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广东谘议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广东谘议局是1909年至1911年间,清政府在广东省设立的谘议局。在广州的旧址现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历史
1907年,清政府预备立宪,决定于各省设立谘议局。6月10日,两广总督岑春煊向朝廷请开资政院、谘议局。1909年2月,两广总督张人骏成立广东谘议局筹办处。全省被分为94个初选区与16个复选区,共有选民14.15万人(为全省人口的0.43%),并于7月17日、8月25日先后举行了初选与复选。最终选举产生了94名议员。10月14日,广东谘议局正式成立,局址位于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现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宣统元年(1909年)11月8日,咨议局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筹禁广东各项赌馆议案》。议员陈炯明在会议上列举赌博的危害,呼吁禁绝官许的合法赌博。广东咨议局在禁赌问题上曾一致表示赞成,粤督拒不接受咨议局的议案。咨议局遂采取强硬立场,作出《广东禁赌请电奏定期实行案》,以停议、辞职相威胁,迫使粤督奏请朝廷颁布广东赌博一律禁绝的期限。
1910年10月3日,为预备立宪而筹备的资政院成立。由朝廷钦定议员百人,各省谘议局选出议员百人。广东代表团为刘曜垣、周廷励、王廷献、黄毓棠、刘述尧。1910年11月9日,广东谘议局否决禁烟案,导致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议员陈炯明辞职,以示抗议。1911年6月4日,各省谘议局代表成立联合会 。6月10日,谘议局联合会抗议清朝廷委任亲贵组阁。同年,保路运动爆发,广东谘议局的士绅也参与其中。

广东谘议局成立后共召开过两次常年会与两次临时会,最终于辛亥革命爆发后于1911年12月撤销[1][2]。辛亥革命爆发后,广东军政府成立,胡汉民、朱执信等鉴于当时的广东各界代表集会受耆绅巨商影响较大,为摆脱被动而于1911年12月5日,在总商会召开各界代表临时大会,建议组织广东临时省议会。议员名额定为一百二十人,其中同盟会员占百分之九十。12月24日,召开临时省议会成立大会,选举黄锡铨为议长,卢信、谢已原为副议长。选出杨永泰、徐傅霖、司徒颖、卢信四人代表广东为南京临时政府参议员[3]。而咨议局址沿用为临时省议会办公地。1913年,临时省议会改组成成立第一届省议会。
Remove ads
议员
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广东谘议局议员有96人,包括定额91人、驻防3人、候补1人、秘书长1人:[4]
- 议长:易学清
- 副议长:丘逢甲、卢乃潼
- 议员:陈兆澎、蔡念谟、何履中、黄朝恩、陈念典、刘冕卿、汤藻芳、莫伯洢、卢铭勋、黄有恭、黄梅年、赵宗坛、邝锡尧、陈伯森、黄毓棠、陈岳英、罗桓熊、区赞森、杨蔚彪、区达名、谢耀堂、陈汝霖、伍于瀚、孔济猷、邓鼐、陈汝诏、黄英华、黄培元、邓宪禹、唐汝源、刘曜垣、黄葆熙、陈鼎勋、邓家仁、周钟英、龙怡平、平远、吴迁善、崔镇、黄颖奇、苏秉枢、陈寿崇、华祝嵩、邓云鹏、李滋湘、彭宝森、邓承愭、陈炯明、黄云章、练毓璋、林堉、萧永华、萧之桢、王廷献、赖耀、黄锡畴、谢陶、罗文光、沈秉仁、李鉴渊、陈乃勋、张养淮、罗献修、梁国俊、叶承训、苏元瑞、周兆龄、张乃瑞、雷庆河、何国铨、刘植卿、叶瑞图、刘述尧、林晋堃、陈寿庚、周廷励、杨彦深、刘运熙、王师信、赵绍彰、吴霏、梁庭楷、郑润霖、吴泽琼、王绍祜、王国宪、陈公贤、陈所能、郑绍材、赖文杰、黄玉钟、陈鸿煊
- 秘书长:古应芬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