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杜金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杜金卡(Дуди́нка)是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区的一个首府,位于叶尼塞河下游右岸,1930年至2007年间曾是泰梅尔自治区的首府,2007年起并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2020年人口20,804人。
Remove ads
历史
杜金卡建立于1667年,为曼加泽亚居民的冬季定居点之一,自18世纪以来便是大北极探险的重要基地,涉足此地的著名探险家包含拉普捷夫、切柳斯金、米宁、冯·米登多夫(1843)、诺登舍尔德(1875-1876)、冯·托尔男爵(1893)、马卡罗夫(1897)、别吉切夫(1906)、乌尔凡采夫(1919)等。探险家们由杜金卡出发,考察了叶尼塞河出海口、泰梅尔半岛、东北航道、新西伯利亚群岛乃至于传说中的桑尼科夫之地[3]。
依据探险家的描述,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杜金卡几乎没有改变,只有十几至二十多栋木屋或半穴居,另外还有教堂与酒馆各一间。杜金卡于1918年兴建了广播电台,1920年时又修筑了铁路,苏联时期再逐步修建学校、医院、电影院、邮局与集体农场,但农业集体化政策也影响到当地原住民涅涅茨人的游牧活动,曾爆发几次小规模的反抗。1930年,杜金卡成为泰梅尔自治区首府;在探险家施密特的倡议下,杜金卡获得苏联当局的重视,1937年时开始兴建诺里尔斯克铁路以及港口,同时亦被塑造为涅涅茨人的文化中心。杜金卡于1951年起升格为市镇[4]。
苏联解体后,杜金卡的人口从1996年的高峰值33,700人开始缓步下降,由于邻近北极地区工业重镇诺里尔斯克,杜金卡的发展尚称活络。2001年起,杜金卡与诺里尔斯克一同被列入俄罗斯保密行政区,只有叶尼塞河的民用港口允许外籍人士访问,其余市区以及机场皆不对外开放。

Remove ads
交通
杜金卡的公路不与俄罗斯的公路网相连,唯一一条公路连接东方的诺里尔斯克,两地相距约100公里,公路冬季常因风雪而封闭,有一条支线通往阿莱克尔机场。杜金卡亦为诺里尔斯克铁路的西端,这条铁路独立于俄罗斯的铁道网之外,只连接杜金卡、诺里尔斯克、塔尔纳赫三地,由于维护成本高加上公路运输竞争,本线的客运列车已于1998年停驶,目前由诺里尔斯克镍公司拥有并维持货运列车。在2002年鄂毕斯卡亚-博瓦年科沃铁路通车之前,诺里尔斯克铁路是世界最北方的铁路。
杜金卡港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规模最大、纬度最北的国际港口[5],有船班联系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迪克森以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每年春夏融冰季节都会被叶尼塞河的流冰淹没[6]。阿莱克尔机场位于杜金卡与诺里尔斯克之间,距离杜金卡40公里,也是两城在冬季期间除破冰船外唯一的联外方式。此外,杜金卡近郊设有一座462米高的无线电塔,为俄罗斯CHAYKA导航系统的一部分[7]。
Remove ads
气候
杜金卡位于北极圈以北,属于副极地气候,1月均温-26.9℃,7月均温13.8℃,历史纪录低温-56.7℃,高温亦可达32.3℃,年降水量519毫米,平均每年约有190天降雪。
特色


银白色象征冰雪与北极的永昼,蓝色象征叶尼塞河与北极的永夜;驯鹿代表涅涅茨人的文化,俄罗斯极地帆船则突显杜金卡港口的历史。
杜金卡泰梅尔冰上运动场是全世界最北端的冰上运动场,拥有350席座位[10],以冰上曲棍球、花样滑冰及冰壶等运动项目知名,自2017年起开始举办国际冰壶大赛。
苏联官方于1937年决议于杜金卡设置泰梅尔博物馆[11],展出涅涅茨人的历史与文物,但因战争等因素,博物馆于1955年始得开幕。1984年后因建物老旧、藏品过多而暂时关闭,计划另觅新址重建,但又遭逢苏联解体及1990年代俄罗斯经济情况恶化,新的博物馆直到2009年才完工,2011年起重新开放[12]。

参见
附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