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柴湾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柴湾道(英语:Chai Wan Road),是香港东区一条主要道路,位于香港岛筲箕湾至柴湾,西接筲箕湾道,东接小西湾道。总长约3公里。柴湾道筲箕湾至柴湾的一段依山而建,把柴湾与香港岛其他地区连接起来,亦连接大潭道,是香港岛南区石澳及赤柱往返筲箕湾、太古城及东区海底隧道的必经之路。在连接筲箕湾道处有引路天桥通往东区走廊。


历史
柴湾道在大潭道以西一段,从前是香岛道的一部分。1961年香岛道被分拆为八段各自命名,此段则被并入大潭道以南的柴湾道。在东区走廊及港铁港岛线启用之前,本路是柴湾对外的唯一路径。
在1960年代以前,大潭道以东的柴湾道十分狭窄,且依山势建成弯曲小路,不适宜包括当时的单层巴士等大型车辆行走,该路也随着柴湾区的发展而逐步拉直扩阔:柴湾华人永远坟场第一期完成时,政府清拆柴湾平房区第二段(爱华村)及第三段(兴民村)部分木屋并收回土地,经挖削山坡后拉直建成可供单线双程行走的新柴湾道,直到1958至1961年期间,香港政府进行在筲箕湾道至今柴湾道回旋处大规模扩阔工程,改建成现今下斜两线、上斜三线分隔双程的路面。至于原有狭窄弯曲的旧柴湾道,随着柴湾平房区第一段(兴华村)、第二段(爱华村)及第三段(兴民村)清拆并重建成为数个屋苑(乐翠台、康翠台、高威阁)及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而完全消失。
交通意外
柴湾道连接筲箕湾道至回旋处一段亦有长命斜之称,俗称柴湾斜或柴斜,靠山路段斜度达1:10。西行下斜至筲箕湾道一段曾发生多宗严重意外[1],其中1982年12月2日,一辆13吨泥头车在落斜时失控,急冲而下,直撞向路边小贩摊档,滑行约200米始告停下,事件中多人被卷入车底拖行,造成至少4死13伤,而此事故间接加速港铁港岛线在1985年5月31日通车。1992年11月4日,一辆中巴85号线DMS伦敦珍宝双层巴士在柴湾道落斜向筲箕湾方向行驶时,至慈幼小学对开突然失控,铲上人行道再撞路边石壆向右翻侧,车头严重损毁,巴士司机伤重不治,车上有31名乘客受伤送院治理,意外因粪渠爆裂致路面湿滑所致。[2][3][4][5]
另外香港政府在1980年代开始陆续进行改善工程,并在86年8月兴建东区走廊连接柴湾和小西湾,特别是在1993至1996年间,除了由永泰道至常安街一段外,大部分路段已完成重建工程,包括重铺为混凝土路面及增加交通灯位。而永泰道至常安街一段,已在1998至2000年的永泰道行车天桥工程中完成改建,同时完成了柴湾道所有路段的重建[6]。
然而,在2012年11月19日,一架新巴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巴士落斜时疑因车长失去知觉,越线撞向一架的士,酿成的士内的司机及乘客死亡,合共造成3死57人受伤的严重事故[7]。
2018年1月20日,一辆吊臂车落斜至慈幼英文学校对开时,怀疑车身的吊臂未有收起,吊臂撞向行人天桥 (兴翼桥),天桥被撞歪,路牌撞至变形,幸而无人受伤,但需将介乎爱秩序街与阿公岩道之间的行车全线封闭,进行清理并拆除半截天桥,期间大部分驶经该路段的巴士路线需要改道。[8][9](参见:吊臂撞桥事故及重建)
Remove ads
连接道路
按东行路线顺序排列:
沿路经过地点
按东行路线顺序排列:
交通
Remove ads
巴士站
注:永泰道交界处另有一段分支北行,该段不设巴士站,上表从略。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