反叛,派遣部将毕义绪占据兰陵,又派遣席毗攻克昌虑和下邑。徐州总管源雄派遣刘仁恩出兵进攻毕义绪,仪同刘弘和李琰讨伐席毗,都将敌人平定[3]。获胜后刘仁恩转任兖州刺史,加大将军,升任天官都府司会。隋朝建立后,刘仁恩进爵梁郡开国公,转任毛州刺史,为政的成绩号称天下第一[2][4]。开皇四年四月庚子(584年5月23日),刘仁恩被征召出任刑部尚书[5][6],又外任荆州总管、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1]。
开皇八年(588年),当时隋朝要进攻南陈,以刘仁恩出任行军总管,隶属于杨素讨伐南陈。当年十月甲子(588年11月22日),刘仁恩从江陵出发[7][8][9]。刘仁恩与杨素汇合后,杨素率领水军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越过三峡,于十二月推进到流头滩。南陈将军戚昕率领青龙战船一百多艘防守狼尾滩,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隋军的将军们因而担忧。杨素说:“成败在此一举。我军如果白天下船进攻,敌军就会知道我军虚实,加上滩流迅急,船只难以掌握,我们就失去了居于上游的便利条件;不如在夜里突然袭击敌军。”于是杨素亲自率领黄龙舰船数千艘,将士衔枚,顺流而下,又派遣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领步兵由长江南岸进攻戚昕别处营垒,派遣刘仁恩率领骑兵由北岸向白沙进发,黎明时候隋军各路军队都到了,于是一起发起进攻,戚昕战败逃走,隋军俘获了南陈全部将士,慰劳后加以遣返,纪律严明,秋毫不犯[10][11]。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南陈荆州刺史陈慧纪派遣南康内史吕仲肃率军驻扎在岐亭,据守巫峡,并在长江北岸岩石上凿孔,跨江系三条铁锁,横截上流江面以遏制隋军船只。吕仲肃又拿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军饷。杨素和刘仁恩指挥隋军登陆猛攻陈军,前后四十余战,吕仲肃率军据险全力抗拒,隋军损失惨重,阵亡五千余人,南陈人将死者的鼻子全部割下去邀功求赏。之后隋军多次取胜,俘获了一些陈军士卒,分三次释放了他们;陈军夜间溃乱,吕仲肃放弃营栅逃走,杨素从容毁掉跨江锁链。吕仲肃又退守荆门的延洲,杨素派遣居住在巴中一带的蛮族士卒一千人乘坐五牙战舰四艘,用拍竿击碎陈军十余艘战船,于是大败陈军,俘获两千余人,吕仲肃只身逃走[12][13][14]。在荆门击败南陈将军吕仲肃,刘仁恩制定了很多计谋,因功加上大将军,很受当时舆论称赞[2][4]。杨素攻克荆门后,另外派遣部将庞晖率兵攻城略地。开皇九年二月,庞晖南下到达湘州,湘州城内将士没有固守的意志,没几天就请求投降。湘州刺史陈叔慎就设置酒席宴请部下文武官吏,酒喝到尽兴时,陈叔慎感叹说:“我们之间的君臣关系,到此就算结束了!”这时湘州长史谢基悲不自胜,伏地流涕。湘州助防遂兴侯陈正理也在坐,于是站起来说:“君主受辱,臣子应该以死相报。在坐各位哪个不是陈国的臣子?如今天下有难,实是致命之时。就是事情不能够成功,也可以显示出陈国臣子的气节,就这样束手就擒,沦为亡国之民,死不瞑目!现在已经到了危急关头,不可再犹豫了,敢有不响应的立即斩首!”酒宴上的众人全都响应。于是陈叔慎和文武官吏杀牲口结盟,并派人奉诈降书交给庞晖。庞晖相信了,约定下日期入城受降,陈叔慎预先布置伏兵等待他。庞晖命令数百人屯集在城门口,自己率领随从数十人进入厅内,很快伏兵发动,绑住庞晖宣布命令,又抓住他的手下将士全杀了。陈叔慎坐在射堂内,招集士众,几天之内,士兵人数达到五千人。衡阳郡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业都请求率军协助抵抗隋军。樊通等人的援军还没到,隋朝派薛胄出任湘州刺史,听说庞晖已死,就再请增兵,隋朝又派遣刘仁恩率兵前往支援。刘仁恩的军队还没到,薛胄已经抵达鹅羊山,陈叔慎派陈正理和樊通等人抵抗隋军,于是双方大战,从早晨到太阳偏西,隋军屡次休息屡次作战,而陈正理士兵少,不敌隋军,于是大败。薛胄乘胜入城,俘虏陈叔慎。此时邬居业率他的士兵从武州来参战,到了横桥,听说陈叔慎战败,就在新康口停顿。刘仁恩的军队也到了横桥,据水边安置军营,与邬居业相持两夜,因此交战,邬居业又战败了,刘仁恩将邬居业俘虏,随后将陈叔慎、陈正理、邬居业以及他们的部将十多人送到秦王杨俊那儿,杨俊将这些人在汉口全部斩首[15][16][17]。
南陈灭亡后,朝廷征召刘仁恩出任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信州刺史,刘仁恩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征召入关,于开皇十九年九月廿九日(599年10月23日)在南方去世,虚岁五十二,同年十二月十九日(600年1月10日)葬于长安县高阳原[1]。
Remove ads
家庭
- 刘肱[1]
- 刘纳,西魏侍中、开府、嘉山桓公[1]
墓志
隋前大将军信州总管梁郡公刘使君墓志
公讳仁恩,字庆仁,陕州弘农人也。昔者纂尧之绪,发迹定于断蛇;系汉之功,盛德基于来凰。重光载世之美,本枝别干之华。珪瑞郁而争辉,龟组纷而交映。流诸史册,播在笙镛,详略而言,无俟该备。祖肱,始御脩途,遽辞千里。父纳,魏侍中,开府,嘉山桓公,杰出伟才,累登三事。公托润琼田,资芬惠苑,青襟早悟,绮岁有声。起家侍卫上士,仍迁少承御。周武帝迹高雄猛,心尚冲虚,欲使宇内缙绅,人闻道德,玄都肆业,傍引贵游。公以清明,先光学市,既而众妙无拥,象系毕通,见重四科,用兼五美。俄授大御正,仪同三司,仍转内史中大夫,加授开府。又迁内史上大夫,任在王言,职光纶绂。出为使持节,徐州刺史,淮沂殷旷,事参荒服。尉迥窃据楚齐,将同问鼎。公时临所镇,抗御妖徒,大憝既平,嘉庸简在。仍转兖州刺史,加授大将军,迁天官都府司会。皇明御历,进爵梁郡开国公,转毛州刺史。宽猛流誉,威惠有闻。征为刑部尚书,龙作纳言,是称显贵,皋繇司士,时寄兼隆。俄而鄢郢上游,思覃善政,沮漳南服,复俟绥怀,出授荆州总管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朝旨将兴大举,扫定江东,元帅须才,暂虚蕃任。授公行军总管。别道长驱,淮海克清,寔惟宣力。江山控带,朝寄不轻,绥导蜑夷,事归良牧。转公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信州刺史。未遑之任,诏征入关,但贲隅远戍,马叹空留,骆越遐方,彭亡遂及。开皇十四年九月廿九日薨于岭表,春秋五十二,以其年十二月十九日还葬长安县高阳原,礼也。公履孝基仁,怀奇蕴异,造次不忘于诗礼,动静皆会于庄恭,加以玄赜妙该,儒宗精集,处满思惧,居安虑危,可谓名将名臣,望古难俦者也。今筮兆斯吉,玄板宜镌,敬勒芳猷,寄诸沉石。其词曰:
白水遗绪,丹陵远裔。轩冕从容,羽仪载世。珪社相属,鼎钟无替。惟公秀出,早擅英图。七年奇干,千里名驹。学穷齐鲁,武备孙吴。庙堂胜略,帷帐奇谟。丹襜亟卷,朱传恒驱。是曰公才,寔惟王佐。燮理攸属,股肱斯和。氛祲皆歼,妖徒并挫。舍爵册勋,谅资恒典。照耀朱绂,优游玉铉。升降有章,进退无腆。飘飖远戍,零落遐年。他乡风日,何处山川。悠悠九地,杳杳三泉。故都已届,龟谋且吉。雪照寒田,云埋冬日。万古无朽,千秋茂实。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