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宇宙深慌

2000年安東尼·霍夫曼的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红色星球
Remove ads

宇宙深慌》(英语:Red Planet)是一部2000年科幻片,由安东尼·霍夫曼(Antony Hoffman)执导,查克·费瑞尔强纳森·莱姆金英语Jonathan Lemkin编剧,故事最初由费瑞尔发想。本片设定在2050年代的未来,人类在地球上面临灭绝危机,因而采用火星地球化来因应。韦·基马凯莉-安·摩丝汤姆·塞兹摩尔班哲文·毕特西蒙·贝克泰伦斯·史坦普英语Terence Stamp饰演首批载人火星任务的成员,前去调查氧气生成计划失败的原因。

事实速览 宇宙深慌Red Planet, 基本资料 ...

威秀电影华纳兄弟在1998年确定合资制作本片,并视迪士尼同时期的《火星任务》为竞争对象。霍夫曼是南非裔广告导演,本片是他的电影处女作。本片于1989年后半开拍,主要在澳大利亚制作,耗资6000万美元以上。片中火星的地貌是在约旦澳大利亚库伯佩地取景,剧组也在悉尼的制片厂内部进行拍摄。

《宇宙深慌》历经两次档期延后,最终于2000年11月10日在美国上映。本片遭到多数影评人给予负评,剧情和角色被批评平淡无趣,特效等技术层面则获赞赏[6][7]。本片的票房表现也不佳[8],全球票房仅3346万美元[1],被视为票房炸弹[9]

Remove ads

剧情

设定

21世纪,地球陷入无可挽回的生态危机,人类自2025年起采取将火星地球化来因应。人类派出无人航天器到火星,引爆冰层以引发温室效应,然后遍植藻类,提升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但在如今氧气浓度因不明原因而下降,人类于是执行首次载人火星任务,派出载人太空船“火星一号”(Mars-1)前往火星调查。火星一号的女指挥官是包嫚,另载有其余五名男性专业人员:工程师盖洛格、生物工程师柏契诺、副驾驶先腾、地球化专家斐基尔和首席科学官尚德勒,以及军用多用途四足机器人艾咪(AMEE)。除了柏契诺和斐基尔是平民,其他成员都有军事背景。

故事大纲

火星一号的航程历时六个月,众人在太空船上生活并互动,盖洛格尝试与包嫚调情。2057年,太空船即将抵达火星,但一场伽玛射线暴导致太空船受损,包嫚必须留在太空船上操控,让其他五名成员登陆火星进行调查。经过颠簸的着陆后,艾咪消失无踪,尚德勒内脏出血。众人必须仰赖太空服的有限氧气来呼吸,尚德勒要求其他人尽速启程,随后独自死去。

剩下四人在氧气用完前抵达火星基地HAB 1,那里没有藻类只有废墟,众人陷入绝望。先腾与斐基尔在远处起了口角,斐基尔一时不察将先腾推下悬崖。斐基尔折返后向同伴谎称先腾因为绝望而跳崖自杀。氧气完全用尽后,剩下的三人痛苦挣扎,盖洛格忍不住将面罩摘掉,却发现火星上其实有稀薄的空气可以呼吸。另一方面,太空船停留在轨道上,包嫚解决了太空船起火和动力问题,但无法与盖洛格等人通讯。太空总部认定任务失败,传讯指示包嫚返回地球。

隔天,艾咪突然出现在盖洛格等人面前,盖洛格打算从艾咪身上取下导航仪器来用,使艾咪切换至游击战的军用模式,伤了柏契诺后离去。盖洛格用探测车火星探路者改装出一台对讲机,与包嫚建立通讯。包嫚指示他们去找火星上一台废弃的苏联太空船,将之重启并返航回太空船。不久后,火星出现大范围的风暴,导致通讯中断。太空总部要求包嫚,若在时间内未能收到三人的消息,就要马上返航。火星上的三人躲在岩石后等待风暴过去。盖洛格坦承他们要找的太空船只能容下两人,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斐基尔与其他两人争论起先腾的死,最后斐基尔抢走对讲机自行离去。

盖洛格和柏契诺试着追赶斐基尔,却只能看着斐基尔被艾咪突袭杀死。两人发现自己所在的地面布满藻类,随后他们在查看斐基尔的尸体时发现大量外型怪异的线虫穿透了尸体。两人发现,藻类消失是因为被虫吃掉,但结果却制造了足以让人呼吸的氧气量,或许这种虫可以用来解决地球的环境问题。柏契诺也被虫攻击,他将采集了数只虫的容器交给盖洛格,随后引爆炸药自焚而死,烧毁了所有虫子和藻类。盖洛格独自一人抵达目的地并找到苏联太空船,艾咪也找到了他。盖洛格用计逮住了艾咪,从它身上取得电池,让太空船升空。轨道上的包嫚将盖洛格接回来,两人拥抱并接吻。

演员

制作过程

筹备

1998年1月,报导称威秀电影的老板布鲁斯·柏曼英语Bruce Berman[14]买下了编剧查克·费瑞尔的科幻题材待售剧本“孤身一人”(Alone),付出的价格为数十万美元[15]。剧本描述人类进行首次的载人火星任务,该名太空人受困火星后发现政府有所隐瞒,让他身陷危机[15]。威秀电影当时与华纳兄弟签有合约,两家公司将共同出资,且前者负责制片,后者负责发行[15]。片商期望于该年晚些时候在澳洲开拍[16]。1998年7月,备受好评的南非广告导演安东尼·霍夫曼(Antony Hoffman)签约担任导演,本片将是他的电影处女作。电影计划于该年秋天开拍,拍片预算约为5000万美元。[14][17]强纳森·莱姆金英语Jonathan Lemkin对剧本进行了改写[18]

1999年5月,报导称本片片名已改为“火星”(Mars),正加速筹备当中,计划于8月在澳洲和冰岛开拍[19],外界认为华纳兄弟以本片来和迪士尼的《火星任务》打对台[19][20]。《洛杉矶时报》指出,火星是该年度好莱坞的共同题材,原因包含1997年火星探路者登陆火星,以及1998年太空题材电影《绝世天劫》和《彗星撞地球》票房大卖[5]。1999年5月稍晚,韦·基马凯莉-安·摩丝确认将领衔主演[20][21]。1999年6月,汤姆·塞兹摩尔西蒙·贝克加入演员阵容[22][23]。在主要演员敲定前,片商曾向梅格·莱恩约瑟夫·费因斯提出本片片约[19]

为了拍摄本片,霍夫曼花了数月的时间和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工程师合作。但是本片最终被NASA取消合作关系,未获授权使用NASA的名称和标志。根据霍夫曼的说法,NASA表态反对是因为片中有太空人害死自己人的情节。[5]相较之下,《火星任务》则成为首批与NASA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的影视作品[24]

到了1999年后半,本片的片名已定为“宇宙深慌”(Red Planet)[5],并定于2000年3月31日上映。1999年11月,本片的美国档期从2000年3月31日延后至6月16日[25],避开定档于2000年3月10日的《火星任务》[26]。2000年2月,《宇宙深慌》再度延期,新档期为该年11月10日。华纳兄弟的夏洛特·肯德尔(Charlotte Kandel)表示,由于本片在后期制作阶段需要处理大量特效,先前的两个档期只是暂定。[26]

Remove ads

拍摄

Thumb
库伯佩地一景

1999年8月26日,报导称本片的主体拍摄将于下周在约旦开始,之后还会移师至澳大利亚库伯佩地悉尼[27][28]。霍夫曼希望以外景拍摄的方式呈现火星样貌,而非在摄影棚制作和依赖后制特效[29]。剧组在约旦和库伯佩地拍摄火星场景,1999年8月30日起[30]在约旦拍摄了一至二周[29][31],在库伯佩地拍摄了三周[31]。剧组原本要在冰岛而非约旦拍摄,但冰岛已出现草地,无法拍摄用来拍摄火星的场景[28][29]。剧组到约旦拍摄的用意是拍澳洲沙漠所没有的陡峭悬崖[29]

1999年10月7日,报导称本片于该周起在雪梨进行为期十周的最后拍摄[31]。剧组在雪梨的多个制片厂和大型仓库拍片,原因在于主要片场福斯制片厂英语Fox Studios Australia非常抢手[29]。剧组也在蒲庶庇的一处采石场拍摄[32],在晚间进行[31]。2000年1月20日,报导称本片已于近期杀青[33]。本片的制片预算为6000万美元[4](另一说7500万美元[5]),据称主体拍摄并未超时也未超支[32]。电影主要在澳洲进行制作,剧组称他们在新南威尔士州斥资4000万美元,并聘请360名当地人员[29]。在后期制作中,本片的特效由Digital Domain[34]Cinesite英语Cinesite[35]Flash Film Works英语Flash Film Works[36]等厂商打造,于2000年5月接近完工[34]。艾咪的特效由Cinesite制作[36]

本片的拍摄过程对人员而言颇为艰辛[29]。在澳洲沙漠中拍片会遇到沙尘暴和强风[29]苍蝇也是一大困扰[27]。演员们所穿的太空服需要花30分钟才能穿上,尽管服装配备有头盔风扇和散热背心,约旦和库伯佩地的高温仍让演员感到非常辛苦[29]。据传有一名演员在摄氏50度的高温下昏倒两次[29],演员班哲文·毕特遇到食物中毒[37],也有人面临幽闭恐惧症的问题[29]

虽然制片方当时予以否认[32],但基默与塞兹摩尔两名男演员在片场闹得很不愉快[37][38],甚至发生争执与冲突[39]。也有消息指出,两人因为保护令(Restraining order)而不能同台演戏,剧组必须请替身来演出[32]。基默本身在好莱坞就以坏脾气闻名,而塞兹摩尔那时则陷入毒瘾[39]和与妻子玛伊芙·奎因兰英语Maeve Quinlan的婚姻问题[38]。另一名演员布拉特当时向媒体表示,基默与塞兹摩尔之间的紧张局势出自对拍片的意见不合[37]。塞兹摩尔在2014年回顾表示,拍摄本片可能是他生涯中最接近搞砸的一次经验[40]。两人互动的相关描述可见于塞兹摩尔的2016年回忆录《By Some Miracle I Made It Out of There》[41][42]和基默的纪录片英语Val (film)[43]

Remove ads

配乐

更多信息 原声带曲目列表, 曲序 ...
Remove ads

上映

本片于2000年11月6日星期一在韦斯特伍德村福斯剧院英语Fox Theater, Westwood Village举行首映礼[44],11月10日在美国院线上映[1]。华纳兄弟自2000年7月开始宣传本片,释出电影海报与预告[45]美国电影协会将本片分为PG-13级,原因是本片包含科幻暴力元素、短暂裸露画面和不当言语[46]

回响

影评

更多信息 综合得分, 来源 ...

《宇宙深慌》获得多数影评人的负评。根据评论汇总网站烂番茄汇总的103篇评论文章,14%的评论家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打分为3.90分(满分10分)。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虽然《宇宙深慌》有着出色的特效,但电影本身既无精打采又缺少有意思的角色。”[注 3][6]Metacritic网站上,本片得到“负面评论为主”的综合评分,获得了34/100分(27位影评人)[7]。据美国CinemaScore所进行的调查,观众的平均评价于A+至F间落于“C”[50]

影评人在剧情方面大多给予负评,认为剧本并不精彩且平淡无趣[注 4],让观众昏昏欲睡[53]。《综艺杂志》的陶德·麦卡锡指谪本片缺乏戏剧性事件和令人兴奋的故事,虽然为恐怖元素设了局,但编剧似乎不打算让片中有任何出乎意料或悬疑的成分[51]。影评人也批评本片缺少创新[51][55],在某些方面与《2001太空漫游》等旧电影出现雷同之处[51][53]。不过,也有影评人认为本片是1950年代风格的复古科幻故事并予以好评,例如《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艾伯特和《奥斯汀纪事》的罗素·史密斯(Russell Smith)[10][47]。埃伯特喜欢电影着重于角色用有限资源解决问题,也对结尾揭露的火星真相表示赞赏[10]

导演安东尼·霍夫曼的表现受到一些批评,英国广播公司的班·福克(Ben Falk)认为每个有潜力的桥段都被导演搞砸了[48],麦卡锡则批评霍夫曼用呆板的方式拍摄角色之间聊天[51]。本片在技术层面为影评人所称道[注 5],美术指导欧文·帕特森英语Owen Paterson (production designer)与摄影指导彼得·苏切茨基英语Peter Suschitzky等班底打造的电影视觉获得好评[11][51][54]。麦卡锡与《洛杉矶时报》的凯文·汤玛斯英语Kevin Thomas (film critic)称赞片中的火星景观,并认为相关特效“逼真”且“充满说服力”[51][52]。机器人艾咪的设计受到影评人赞赏,被视为全片亮点之一[注 6]

演员与角色方面,影评人给予褒贬不一的评价[10]凯莉-安·摩丝的演出广受好评,部分影评人称她独撑大梁[注 7]。针对韦·基马的评论较为不一,伊伯特与史密斯认为他的表现足以服人[10][47]。不过在角色塑造上,本片并未得到影评人认可[注 8]。汤玛斯批评角色全员缺乏个性,认为把对白静音可能会让电影更好看[52],亦有影评人认为称糟糕的剧本让优秀演员也难以发挥[11][48]。整体而言,麦卡锡批评本片枯燥乏味,仅能靠少数让人眼睛一亮的特效来让观众恢复注意力[51]。福克认为本片一无是处、看完就忘[48]IGN的史考特·布雷克(Scott Brake)称本片光鲜亮丽但空洞,毫无灵魂[11]。《帝国杂志》的马克·丁宁(Mark Dinning)用“平庸”来形容整部电影[49]。汤玛斯则称,由于现实中太空飞行已成现实,本片的剧情和角色都被科技元素所掩盖[52]。《纽约时报》的史蒂芬·霍登英语Stephen Holden认为本片是有潜力的钜片,但被技术上的东西慑服、被乏味的套路框住[12]。与先上映的竞争对手《火星任务》相比,影评人认为《宇宙深慌》更为逊色[13][56]

Remove ads

票房

在美国,本片与《魔鬼接班人英语Little Nicky》、《壮志潜龙》等四部电影同周上映,首周末在2703家电影院上映[59][60],收获872万美元,排名第五[59]。《综艺杂志》认为该票房表现非常令人失望[61]。次周末的票房下跌六成多[62],以281万美元排名第九[63]。上映约一个月后,《综艺杂志》报导本片国内票房总计仅1600万美元,和年初上映的竞争对手《火星任务》同样面临票房失败[64]。在美国以外,台湾是全球最快上映本片的地区,于2000年11月24日上映,但首映周票房不敌《霹雳天使[65]。《宇宙深慌》在英国也表现不佳,上映该周只排名第四[66]

根据Box Office Mojo,本片的美国票房总计为17,480,890美元,加上海外票房15,983,079美元,得出全球票房为33,463,969美元[1]。本片被视为票房炸弹,产生的亏损估计达到6300万美元[9]。有评论指出,在本片票房失利后,韦·基马汤姆·塞兹摩尔的演艺事业走下坡[41][67]。导演安东尼·霍夫曼再也没有执导电影[67],尽管他在本片上映时曾筹划着下一部作品[68]

更多信息 周次, 上映院数 ...

备注

脚注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