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普尔喀丽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爾喀麗亞
Remove ads

艾莉亚·普尔喀丽亚/ˈliə pʌlˈkɪriə/古希腊语Πουλχερία;398年1月19日或399年–453年7月)是一位东罗马帝国皇后,帝国皇帝马尔西安的妻子。她曾在其弟弟狄奥多西二世皇帝未成年期间担任其政治顾问,在朝廷中颇具影响力。

事实速览 普尔喀丽亚, 东罗马皇后 ...

她是东罗马皇帝阿卡狄奥斯与皇后艾莉娅·欧多西亚的第二个孩子(也是现存最年长的)。414年,15岁的普尔喀丽亚成为其弟狄奥多西二世监护人[1],并被加冕为奥古斯塔。凭借其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对当时教会的积极参与,普尔喀丽亚在其弟弟狄奥多西二世统治期间产生了重大但不断变化的影响。狄奥多西二世于450年7月26日去世后,普尔喀丽亚于450年11月25日与马尔西安结婚,同时没有违背她终身守贞处女的誓言。她于453年7月去世。

普尔喀丽亚参与了以弗所公会议并和丈夫马尔西安指导了迦克墩公会议,教会在此次会议上就基督论问题作出了裁决,从而影响了基督教及其神学发展。天主教东正教随后将她尊为圣人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普尔喀丽亚出生于狄奥多西王朝,该王朝是后期罗马帝国的东支王朝,统治君士坦丁堡。她的父母是东罗马皇帝阿卡狄乌斯和皇后艾莉娅·欧多西亚。普尔喀丽亚的姐姐弗拉西拉出生于397年,但可能早夭。她的弟弟妹妹包括阿卡迪亚(生于400年)、未来的皇帝狄奥多西二世(生于401年)和玛丽娜(生于401年)。[2]

阿卡狄乌斯统治时期,普尔喀丽亚的母后与君士坦丁堡牧首约翰一世之间发生了冲突。[3]史学家索佐门记载,这场争斗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外矗立的欧多西亚银像。约翰对此予以谴责:“皇后的银像……被安放在一根斑岩柱上;人们以热烈的欢呼、载歌载舞、游戏和其他公众庆祝形式来庆祝这一事件……约翰宣称,这些行为是对教会的侮辱。”[4]索佐门还称,约翰曾谴责皇后布道风格夸张。”约翰曾谴责皇后在布道中浮金的风格,这激怒了皇后并随即开除了他。晚年,普尔喀丽亚归还了约翰的遗物,并将其安置在教堂内,以感谢他的虔诚一生。[5]

欧多西亚于404年驾崩,阿卡狄乌斯于408年驾崩。他们留下了四个年幼的孩子,包括当时7岁的狄奥多西二世,他自402年以来一直是名义上的共治皇帝,如今却成了唯一的皇帝。禁卫军长官安提米乌斯英语Anthemius (praetorian prefect)最初掌管政务。帝国侍从安提阿哥英语Antiochus (praepositus sacri cubiculi)曾教育狄奥多西,但狄奥多西成年后将他免职。

Remove ads

奥古斯塔

Thumb
《普尔喀丽亚·奥古斯塔——东方摄政王》。“历史少女:影响其时代历史的少女故事”页面插图(1887年)

414年7月4日,15岁的普尔喀丽亚宣誓成为终身处女,并被加冕为奥古斯塔。从那时起,直到狄奥多西成年,普尔喀丽亚开始充当她弟弟及其政府的监护人。[6]

普尔喀丽亚在宫廷中备受尊敬。元老院为她以及其他奥古斯塔建造了半身像。[7]普尔喀丽亚是一位戴冠冕的,拥有圣冠冕。[8]

誓言贞洁

414年,她宣誓保持贞洁,她的姊妹也纷纷效法。这是为了吓退潜在的追求者。索佐门解释:

她将自己的贞洁献给上帝,并教导姊妹们也这样做。为了避免引起丑闻和阴谋,她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她的宫殿。为了确认她的决心,她请上帝、祭司和罗马帝国的所有臣民作为见证…[9]

普尔喀丽亚未婚或许另有原因,因为她必须将权力交给潜在的丈夫。此外,普尔喀丽亚及其姊妹的丈夫可能对她们的皇弟施加了过度的影响力,甚至对他构成了威胁。[10]

与前朝相比,君士坦丁堡大皇宫逐渐呈现出一种修道院的氛围。索佐门在其《教会史》中描述了普尔喀丽亚及其姊妹们的虔诚之道:

他们都追求同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勤奋地参与祈祷,对陌生人和穷人表现出极大的慈善……并且日日夜夜一起歌颂上帝。[11]

皇宫内的仪式包括吟诵和背诵宗教经典,以及每周两次的斋戒[12]姊妹们放弃了大多数宫廷女性所穿戴的奢华珠宝和服饰。

狄奥多西二世的顾问

普尔喀丽亚为狄奥多西二世成年后成为成功的皇帝提供了许多必要的指导。[13]根据索佐门的说法,普尔喀丽亚对狄奥多西的训练包括良好的举止、说话方式、骑术以及如何着装。[14]然而,成年后的狄奥多西被一些历史学家指责领导能力不足。[15]

菲洛斯托尔吉乌斯英语Philostorgius说狄奥多西未成年期间,她负责处理皇帝的诏书[16]索佐门指出,普尔喀丽亚不仅训练狄奥多西履行皇室职责和习俗,还一直摄政治理国家直到狄奥多西成年。一些现代历史学家认真看待这项说法[17],而其他历史学家则认为,领导政府的是集体顾问机构,而不是普尔喀丽亚。[18]

与波斯的战争

普尔喀丽亚担任奥古斯塔时期也充斥着战争,与萨珊波斯帝国持续不断的冲突。波斯君主伊嗣俟一世处死了一位破坏琐罗亚斯德教祭坛的基督教主教,皇室随即下令对波斯开战。[19]虽然战争没有分出胜负,但一份幸存的铭文宣称,狄奥多西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姐姐们的贞洁誓言。[20]因此,狄奥多西利用姐姐的贞洁作为战争宣传的工具,由于她发誓只忠于上帝,上帝将帮助罗马军队对抗波斯。

与弟媳的关系

普尔喀丽亚和狄奥多西二世的妻子艾莉娅·欧多琪亚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多年来,这两位女人之间形成了竞争,这可能是由于她们不同的背景和宗教信仰造成的。欧多琪亚原名雅典娜,出生于雅典,父亲是希腊哲学家和修辞教授。根据后来的资料记载,她父亲去世后,只给她留下了100索利都斯(金币)的微薄遗产[21]出于绝望,她到君士坦丁堡探望了她的姑姑。421年6月7日,狄奥多西与雅典娜结婚,她的名字改为欧多琪亚。关于普尔喀丽亚是否真的向她的弟弟推荐了欧多琪亚,人们众说纷纭,约翰·马拉拉斯英语John Malalas提出了这一说法。[22]一些学者认为,两位女人之间的竞争是出于欧多琪亚对普尔喀丽亚在宫廷中权力的嫉妒。[23]

几个世纪后,宣信者狄奥法内斯写道,欧多琪亚和首席大臣宦官克吕萨菲乌斯英语Chrysaphius说服狄奥多西减少对其姐姐的依赖,更多地依靠他的新婚妻子。这导致普尔喀丽亚在440年代末离开皇宫,居住在“距君士坦丁堡七英里的海港赫布多蒙”。[24]然而,欧多西亚当时已经离开君士坦丁堡前往耶路撒冷,她离开的时间顺序与这一版本不符。[25]

Remove ads

皇后

Thumb
刻有普尔喀丽亚的索利都斯金币
Thumb
《普尔喀丽亚皇后的慷慨》,约翰·克里斯托夫·斯托勒绘于1644年

450年,狄奥多西二世骑马打猎时从上摔下,脊椎受伤,两天后过世。[2]在这段空位期,帝国政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尚不清楚。[26]一些历史学家推测在狄奥多西死后,普尔喀丽亚独自统治了帝国大约一个月,主要工作可能包括安排狄奥多西的公开葬礼[27];而另一种理论则认为,政府当时正处于不同党派之间的紧张谈判之中。[28]由于已故皇帝没有幸存的男性子嗣,普尔喀里亚可以借由嫁给外来者,赋予王朝的合法性。尽管这是一场合法的婚姻,但她仍然履行了守贞的誓言。[29]她与军事统帅阿斯帕将军结盟,嫁给了护民官官兼阿斯帕的亲密盟友马尔西安[30]与前几任皇帝相比,马尔西安的出身较低,但他是罗马人,这使他有资格继承皇位。 [27]婚姻的一个条件是马尔西安必须遵守并尊重普尔喀丽亚的守贞誓言,而马尔西安做到了。[31]为了不让这桩婚事在罗马政府眼中显得丑陋,教会宣称“基督亲自促成了这场结合,因此不应引起震惊或不必要的怀疑。”[32]马尔西安于450年8月25日加冕。婚后,普尔喀丽亚和马尔西安杀了宦官克吕萨菲乌斯。[33]

Remove ads

教会政策

教会与犹太教

普尔喀丽亚在教会政策上颇具影响力。在普尔喀里亚的同时代教宗良一世的一封信中,他称赞了她的虔诚和对异端谬误的蔑视。[34]

普尔喀丽亚和狄奥多西可能都持有反犹太情绪,这可能促成了禁止在首都进行犹太礼拜英语Jewish prayer的法律出台。在狄奥多西二世统治之前,犹太教堂被视为私人财产,受到帝国政府的保护。狄奥多西颁布了一项法律,禁止建造犹太教堂,并要求摧毁现有的犹太教堂。在东方管区巴勒斯坦各行省发生基督徒冲突后,狄奥多西还下令处决了一群犹太人[35][36]

普尔喀丽亚以慈善事业闻名。据索佐门记载,她在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地区为穷人建造了许多教堂和建筑。[37]普尔喀丽亚在君士坦丁堡的建筑计划非常庞大,以至于该市的第十一个地区被命名为“普尔喀丽亚奈”。[38]除了为首都贡献新的教堂和地区外,普尔喀丽亚还通过恢复被解职的主教以及将夫拉维亚等人的遗体作为教会的遗物归还,为基督教会做出了重大贡献。[39]

第一次以弗所公会议

狄奥多西统治时期的431年召开了第一次以弗所公会议,会议的参与者是两位相互竞争的主教: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亚历山大牧首区利罗[40] 这场争论源自于他们对基督本质的分歧。 [41]

聂斯脱里主张削弱“天主之母”(Theotokos)教义在教会中的影响力。这与普尔喀丽亚的宗教信仰相冲突,因为她是一位贞洁的女性,因此两人之间产生了竞争,聂斯脱里还对她进行了诽谤。聂斯脱里也试图违背普尔喀丽亚的意愿,将她的画像和祭坛布从祭坛上移除。 [42]然而普尔喀丽亚及其盟友进行了反击,包括多里莱姆的优西比乌斯英语Eusebius of Dorylaeum,发起了一场反对聂斯脱里的运动。同时,区利罗已公开谴责聂斯脱里,并致函皇室,声称“天主之母”教义正确。狄奥多西和他的顾问决定召开一次公会议,为聂斯脱里提供为自己辩护的机会。

然而这次公会议中,区利罗的盟友云集,谴责了聂斯脱里的立场。[43]未能参加上一次公会议的聂斯脱里派信徒,也召开了自己的公会议,谴责区利罗。皇帝起初试图寻找中间立场,但最终偏袒了区利罗。“天主之母”的称号被颁布为正统称号。他还废黜了聂斯脱里,并将他流放到安提阿的一座修道院。因此,普尔喀丽亚对聂斯脱里的攻击取得了成功,但教会内部的争议并未就此停止。[44]

Remove ads

第二次以弗所公会议

449年,基督论之争再次爆发。狄奥多西一世在以弗所召开了另一次会议,以解决争端。在这次会议上,教宗良一世是普尔喀丽亚教义的主要支持者,他“…强行介入,向君士坦丁堡牧首夫拉维亚送去了一封长信英语Leo's Tome,信中他论证了基督的二性论,但质疑了最近谴责一位名叫欧迪奇的人否认二性论的合法性。此时,区利罗在亚历山大的继任者狄奥斯库若的党派得以扭转局势,于是良一世要求召开第二次会议,称以弗所的那次会议为“强盗会议”。”[45]

在这次会议上,夫拉维亚被无礼的出家人殴打致死。后来他被封为圣人殉道者[46]

迦克墩公会议

Thumb
《迦克墩公会议》,在皇座上的是马尔西安和普尔喀丽亚。(瓦西里·苏里科夫1876年的画作)

两年后,已成为皇后的普尔喀丽亚和丈夫马尔西安皇帝召开了迦克墩公会议,有452位主教出席。会议谴责了聂斯脱里欧迪奇的教义,将区利罗和教宗良一世的教义发展为一体,并宣布“天主之母”教义为正统。会议也推翻了第二次以弗所公会议的决议,并将其斥为“强盗公会议”。历史学家艾弗里尔·卡梅伦英语Averil Cameron认为,迦克墩公会议“…发展并澄清了尼西亚信经,根据该信经,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并进一步宣告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后始终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45]皇帝夫妇在这次公会议上被誉为“新君士坦丁”和“新海伦娜”。此次会议之后,支持会议决议的迦克墩派与反对会议决议的基督合一性论派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隔阂。

普尔喀丽亚将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奉献给了“天主之母”,并在君士坦丁堡建造了三座教堂供奉圣母玛利亚帕纳吉亚·霍德盖特里亚修道院英语Hodegon Monastery布拉赫奈圣母教堂英语Church of St. Mary of Blachernae和查尔科普拉提亚教堂。[47]

驾崩

Thumb
圣普尔喀丽亚

普尔喀丽亚于453年驾崩,但具体日期不详。[2]她可能死于君士坦丁堡。她的死震惊了君士坦丁堡的人民,因为亲民的皇后与这座首都的居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48]在她的遗嘱中,她将剩余的财富分给了穷人。[48]

她死后被教会(即今天的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封为圣人。[49]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