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刘冠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冠雄
Remove ads

刘冠雄(1861年6月7日—1927年6月24日[1]子英(又作资颖),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中华民国海军上将。[2][3]

事实速览 刘冠雄, 中华民国海军部第二任海军总长 ...
Remove ads

生平

在海军中昇进

Thumb

刘冠雄的父亲是一位贫穷的箍桶匠。1875年(光绪2年),刘冠雄入福建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科第4期学习,4年后毕业。此后,刘冠雄不断接受训练并昇职,1883年(光绪9年)被任命为高速船扬威舰的帮带。1884年(光绪10年)中法战争中,刘冠雄奉命前往福建省。但在途中,为讨伐朝鲜的东学党,刘冠雄奉命改赴朝鲜[2][3]

1885年(光绪11年),刘冠雄被任命为战舰定远舰大副。1886年(光绪12年)3月,刘冠雄被清朝选拔为留学生,赴英国留学。在学习了各种技术后,于1887年12月归国。此后他被任命为靖远舰舰佐,担任千总(六品官,相当于少校)。[2][3]

甲午战争的功绩及其后的事故

Thumb

1894年(光绪20年),刘冠雄昇任靖远舰帮带,参加甲午战争。刘冠雄在大东沟海战中同日本海军交战,在战斗中果敢操船,十分善战。后来他获得袁世凯赞赏。[2][3]

1895年1月,在威海卫海战中,靖远舰被击沉,刘冠雄被救出。甲午战争结束后,刘冠雄因大东沟海战的功绩而被留在海军中。1898年(光绪24年),升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战舰海天舰的管带。[2][3]

1904年(光绪30年),刘冠雄奉命率海天舰自秦皇岛江阴装运军火。途中,尽管天气恶劣,但刘冠雄不顾大副杜锡珪的谏止,仍命该舰急速前进,以及时完成任务。结果,该舰在吴淞口附近海域触礁沉没,酿成重大事故。然而,经过袁世凯的力保,刘冠雄仅被革职。此后,刘冠雄历任德州兵工厂总办、北洋海防营务处会办、广东水师营务处总办。[2][3]

袁世凯的心腹

辛亥革命爆发后,刘冠雄赴上海投上海都督陈其美,被任命为沪军都督府海军高等顾问。1912年(民国元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刘冠雄任海军部顾问。但不久,他和汤芗铭、杜锡珪同赴烟台,投归袁世凯。[2][3]

同年3月,唐绍仪内阁成立,刘冠雄被任命为海军总长。此后,刘冠雄为近代海军制度的整备作出了贡献。同年12月,获授海军上将。后来他历任陆徵祥内阁赵秉钧内阁熊希龄内阁徐世昌内阁的海军总长。[2][3][4]

Thumb

1913年(民国2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刘冠雄亲自率舰队南下,参加进攻吴淞炮台的战斗。刘冠雄获袁世凯任命为南洋巡阅使,击败了江苏省的反袁军。因立下军功,刘冠雄获授一等文虎章、一等嘉禾章。[2][3]

同年12月,福建都督孙道仁被北京召还,刘冠雄兼任福建都督(同年12月,福建都督之位废止)。刘冠雄受到福建省内的国民党弹压,势力基本丧失。1914年(民国3年)2月,被北京召还。[2][3][4]

Remove ads

为增强海军尽力

Thumb
Thumb
《中国名人录》第三版,1925年

1915年(民国4年)12月,袁世凯称帝,刘冠雄获封二等公。但刘冠雄自己对袁世凯称帝并不十分赞同。1916年(民国5年)1月,刘冠雄离开北京南下,以加强对海军的统制,但消极讨伐护国军[2][3]

同年6月袁世凯死去,刘冠雄辞职寓居天津。同年7月,应国务总理段祺瑞的邀请,刘冠雄在段祺瑞内阁中再度出任海军总长,后来又连续担任王士珍内阁钱能训内阁的海军总长。刘冠雄认为增强海军是国防的要务,所以积极推进増强海军的10年计划。但实际上,由于北京政府财力不足且重视陆军,使得该计划未能实现,仅在人材培养方面取得一定成果。1919年(民国8年)12月,刘冠雄辞去海军总长职务。[2][3][4]

1922年(民国11年)11月,刘冠雄被任命为福建镇抚使。当时福建省内,北京政府派的萨镇冰和南方政府派的林森正在进行激烈的政治斗争。由于受到后者的压力,刘冠雄被迫离开福州南赴厦门。翌年1月,在孙传芳的支援下,萨镇冰驱逐了林森,一度萨镇冰和刘冠雄共同被任命为办理福建善后事宜。不久,刘冠雄改任闽粤海疆防御使。同年11月,刘冠雄引退,寓居天津。[2][3]

1927年(民国16年)6月24日,刘冠雄在天津病逝。享年67岁(满66歳)。[2][3]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