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孟珙

中国南宋名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孟珙
Remove ads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自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南宋著名将领。早年随父亲孟宗政征战,崭露头角。宋金战争末期,率兵与蒙古军队联手围攻蔡州,灭亡金国,战后护送太常寺人马赴洛阳拜祭先帝陵墓宋蒙战争初期,屡次率兵奔驰救援,守住重镇江陵,又在黄州开创宋蒙开战以来的空前大捷。因功升任制置使,主持中线战场军务,收复重镇襄阳击退从四川顺江而下的蒙军,攻袭蒙军后方基地。后又受命移驻夔州,统一管理长江上、中游防务,实现荆、联防。在正面战场之外,还积极招募军士,发动屯田,修筑水利,建设书院,选拔人才。死后特赠太师、封吉国公,忠襄。

事实速览 孟珙, 国家 ...
Remove ads

生平

将门虎子

孟珙出生于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孟家祖籍绛州,到孟珙的祖父辈时才定居随州枣阳。孟珙的高祖父孟安曾在名将岳飞军中服役。[3]父亲孟宗政开禧二年(1206)年抵御金国部队入侵有功,被任命为枣阳令,后任京西兵马钤辖,驻扎襄阳[4]

嘉定十年(1217年),金国发兵进攻樊城枣阳军光化军等地。孟珙先是在守御樊城时向父亲献策,成功伏击金军,后又在救援枣阳时救出陷入敌阵的父亲。战后,孟珙补为进勇副尉,始获官阶[5]之后数年,金军屡次围攻枣阳。孟宗政、孟珙父子奋勇坚守,又攻破金兵积聚粮草、兵械的湖阳县,使金兵不敢再进犯。[6]此后,孟珙长期在枣阳领兵,期间曾先后为父母丁忧[7]

联蒙灭金

绍定五年(1232年),宋与蒙古联手围攻金国首都开封府金哀宗逃往归德府。六年(1233年),哀宗又奔逃蔡州。金国大将武仙欲迎哀宗入四川图存。孟珙奉命出兵,击杀邓州地方豪强武天锡,迫使邓州太守移剌瑗投降,奇袭淅川的武仙大寨,成功粉碎金哀宗的入蜀计划。[8][9][10]

当年十月,孟珙与江海率兵两万,运米三十万石,赴蒙古之约,联手攻打蔡州。围困三个月后,端平元年正月己酉(1234年2月9日),孟珙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末帝战死,金国灭亡,金哀宗尸骸被孟珙与蒙古统帅塔察儿所分,宋朝国仇得报。[11][12][13]战后孟珙从北方招募士兵15000人,创建镇北军(后改名忠卫军),成为南宋荆襄战区的主力部队。[14][15]

奔驰救援

当年六月,南宋出兵北伐,意图收复开封府、河南府应天府(原北宋东京、西京、南京)。蒙古得知消息后南下防卫,宋蒙正式开战。八月,孟珙趁蒙古大军未至,护送太常寺主簿朱杨祖等人疾驰洛阳,拜祭先帝陵墓。礼成归来,留驻襄阳,统领镇北军。[16][17]

当年年末,孟珙进京向枢密院汇报军情,次年初受宋理宗召见。[18]端平三年(1236年)春天,孟珙进驻黄州,依山修筑工事,屡次退敌。秋天,节制黄州、蕲州光州信阳军马。冬天,解救遭围困的蕲州。[19][20]此时,襄阳已因兵变而陷落,京西湖北多郡守臣或逃或死,江陵岌岌可危。孟珙奉命前往救援,设疑兵令蒙军犹豫不敢渡江,指挥部队连破二十四寨,击退蒙军,令荆襄战场的颓势得以遏止。[21][22][23]

嘉熙元年(1237年),因功封随县开国,任江陵知府、京湖安抚副使。当年冬天,淮西局势告急,孟珙前往黄州救援,阻止蒙军渡江,成功守住城池,开创南宋与蒙古开战以来的空前大捷。[24][25][26]

Remove ads

主持荆蜀

嘉熙二年(1238年),孟珙因功任京西湖北路制置使兼知岳州,接替史嵩之主持荆襄战场军务。理宗诏令孟珙收复襄阳及周边地区,孟珙采用步步逼近的方针,派人首先攻占郢州荆门,继而一举收复信阳、樊城、襄阳、光化等地。战后,孟珙在当地陆续招揽士卒,将荆襄一带的兵力提升至近13万人。孟珙还上书,指出蒙军驻兵不多,因此收复襄阳十分容易,但要守住襄阳并不简单,建议驻兵十万,用心经营防务。但朝廷不支持重兵守襄的计划,孟珙于是撤兵,襄阳、随州一带成为宋蒙双方都不去占领的弃地。[27][28][29]

嘉熙三年(1239年)末,蒙军攻入四川后一路东下,在万州渡过长江,向东推进,直接威胁长江中游州郡。孟珙提前已在峡州归州施州屯兵布防,此时率兵西上,遣军在归州大垭寨迎战蒙军,迫使蒙军退兵,后又协助收复夔州。为防备蒙军由四川入侵两湖,深入长江南岸,孟珙向朝廷上书,建议从北至南设立三条防线:第一条以夔州为基地,设制置副司,负责防守涪州、万州以下长江江面;第二条守卫鼎州澧州;第三条守卫辰州沅州靖州郴州桂阳。但该防御计划未能得到朝廷的同意。[30][31][32]

嘉熙四年(1240年),孟珙在获得谍报后,派张英、任义、焦进分别前往随州、信阳、襄阳,阻扰正在招募军民屯田的蒙军;派王坚潜入顺阳,烧毁积聚的造船木材;派张德、刘整攻入蔡州,焚烧蒙军积聚的粮草,取得攻袭蒙古军后方基地的胜利。[33][34][35]

同年,因京湖局势稳定,四川兵祸不宁,朝廷调动孟珙移防夔州,授宁武军节度使,任四川宣抚使、京湖安抚制置使、夔路制置使,同时管理长江上、中游防务,实现荆、蜀联防。孟珙进驻夔州后,整顿四川吏治,改革积弊,调停四川安抚制置使陈隆之和副使彭大雅的矛盾;采取军队屯田、民众习武、耕战结合的策略,解决军饷短缺问题;积极选拔人才,重用李庭芝等人。淳祐元年(1241年),蒙古入侵西川,攻破成都汉州,杀死陈隆之。二年(1242年),孟珙谍知蒙军计划入侵荆襄,派遣多只部队在襄阳会合。蒙军改往四川,攻陷遂宁泸州叙州,攻打嘉定失败后撤退。年末,孟珙拜检校少保,进封汉东郡开国。孟珙又上书朝廷,指出京湖形势的三大问题:辰州、沅州、靖州驻兵全无,沿江防务连绵过长,整体兵力不足。[36][37][38]

淳祐三年(1243年),余玠接手四川防务,孟珙返回荆襄。[39][40][41]此后数年,京湖战场较少受蒙军入侵,孟珙在遣兵支援淮西寿春广西静江等地防御的同时,还积极派军队主动北上袭击申州镇平等地。[42][43][44]他于淳祐五年(1245年)在江陵修筑军事水利工程“三海”,沟通附近的河流、湖泊,形成规模宏大的城防体系。同年,在公安武昌两地兴建的公安书院、南阳书院告成,以收容荆襄、四川的流亡士人。[45][46][47]

Remove ads

致仕去世

此前曾叛金投宋又叛宋投蒙的范用吉(本名孛术鲁久住)秘密联系孟珙,表示愿意归降,但南宋朝廷怀有疑虑,拒绝此事。孟珙感叹道:“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乃于淳祐六年(1246年)数次自请辞官,五次不许后,终于以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九月三日(1246年10月13日),孟珙于江陵府治去世。[1][48]死后特赠太师、封吉国公,忠襄。葬于武昌县(今湖北鄂州)金紫山。[49]

个人生活

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踢倒玉昆仑,夜半红日出。
——孟珙临终偈子[50]

孟珙通佛理,著有《无庵法语》一卷。亦通《易经》,著有《警心易赞》。[50]又尊奉真武大帝[51]

孟珙娶妻彭氏,生有二子孟之经、孟之缙及二女。[52]孟淳,平江路总管。

宋人有春宫画《尝后图》,描绘孟珙灭金时强奸金国徒单皇后王国维等认为此事为宋人臆想,无关孟珙。[53][54]

来源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