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外光主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外光主义(英语:Pleinairism), 又称为露天派或外光派,意思为直接在日光下作画, 回到画室内亦不会作出任何修改。
历史
外光主义与工作室绘画或可能创造预定外观的学术规则形成鲜明对比。“户外”绘画理论归功于皮埃尔·亨利·德·瓦朗谢讷(Pierre-Henri de Valenciennes,1750-1819 年),该理论首次在题为《给学生绘画、特别是风景的反思和建议》(Reflections and Advice to a Student on Painting, Special on Landscape)(1800 年)的论文中阐述[1],发展了风景肖像画的概念,艺术家透过这种概念直接在风景中的画布上作画。
它使艺术家能够更好地捕捉天气和光线变化的细节。便携式画布和画架的发明使绘画实践得以发展,特别是在法国,1830年代初期,巴比松派在自然光下的绘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2]。
外光主义画派最突出的特点是色调、色彩、宽松的笔触和柔和的形式。这些变体与19世纪中期哈德逊河画派和印象派特别相关[3]。
印象派画风时期(大约1860年)。当时各地艺术家大多在画室内作画,苦心追求更多元化色彩的过程却意外发现室外和室内光线对颜色的细微影响。因此当时不少人大力提倡室外作画,牵起一股潮流继而自成一派。
Remove ads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