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念 (佛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念 (佛教)
Remove ads

巴利语sati梵语smṛti),又译为具念念根系念,佛教术语,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修行者将思想固定在某个对象上,专注的观察它,就称为念。以正确的方式来修习念,被称为正念[1]巴利文:sammā-sati,梵文:samyak-smṛti),是通往解脱的八正道之一。随时系念,忆持不忘,称为随念巴利语anussati),有六随念与十随念等法门。观察“身”“受”“心”“法”四个主题,称为四念住

字义

在巴利文及梵文,念(sati)是动词,意为“记得”、“忆起”,引伸的名词形态为“记忆[2],但是它也有专注、觉察的意思,英文常译为mindfulnessawareness。《清净道论》认为,念是一种心理过程,通过不忘失的忆念,以保持思虑的稳定、不飘荡[3]。因为念的稳定,使得修行者可以执持(upaganha)善的念头与行为,放弃恶的行为。形成精进不放逸的力量,这就称为正念,英文常译为right mindfulnessright thoughtpostive thought

佛教理论

念被列入五根之一。在阿毘达磨中,也是一种心所,南传上座部列为七种遍行心所之一,说一切有部列入大地法之一。

正念可分为世俗正念,与圣正念二者。正确,不虚假的保持念,称为世俗正念,可以让人投生善趣,但它是有,有的;出世间的圣正念,则是将念保持在四圣谛上,思维四圣谛[4]

修行者的念,是否是正念,由他是不是具备正知来分辨,以正知来修行念,即是正念。以正念来观察身、受、心、法,即是四念处,或称四念住。以正念或安那般那念修行禅定,称为正定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