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四光
近代中国地质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近代中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者与政治人物,中国地质工作与现代地球科学的主要领导人与奠基人。[1]
1904年,李四光留学日本,并于1910年毕业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船用机械科。回国后,李四光到北京参与游学毕业考试,并被清廷授予工科进士称号[2]。1911年,作为中国同盟会年龄最小的第一批成员,李四光参与革命,并出任湖北同盟会支部书记与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1913年后,李四光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并在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1920年,李四光受丁文江号召回国,并于次年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1][3]
1927年,李四光主持筹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并于次年担任所长。1934年,李四光赴英讲授“中国地质学”,并出版同名著作。抗战期间,他在重庆大学任教,并在1948年前往英国参与国际地质学会会议。同年,他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50年3月后,李四光秘密回国,随后出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科教组组长等要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国级领导人。[1][3]
李四光早年研究䗴科化石,提出了十项鉴定标准,从而成为中国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先驱。李四光还发现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并开辟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构造体系的概念。据此,李四光否定了“中国贫油论”,认为可以通过沉降带勘探石油,通过“地质构造与辐射勘测相结合”寻找铀矿,为中国石油工业与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做出开创性的贡献。晚年的李四光提出了地应力监测地震的方法,预测了唐山、四川、邢台、临沂四大地震带,其中有三个被证实。[1][4]
Remove ads
生平

李四光为蒙古族,祖上姓“库里”,后来又简化成“库”姓。由于家境贫寒,从蒙古草原流落迁徙至湖北黄冈地区[5]。祖父李正范,在县学读过书,以在乡间设私塾为生。[6]父亲李康爵(1862-1922),字卓侯,也是私塾先生。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十三周岁(1902年冬,虚岁十四岁)赴武昌求学小学报名时误将年龄“十四”填入姓名一栏,增添几笔遂改成李四光[7],取“光被四表”之意,而以仲揆为字。光绪三十年五月1904年赴日本留学,同年参加同盟会,先后在东京弘文学院、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选学“舶用机关”。
1911年毕业回中国。1911年9月到京师参加“海归”考试,以最优等成绩获赏“工科进士”。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转学地质学,1918年5月,他以《中国之地质》的优秀论文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学位,接着到欧洲大陆做地质考察[8]。1919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回中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
后再赴英国深造,1927年获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中国。1931年3月30日,特派西陲学术考察团理事会理事[9]。1932年9月1日、1933年4月20日、1936年3月28日、1939年5月30日、1942年5月19日,先后任中英庚款董事会董事[10][11][12][13][14]。1928年7月至1938年4月任国立武汉大学建筑筹备委员长,后在南京参与创建中央研究院,并任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直至1948年。同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5]。1932年曾出任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滞留英国的李四光,接到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笔信邀请其回国参加建设,此信由新华社伦敦分社陈天声交留英机械专家许绍高转交给李四光。1950年春李四光归国,任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1952年筹建北京地质学院。1954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任主席。因探勘东北石油之功,毛泽东多次接见李四光的地质部门并给予赞赏,1964年受邀与钱学森、竺可桢等,到中南海菊香书屋进行亲自汇报,之后几年他的学术环境也较为稳定,受中央之托负责给毛、周等领导人撰写资料[16]。1971年4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Remove ads
学术贡献

家庭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 [19],李四光的民族身份为蒙古族;而黄冈《库李宗谱》[6]记载库氏始祖义通,字道源,于明洪武初从原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泥儿湾瓦屑坝,迁湖广黄州府,即现在的黄冈,后来李四光家族等部分支派改李姓。
- 先祖:十三世库曰茂,生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葬存祖湾青龙。[6]
- 祖父:十六世李正范,谱名居谦(1838-1882),字受益,号心培,邑庠生。[6]
- 祖母:雷氏,“归公以后,处境极苦,甚至拾麦佣工以维生活。”[6]
- 母亲:龚姓,生于同治六年(1867)。外祖父也是业儒的庠生,教授乡里,远近闻名。龚夫人性子温顺,乐施与,戚友之贫窭者辄量力资助。[6]
纪念
影视形象
- 1979年电影《李四光》(孙道临饰演)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