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志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杨志申(?—?),字燕夫[1],台湾台湾县(今台南市)人,居于东安坊,为贡生、候选州同[2]。清代彰化垦户,曾兴建二八圳、快官圳、深圳等水圳。死后诰封中宪大夫,并入祀忠义孝悌祠。
生平
杨志申少年时丧父,在家中6兄弟中排行老二,对其母极为孝顺[1]。曾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迁移父亲的墓地以便让台湾府知府蒋毓英兴建学宫[1]。蒋毓英十分赏识杨志申,便将其父之墓地改葬,并说:“你时常行孝,因此你的子孙一定会非常伟大。但你必须搬家到远处,十年之后,就会变得非常富有。[1]”当时半线(今彰化)地区尚未经过开垦,杨志申便前往半线的柴坑仔庄居住,并贷“番田”以便开垦[1]。经过几年的开垦后逐渐致富,因此引进猫罗溪之水源,开辟二八圳[3][1],后又兴建快官圳、深圳等水圳[1]。杨志申也曾开垦淡水的佳腊埔、金包里,使杨家成为当地望族,雇用数千名佃农,彰化线东、线西两堡的田地皆为杨志申所有。雍正元年(1723年)彰化实施县治,杨志申移居东门街[1]。

杨志申曾整治桥梁、修筑庙宇、也曾捐献学田及文庙油灯费用。后因感念文庙油灯等费用无出,答应司训陈元恕,希望能够续捐。之后杨志申即患上重病,临死前命令其子孙“割凤邑之田百九十有六石”,并说:“聊践吾言,非为子孙求福应。女曹但能读书为人,毋负吾志可矣。”之后过世,葬于彰化,死后入祀忠义孝悌祠。以长子杨振文贵,追封中宪大夫[1][4]。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