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区
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客家文化保存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瓦屋(饶平腔客家话:sinˇ ngaˋ vugˋ)是位于台湾新竹县竹北市六家中兴里的林姓饶平客家聚落,建于清朝嘉庆年间。2005年设立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区,成为台湾第一个客家文化保存区,现由新竹县政府文化局管理。
沿革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林孙檀跟随其堂侄林先坤自广东省潮州府饶平县渡海台湾,在六张犁与堂兄林孙彰(林先坤之父)聚居,开垦当时为荒地的芒头埔。[1]:45
嘉庆十年(1805年),林孙檀之子林象贤与林象明在芒头埔建立“忠孝堂”公厅,因建成时间较林先坤在六张犁建的公厅晚,屋瓦较新,而称之为“新瓦屋”,后形成新瓦屋聚落。[1]:46
1990年,新瓦屋聚落因位于“高速铁路新竹车站特定区”内而被征收国有。经文史工作者与当地居民奔走下,客委会与新竹县政府决议将其保留。2005年8月9日,“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区”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客家文化保存区。[2][1]:51
2005年,客委会进驻新瓦屋聚落,2011年起由新竹县政府文化局接手。[2]
聚落
新瓦屋坐北朝南,建筑整体为标准的“伙房屋”格局,包括“正身”、两旁“横屋”及“天井”。屋外有晒谷场“禾埕”,禾埕外有围墙和门楼,再外面则是稻田和水圳围绕,前后只有小路通往聚落外,形成一个具有防御功能的封闭型聚落。[1]:47
台湾战后,新瓦屋聚落的住址为新竹县竹北乡中兴村芒头埔2邻18号及3邻18号、19号,居民最多时约40户、200多人。随着聚落人口成长,逐渐有人离开聚落。2000年,林家人迁出之前,住户有22户,人数有100多人。[1]:48
建筑
-
忠孝堂
-
老公厅
-
林礽固老屋
-
集会堂
- 忠孝堂
- 新瓦屋林家的祭祀公厅,于1973年自老公厅迁移至此,为一堂厅二横屋加一门楼的合院建筑。1905年由泥砖屋改建成红砖屋,1973年再改建成钢筋混泥土。[3]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