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间隙是应用数学中最佳化问题的词语,是指原始解和对偶解之间的差距。若
是对偶问题解对应的值,而
是原始问题最佳解对应的值,则对偶间隙为
。针对最小化的最佳化问题,对偶间隙恒大于等于零。对偶间隙为零当且仅当强对偶的条件成立,不然对偶间隙为严格正值,此时即为弱对偶[1]。
一般而言,给定二个对偶对的分隔局部凸空间
及
。假定函数
,可以定义原始问题为

若有限制条件,可以整合到函数
中,方式是令
,其中
是示性函数。则令
是扰动函数使得
。则对偶间隙即为以下的差值
![{\displaystyle \inf _{x\in X}[F(x,0)]-\sup _{y^{*}\in Y^{*}}[-F^{*}(0,y^{*})]}](//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2e76a7be29cf46ca5da04fc88bbe62a9e021f6ee)
其中
为二个变数的凸共轭[2][3][4]。
在计算最优化中,会提到另一种“对偶间隙”,是对偶解以及原始问题次最佳但是可行解之间的差距。这种对偶间隙反映了目前可行,但可能只是次最佳的迭代解,和对偶问题解之间的差距。对偶问题解是指规律性条件下,等于原始问题凸松弛(convex relaxation)下的解。凸松弛是指将问题中非凸可行集合改为闭凸包,将非凸函数改为凸的闭集(函数的上境图是原始目标函数的闭凸包)[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