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救世主 (达·芬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救世主》(拉丁语:Salvator Mundi,英语:Savior of the World)是一幅疑似由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制的画作,曾经隐没一段很长的时间,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达·芬奇弟子的作品。2017年11月15日佳士得拍卖行在美国纽约洛克斐勒中心拍卖该画作,整个过程仅花费20分钟,最终以4.503亿美元成交(含佣金与手续费在内),缔造史上最贵画作、最贵艺术品等两项新世界纪录[2]。
Remove ads
历史
艺术历史学家对于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及赞助人提出了好几种可能:佳士得拍卖行表示,这幅画可能在1500年左右受委托而作[3]。当时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路易十二发动第二次意大利战争,征服了米兰公国并控制热那亚;同一时间达·芬奇自米兰移居至佛罗伦斯。艺术史学家卢克·赛森同意此一观点,他认为此画于1499年完成[4],尽管马丁·肯普和弗兰克·策尔纳分别将该画作的年代定在1504–1510年[5]和1507年或更晚[6]。基于其创作风格及材料与《圣母子与圣安妮》相近,卡罗·佩德雷蒂将时间定为1510–1515年[7]。
由于主题的特殊性,这幅画作很有可能受到某位特定赞助人委托而创作[8]。曼图亚的侯爵夫人伊莎贝拉·埃斯特便是其中一位可能的赞助人,因为1504年她曾经出资委托达·芬奇画一位“年龄莫约12岁的耶稣,当他在圣殿里争论的那个年纪”,尽管这幅《救世主》展示了更为年长成熟的耶稣[9]。卡罗·佩德雷蒂指出这位侯爵夫人是1514年赞助达·芬奇的内穆尔公爵朱利亚诺·德·麦地奇的客人,因此很有可能说服达·芬奇在当时完成此一画作[10]。弗兰克·策尔纳认为教宗良十世可能是赞助人,因为此画作的衣服皱折与意大利雕塑家多梅尼科·艾莫所作的良十世大理石雕像之间具有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11]。纵使马丁·肯普没有得出赞助人的结论,但除了伊莎贝拉·埃斯特侯爵夫人之外,他也列举了匈牙利及克罗地亚国王马加什一世、查理八世及其他人的可能性[12]。乔安妮·斯诺-史密斯(Joanne Snow-Smith)认为这幅画是达·芬奇为了路易十二与其妻布列塔尼的安娜而绘[13],此一观点在英国皇家收藏于2018年的展览《李奥纳多·达·芬奇:绘画中的一生》(Leonardo da Vinci: A Life in Drawing)得到呼应,而且有许多《救世主》的副本来自当时的法国[14]。
使用这幅画的背景可能是个人的读经灵修过程中,如同十六世纪时其他类似尺寸及主题的画板[15]。乔安妮·斯诺-史密斯强调了路易十二与王后对于宗教的虔诚信仰,弗兰克·策尔纳也指出这幅画在十六世纪前叶实践个人祈祷的过程中与法国彩绘手稿的关系。这幅画很有可能在萨莱于1525年的财产目录中被登记为“基督在世界上(意大利语:Christo in mondo de uno Dio padre)”,然而并不清楚究竟是代表哪一幅副本[16];这幅画的流向断于1530年之后[17]。
Remove ads
有人认为达·芬奇的原作在1603年前后遭到毁损或遗失[18],根据美国艺术史学家罗伯特·西蒙的统计,达·芬奇的弟子或追随者至少创作出30幅复制品与变体[19]。
2017年11月15日,佳士得拍卖《救世主》,最终以4.5亿美元(包括手续费)售出,创下单一艺术品的最高拍卖价纪录。[20]买家是沙特王子巴德尔·本·阿卜杜拉·本·法尔汉。巴德尔此前无艺术收藏,他是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的盟友与朋友。《纽约时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救世主》真正的买家是王储本人。沙特阿拉伯官方否认了这一猜测,表示巴德尔是为阿布扎比王储买下此画。2017年末有报道称这幅画将在阿布扎比卢浮宫展出,但原定于2018年9月的揭幕被取消。[21]2019年6月的一份报道称,它被存放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豪华游艇上,等待欧拉文化中心竣工。[22]同年10月,报道称它可能在瑞士收存。[23]
画作内容
“救世主”一词出自《圣经》〈约翰一书4:14〉:“父差子做世人的救主,这是我们所看见且作见证的。”耶稣举手表示祝福的姿态,再加上手捧象征天体的水晶球,清楚表达出救世主统摄天地的图像意涵。达·芬奇的这幅画作中耶稣居于正中央,正面朝前,画面下半部则由身躯填满,看不到左右肩膀,背景暗黑。此种表现手法在达·芬奇现存的画作里相当罕见,显然是受到东正教的圣像画传统来构思[24]。这种源自拜占庭艺术的圣像画早在达·芬奇之前便流行于欧洲,譬如比利时早期尼德兰画家罗希尔·范德魏登于1452年所绘之《布拉克家族的三联画》、德国早期尼德兰画家汉斯·梅姆林于1481年所绘之《基督给予其祝福》(英语:Christ Giving His Blessing)等,直到十五世纪后期这类图像在意大利变得普遍流行起来。
在基督教的传统里,耶稣基督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其余三指弯曲,这代表“愿平安与你们同在(Pax vobis)”。这种出自拜占庭艺术的祝福手势早已流传到意大利,比如位于拉文纳的新圣亚坡理纳圣殿有一道成于六世纪的马赛克墙面“坐在天上王座的基督”[25],西西里岛切法卢主教座堂也有一面作于十二世纪的马赛克“万物主基督”[26]。
传统上多以十字圣球象征基督教统摄世界,而该幅画作中左手单纯捧著水晶球则是相当罕见的表现。以球体象征全世界最早见诸古希腊雕刻家菲迪亚斯完成于公元前457年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其中宙斯右手捧著球体,其上站立举著桂冠的胜利女神尼刻。不晚于十五世纪的时候,基督的圣像开始伴随着水晶球,藉以彰显其救世主之身份。1460年代初期法兰德斯细密画画家威廉·弗雷兰特所绘制的《救世主》,以四分之三的侧面来描绘基督,右手伸出祝福手势,左手持有镶嵌著黄金十字架的透明水晶球[27]。1500年代初期威尼斯雕塑师巴巴里戈浮雕大师所创作的青铜浮雕《救世主》,基督的左手掌压放在没有十字架的球体上,而威尼斯玻璃出产的鼎盛时期是在十五、十六世纪,最早出现单独存在的水晶球也是必然。
马丁·肯普在2011年11月10日发表于《自然期刊》的专文〈艺术史:眼光与救赎〉(Art History: Sight and Salvation)[28]中表示,该幅画作中的球体内有一些类似气泡的闪亮光点,但因为不是圆形,所以不是空气泡。其画法颇为细致精巧,加上一点厚重油彩与暗黑色,就画成闪闪发光的模样。他又认为这颗球体是天然生成的岩石水晶,因为画里的光点正是自然形成的孔隙的反光。然而美国杜兰大学历史系教授华特·艾萨克森则认为,不管是玻璃或水晶的透明球体,观看时都会产生放大、缩小或颠倒等扭曲现象,但这幅《救世主》并未传达这种现象。他认为达·芬奇向来执著于研究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不想这么画或许是他觉得这样会让人分心……,说不定他想要传达基督和球体的神奇特质。”[29]。不过《英国艺术守望学刊》(ArtWatch UK)总编辑麦可·戴理(Michael Daley)则驳斥此一说法,他指出十七世纪波希米亚蚀刻版画艺术家文策斯劳斯·霍洛从达·芬奇的摹本草图所制作的蚀刻版画中出现光线折射之现象[30]。
Remove ads
画作副本集锦
-
达·芬奇学派,《救世主》 (约 1503),私人收藏(原Marquis Jean-Louis de Ganay Collection)
-
达·芬奇追随者,《救世主》(Cristo Redentore benedicente,16世纪早期),沃斯利收藏馆
-
詹皮特里诺,《救世主》(16世纪),底特律美术馆
-
达·芬奇追随者,《救世主》(16世纪),苏黎世Sammlung Stark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