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上海计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上海计划,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建造上海新政治中心制定的计划,计划于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1]。计划中划定上海东北方向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约7,000余亩的土地为新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并建造上海市政府大厦等一些基础设施。此划定区域位于今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长海路街道、五角场街道、新江湾城街道及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淞南镇辖区内[1]。
1937年淞沪会战后,该计划被迫停止实施,但日军1938年10月新制订的《大上海都市建设计划》也是以《大上海计划》为原形进行修改,添加亲日规划。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国民政府重新接管后未能接续计划,仅对部分道路和建筑进行修缮。1945年,成立了以大上海计划中划定的区域作为新市区,至1952年被兼并成江湾区。
Remove ads
内容

1929年通过所划定的区域为:上海市区东北方向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及周南十图、衣五图以西的土地,共计约7,000余亩。这一区域被定为新上海市中心区域。其中心位于今杨浦区五角场,其市府所在地位于今上海体育学院内,背部正对世界路。

拟定的计划主要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 市中心区计划:在中心区划地1,000余亩,建设行政区,形状为一“中”字。区域内包括市政府大楼、各局办公楼以及市立运动场、市立图书馆、市立博物馆、市立医院、市立公园、国立音专等项目。
- 市中心区域和附近港口、铁路计划:包括虬江码头。
- 全市分区计划:在中心区的外围区域规划工业区和住宅区。
- 全市道路系统计划:
- 第一批:以市政府大楼为中心,东、南两块呈棋盘形,北、西两块呈蛛网形。
- 第二批:修筑中山北路(今逸仙路)、中山路(今中山北路及中山西路)通往龙华;修筑其美路(今四平路)、黄兴路通往租界。
- 第三批:道路23条,通往浦东和江桥等地。
进程
1927年,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上海设立为特别市,其中原属于江苏省宝山县的闸北、江湾、彭浦、真如、引翔、殷行、吴淞、高桥划归上海市,成为闸北区、江湾区、北四川路区、彭浦区、真如区、引翔区、殷行区、吴淞区、高桥区。当时上海市中心大部分是租界区,包括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而上海市政府的所在地却在偏远的枫林桥地区(近徐家汇)。故市政府为了能与市内的国外租界相抗衡,从而改变市府处于局外枫林桥一隅之困境,提出了《大上海计划》,借由市府搬迁有效连接闸北、上海县城等华界区域。 1929年7月,中华民国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大上海计划》。8月,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成立进入了实施阶段。
计划实施后政府为了筹集建造经费,在1929年发行了第一期市政公债300万元,并以市府名义按照当时的地价200至600元一亩左右的代价,在计划的市中心区域内征收土地5,400余亩,除了用于建设市中心的土地外,多余的829亩土地,以招领土地的办法,分成两个等级定价出售。甲等级土地定价每亩2,500元,乙等级土地定价每亩2,000元,共收益1,795,560元。
经过发行公债和出售土地的方法筹集到资金后,计划中的各项工程自1930年上半年起陆续开始建设,建设的工程项目有:
- 开辟道路
根据道路系统,行政区域如同一个“中”字,并以此为中心,其正西、正东、正北、正南四个方向开辟四条主干道,分别为三民路(今三门路)、五权路(今民星路)、世界路(与今同)和大同路(未建成),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三民五权、世界大同”的政治主张。在翔殷路与淞沪路、黄兴路的十字交口处再多开辟一条其美路(今四平路),构成五角场格局,该格局至今仍保存完好。闸殷路和军工路等既有道路不作更改,作为主干道继续使用。其他道路以行政区域为中心,向外辐射,东面两块道路呈棋盘型,西面两块道路呈蜘蛛网型。同时规定路名以“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九个字其中一字为首,第2字为象征国家和平兴盛的赞美字。例如现在还保留的:国定路、市光路、政立路等。
- 市府大厦

市政府位于中央区域占地一千亩是权力机关的所在地。1929年10月1日公开悬赏奖金三千元征求市政府设计图案。1930年2月由董大酉设计得奖,政府又对图案进行了修改。1931年6月,市府大厦正式开工,由朱森记营造厂承造,预计1932年上半年竣工,但由于1932年1月中旬淞沪事变爆发,日军进攻上海,工程所在的五角场至江湾地区陷入战场工程被迫暂停。3月上海实现停战。7月重新开工,终于在1933年10月10日正式落成。同时落成的还有社会、教育、卫生、土地、公务等五局的房屋。各楼面积总计达8,982平方米,总造价78万元。同年年底,市政府和上述五局相继迁入新建的市中心行政区大楼办公。随后“新市区”正式宣告建立。
- 其他公共设施

1934年8月占地3百余亩规模庞大的上海市运动场开工,同时还在附近建造体育馆和游泳池,即今日之江湾体育中心。1934年12月,上海市立图书馆和上海市立博物馆动工,两建筑也都由董大酉设计。在布局上,两楼遥遥相对,而市府大楼恰位于两建筑中轴线上的北面。同时动工的还有上海市立医院和上海市卫生试验所。1935年下半年,上述这几项工程先后竣工使用。
Remove ads
著名建筑物
计划道路路名列表
- 中梁路
- 中统路
- 中唐路
- 中原路
- 中书路
- 中新北路 中新南路
- 中岳路
- 中孚路
- 中立路
- 中南路
- 中江路
- 华池路
- 华封路
- 华山路
- 华原路
- 华阁路
- 华新路
- 华岳北路 华岳南路
- 华孚北路 华孚南路
- 华立路
- 华南路
- 华江路
- 民权路
- 民福路
- 民献路
- 民府路
- 民壮路
- 民彝路
- 民约路
- 民庆路
- 民主路
- 民邦路
- 民恒路
- 民政路
- 国政路
- 国泰路
- 国惠路
- 国权路
- 国明路
- 国平北路 国平南路
- 国顺路
- 国福北路 国福南路
- 国定路
- 国春路
- 国威北路 国威南路
- 国泽路
- 国丰路
- 国高北路 国高南路
- 国法路
- 国典路
- 国本路
- 国香路
- 国秀路
- 国济北路 国济南路
- 国林路
- 国京路
- 国光路
- 国栋路
- 国和路
- 国容北路 国容南路
- 国庠路
- 国宪路
- 上寿路
- 上宝路
- 上新路
- 上蔡路
- 上都路
- 上川路
- 上林路
- 上云西路 上云东路
- 上兰西路 上兰东路
- 上方西路 上方东路
- 上郡西路 上郡东路
- 上苑路
- 上野路
- 上和路
- 上洛路
- 上皋路
- 上虞路
- 上公路
- 上府路
- 上杭路
- 海陵路
- 海府路
- 海通路
- 海龙西路 海龙东路
- 海宇西路 海宇东路
- 海坼西路 海坼东路
- 海晏西路 海晏东路
- 海容路
- 海泽路
- 海威西路 海威东路
- 海春路
- 海定路
- 海清路
- 海福路
- 海顺路
- 海平路
- 海明路
- 海权路
- 海塘路
- 市楷路
- 市和路
- 市苑路
- 市兴路
- 市光路
- 市京路
- 市林路
- 市永路
- 市阜路
- 市业路
- 市亭路
- 市甸路
- 市溪路
- 市瑞路
- 市祥路
- 市宝路
- 市达路
- 政治西路 政治东路
- 政府路
- 政德西路 政德东路
- 政同路
- 政雍路 政衷路
- 政安路
- 政衡路
- 政广路
- 政均路
- 政甯路
- 政远路
- 政通路
- 政扬西路 政扬东路
- 政益路
- 政旦西路 政旦东路
- 政宜西路 政宜东路
- 政胤路
- 政修路
- 政熙路
- 政化路
- 政隆路
- 政豫西路 政豫东路
- 政丰路
- 政泽西路 政泽东路
- 政威路
- 政春西路 政春东路
- 政定路
- 政清西路 政清东路
- 政福路
- 政顺西路 政顺东路
- 政平路
- 政明西路 政明东路
- 政权路
- 政惠西路 政惠东路
- 政泰路
- 政康路
- 府前左路
- 府前右路
- 府后路
- 府东内路
- 府东外路
- 府西内路
- 府西外路
- 府北内路
- 府北外路
- 府南路
- 府南左路
- 府南右路
- 三民路
- 五权路
- 世界路
- 大同路
- 体育会路
- 浦西路
- 其美路
- 淞沪路
结局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