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庆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庆溪又称坑仔底,是一条发源于台南台地、流经台南市区的河流。由于城市规划,地貌发生剧烈的改变,河道已从地面上消失,成为台南市北干线排水沟主线。
水文


德庆溪的主要源头位于台南市东区大学里[1],台南台地仑仔顶北侧的缓坡,蜿蜒西流入昔日的台湾府城[2][3]。日治时期市区改正,在今民族路北边将河道截弯取直,但中山桥附近的曲流仍保持原状,德庆溪再西流,于今远东百货前纳枋溪,旋于民族路教会旁折而北流,在成功路北侧弯绕,于开基天后宫附近注入台江内海。19世纪中,台江内海陆浮加剧,德庆溪出海口持续往西推进。日治时期之后的下游河道与台南运河平行,入盐水溪[4]。
枋溪又称沟仔底,为德庆溪的主要支流,源自沟仔底附近,向北流清水寺前方,纳另一溪水汇合后再北上,经过太平境教会与吴园,终在今日大远百前注入德庆溪。[5][6][7][8]
Remove ads
桥梁
德庆溪原有德庆桥,创建年代在1752年(乾隆十七年)以前。[9]日治1900年代实施市区改正,开辟今中山路。因当地命名大正町,故一并新设大正桥。战后又因道路更名中山路而改称为中山桥。中山桥至2009年左右尚存,但后来台南护专进行整修时拆除。而博爱桥位于北门路上,桥名来源为北门路一段旧名博爱路,目前尚存,但桥下已无溪水。
现况


今日德庆溪整条干线流域涵箱加盖之后,成为台南市北干线排水沟主线[10][11][12]。中山桥(旧名大正桥)已拆除,而博爱桥仍存,现为北门路人行道的一部分。
昔日德庆溪旁民族路夜市,因市容及卫生考量,于1983年停止营业。后迁至小北夜市[13]。
台南旧城区北边的德庆溪水系和城市南边的福安坑溪水系南北环绕漫流蜿蜒于旧城区,将台南台地切割为数个大小不一的平缓沙丘,虽然都市演化的过程抹去了昔日河道的遗迹,但起伏不一的城市地貌还是反应于市区内的街廓之中。
历史
德庆溪在历史曾扮演重要地位:今吴园水塘为昔日德庆溪码头。在荷治时期为何斌宅邸的码头。何斌原为郑芝龙旧部属,后至东印度公司担任通译、会计,但密中仍与郑成功有所往来。在荷人发觉后于1659年(明永历13年)由德庆溪入台湾海峡直抵厦门,将多年搜集的台江内海港道及荷兰军队部署情况上呈郑成功。 历史学家认为此为郑氏攻台并建立反清基地的关键。[14]
1662年,南明将领郑成功攻占普罗民遮,居民在当时德庆溪的出海口建开基天后宫,是庇护台江与德庆溪航路平安的重要庙宇。
荷兰殖民政府17世纪于德庆溪出海口南岸辟建普罗民遮街,通往鹫岭,是台湾第一条西式规划的道路。[15]后来的明郑继承原有的基础持续发展,台南便以此为中心逐渐发展成为台湾最大城市。
注解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