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杰克·林顿

加拿大政治人物 (1950-2011)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杰克·林顿
Remove ads

约翰·吉尔伯特·“杰克”·林顿 PC MSCJohn Gilbert "Jack" Layton,1950年7月18日—2011年8月22日),加拿大政治人物,2003年至2011年间担任联邦新民主党党魁,并曾于2004年至2011年间任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代表多伦多丹佛选区。在他领导下,新民主党所占的国会下议院议席数目从2003年的14席增至2011年联邦大选后的103席,为该党历来之最。新民主党并凭此佳绩首度成为官方反对党,林顿亦兼任官方反对党党魁。在投身联邦政坛之前,林顿曾任多伦多市议员,期间也曾间中担当副市长和署理市长等职务[1]

事实速览 杰克·林顿 Jack Layton PC MSC, 加拿大官方反对党领袖 ...

林顿第二任妻子为当地港裔政治人物邹至蕙,他从而学会简单粤语,并经常以粤语向华人社区为自己和新民主党宣传。2011年8月22日,林顿因癌症去世,享年61岁[2]

Remove ads

早年及个人生活

Thumb
2011年联邦大选投票日,林顿和邹至蕙到票站投票

杰克·林顿于1950年在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出生,并于邻近的哈得孙镇英语Hudson, Quebec长大[3]。林顿家族拥有浓厚的政治背景:他祖父吉伯特·林顿曾任魁北克省议会议员,而保守党籍的父亲罗伯特·林顿则曾任国会下议员,并曾于总理梅隆尼内阁中担任矿业国务部长[4]。在家人熏陶下,林顿就读哈得孙中学时加入该校学生会并成为主席[5]。毕业后他到麦吉尔大学修读政治学和经济,从该校取得文学士学位[6]。1969年他与中学时结识的女朋友莎莉·哈尔福德结婚,婚后育有儿子米高(现为多伦多市议员)和女儿莎拉[7]

1970年,林顿为了到约克大学进修而举家移居多伦多[8],先后从该校取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9][10]。他硕士毕业后于1974年到怀雅逊理工学院(现多伦多都会大学)任教政治学[6][11],并曾于1978年至1994年间出任多伦多大学兼职教授,亦曾于母校约克大学任教[12]

经历14年婚姻后,林顿与哈尔福德于1983年离婚。1985年,他在一场为西乃山医院筹款的慈善拍卖会中结识香港出生的邹至蕙[13],当时他正准备角逐大多伦多市议员席位,而她则首度参与多伦多公校教育局校务委员选举。两人其后开始约会,并于1988年在多伦多市的阿尔冈昆岛上结婚[14][15]

Remove ads

投身市政

林顿在约克大学就读和怀雅逊任教期间与约翰·休厄尔(John Sewell)和邝隆比等多伦多地区政客相熟。在休厄尔的鼓励和新民主党地区团队的协助下,林顿于1982年首度参与多伦多市议会选举,成功击败寻求连任的张金仪英语Gordon Chong,当选代表第6区的市议员,并旋即成为市议会左派代言人之一[4][16]。他极力反对天虹体育馆项目[17],并是少数反对多伦多申办1996年夏季奥运会的政客之一[18]。他也是少数早期已倡护艾滋病病人权益的政客之一[19]

1985年林顿改为出战大多伦多市(当时多伦多市之上的行政架构)首届议会选举,成功当选大多市议员[20][21],1988年市选他则成功重返多伦多市议会。由新民主党候选人和独立候选人组成的改革联盟于是次市选中取得市议会操控权,而林顿亦成为该联盟非正式领袖[22]

多伦多星报》1990年一篇报道指林顿和邹至蕙虽然收入可观,却仍居于获加拿大联邦政府补贴的合作社房屋[23]。两人从1985年起居于希素本合作屋苑,1988年结婚后以每月800加元租住一个三睡房单位。两人于1990年的收入合计已达12万加元,并从同年3月起自愿地每月额外缴付325元,以抵消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局为该单位提供的补贴。合作社回应报道时指屋苑内有不同入息程度的租户对屋苑环境有利,而法例亦规定屋苑需预留一部分单位予愿意支付市价租金的租客(如林顿和邹至蕙)[24]多伦多市政府律师于同年6月确认两人的居住行为没有犯错或构成任何不当[25];两人于同月迁离该屋苑,并于中区华埠买入一间房屋[26]

林顿于1991年参与多伦多市长选举,并获安省当时执政党新民主党所支持。竞选初期右派票源被另外三位候选人分薄,因此林顿早期胜算颇高。然而随着右派团结起来支持罗兰丝(June Rowlands),鎅票局面不再,林顿优势亦告消失[27]。此外,省新民主党的民望亦开始下跌[28],拖累林顿选情,而他较早前反对申奥的立场亦为部分选民所诟病[29]。市选前一个月的民意调查显示林顿支持度达36%,只较罗兰丝少4个百分点[30],但林顿最终也败于罗兰丝[31]。林顿其后创立一间环境顾问公司[32],再于1993年联邦大选中代表新民主党争夺国会下议院玫瑰谷选区(现多伦多中选区)议席,但得票第四高而告落败[33]

林顿于1994年重返大多伦多市议会[12]。他再于1997年联邦大选中竞逐百乐汇─坚活选区(现多伦多丹佛选区)议席,却以大比数败于寻求连任的自由党候选人邓立铭[34]。林顿从2000年起担任加拿大城镇联会的副总裁,再于翌年升任为总裁,大为增加他在联邦层面的知名度[35]

Remove ads

晋身联邦政坛

Thumb
林顿于卑诗省考特尼出席一场联邦新民主党活动(2005年1月)

联邦新民主党党领麦当诺(Alexa McDonough)于2002年6月宣布离任[36],该党遂筹办党团大会挑选新党领,而林顿则于同年7月展开党领竞选活动。在2003年1月举行的党领选举中,林顿在首轮投票以53.5%得票率胜出[37]。当时没有国会议席的林顿委托党领选举中得票第二高的比利奇(Bill Blaikie)担任新民主党的下议院领袖[38]

林顿于2004年联邦大选中与邓立铭于多伦多丹佛选区再度交锋,今次却由林顿胜出,让他首度晋身国会[39]。在林顿领导下的新民主党则在全国获得15%选票,为16年来的新高。然而在多数制选举制度的影响下,新民主党只赢取19个议席。

联邦自由党在这届大选中失去多数政府地位,只能以少数政府姿态继续执政。到了2005年末,饱受赞助丑闻英语Sponsorship scandal困扰的自由党支持度陆续下滑,国会下议院三个反对党则于同年11月28日通过不信任动议[40],自由党少数政府遂告倒台,并触发2006年联邦大选。林顿在这届大选带领新民主党赢取29个议席,成绩较上届进步,但仍落后夺得51席的魁人政团和以103席屈居官方反对党的自由党[41]。林顿本人在多伦多丹佛选区成功连任,其妻子邹至蕙则在多伦多市中心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首度当选国会议员,两人成为加拿大国会有史以来第二对夫妻档。同年9月新民主党在魁北克城举行全国大会,林顿在党魁检讨投票中获取92%选票支持[42]

他再于2008年联邦大选中成功连任,并带领新民主党赢取37个议席,议席总数仍然落后于魁人政团和自由党[43]

2011年联邦大选

Thumb
林顿在魁北克城拉票

总理史蒂芬·哈珀于2011年3月26日与总督大卫·约翰斯顿会面后,总督正式解散国会[44]2011年联邦大选竞选活动亦告展开。林顿较早前曾接受臀部手术,在竞选期间常被问及他的健康状况,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情况足以应付党魁工作[45][46]

竞选初期新民主党在各项民调的支持度偏低[47][48],但林顿在各场党魁电视辩论中表现理想,新民主党的支持度亦随之上升。林顿亦于4月3日现身加拿大广播公司法语电视频道清谈节目《Tout le monde en parle》,以口语化的魁北克法语交谈,大受魁北克省法语选民欢迎[49],新民主党在该省支持度更超越倾向魁独魁人政团[50][51][52]。到了4月尾,新民主党在全国的支持度超越自由党,只落后于保守党[53][54]。到了选前一星期,新民主党和林顿本人皆成为其他政党的攻击目标[55]

在2011年5月2日举行的大选中,林顿领导下的新民主党夺得103个议席,为该党历来之最,并让该党首度成为官方反对党[4]。该党并于魁北克省大有进账:选前该党在魁省只得一席(即下任党魁唐民凯的议席),选后则增至全省75个议席中的59个。林顿亦成功在自己的多伦多丹佛选区连任,并成为官方反对党党魁

Remove ads

罹患癌症及逝世

Thumb
盖上加拿大国旗的林顿灵柩在渥太华国会大楼展示完毕后,由皇家骑警护送离开(摄于2011年8月25日)
朋友们,爱胜于怒,希望胜于恐惧,乐观胜于绝望。容我们怀着爱心、希望和乐观,从而改变世界。[注 1]
林顿遗书末段[56]

林顿于2010年2月5日宣布自己确诊患上前列腺癌,但其后治愈。他的父亲罗伯特·林顿过去亦曾患上这种癌症,但后来亦康复[4]

2011年7月25日,明显消瘦的林顿召开记者会宣布自己再度患癌,但除了指明并非前列腺癌外并没有提及是何种癌症。他亦宣布暂时卸下党魁一职以全力抗癌,并推荐新民主党党团主席妮科尔·特梅尔出任临时党魁[57]。林顿又表示希望在同年9月国会复会后重返议事厅,但最终仍不敌癌魔,于北美东岸夏令时间2011年8月22日清晨4时45分(UTC-4)在多伦多家中病逝,终年61岁[2]

他的丧礼于2011年8月27日以国葬形式在多伦多莱汤逊音乐厅举行,出席的包括总理哈珀、总督约翰斯顿和前总理马田克里田等政治人物以及多名著名演奏家,而丧礼亦开放给约600名市民入内[58]。反对党党魁的丧礼通常不在以国葬规格进行之列,但哈珀破例向林顿遗孀邹至蕙提出此安排,并获邹氏接纳[59]。在此之前,林顿的灵柩分别停放于渥太华国会大楼(8月24至25日)和多伦多市政厅(8月26至27日)[60],连日来有数以千计民众前往凭吊[61][62]。他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分别撒于家乡魁省哈得孙镇[63],以及多伦多市的阿尔冈昆岛[64]和多伦多大墓园(Toronto Necropolis[65]

Remove ads

荣誉

Thumb
杰克·林顿渡轮码头
Thumb
杰克·林顿码头纪念铜像

殊勋

绶带 勋章 注释
功绩十字勋章(M.S.C.)

以他命名的事物

  • 杰克·林顿公园(Parc Jack-Layton):位于林顿家乡魁省哈得孙镇,2012年更名[67]
  • 杰克·林顿大楼(Jack Layton Building):位于渥太华市中心的联邦新民主党总部大楼[68]
  • 杰克·林顿渡轮码头(Jack Layton Ferry Terminal):多伦多市议会于2012年6月一致通过将多伦多群岛渡轮航线在多伦多市中心的码头建筑更名为杰克·林顿渡轮码头以纪念林顿[69];码头于2013年8月(即林顿逝世两周年)正式更名,展现林顿脚踏双人单车的铜像亦于同日在码头揭幕[70]
  • 林顿路(Jack Layton Way):多伦多市河谷区东区华埠前当监狱(Don Jail)门前的道路于2013年从“当监狱路”改称“林顿路”[71][72];这条道路坐落林顿生前代表的多伦多丹佛选区,监狱建筑则改建成桥角医疗中心。

竞选纪录

更多信息 年份, 党派 ...
更多信息 年份, 种类 ...
更多信息 年份, 选区 ...

著作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备注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