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浙赣战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浙赣战役为中国抗日战争中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浙江、江西二省,起始时间为1942年5月中旬。6月14日,日军攻陷浙赣铁路全线取得胜利,7月国民革命军部分反扑,战役结束后除了金华、义乌两地之外,浙赣线恢复发起日之前僵持态势。
Remove ads
起因
1938年底武汉会战后中日之间改为游击战,而热战态势大抵占告一段落,进入胶着与冷冻的一段间接期,日本眼见开战以来中国经营多年仍虚耗无果,在扶持汪精卫政府成立后,遂转向南洋作战,并于1941年成功突袭了珍珠港,不过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这也导致了美军宣布参战,于是开始与国军利用其纵深合作抗日,因此中华大陆暂歇的战火有再起的趋势,到了1942年4月18日,日本本土遭美军空袭,杜立特率领美国特别飞行中队16架B25中型轰炸机从第16特混舰队护航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后,飞至中国浙江的衢州等地机场迫降,64位机组员大多被当地居民救回,但仍有8位遭日军逮捕。
日军大本营为防止中、美空军利用中国浙江一带的机场对日本本土实施“穿梭式轰炸”,杜立德空袭后3日,4月21日军大本营要求中国派遣军制定足以解决浙江境内接应轰炸作战的前线机场群的作战计划,代号せ号作戦。
作战规划
中国派遣军从驻上海第13军、驻汉口第11军集结约40个步兵大队、16个炮兵大队摧毁浙江省、福建省沿海包括在衢州、玉山、丽水等地的空军前进机场,并有效的清除该地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有生力量。4月30日,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第621号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尽快开始作战,主要是击溃浙江省方面之敌,摧毁其主要航空基地,粉碎敌利用该地区轰炸帝国本土之企图”“以第13军的主力和从第11军及华北方面军抽调的部分部队组成,以40余个步兵大队为骨干。”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和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认为大本营的作战企图及兵力部署导致破坏机场后再撤回来,机场很快即可修复利用,而且仅以击溃敌军为目的太消极,决定改变作战目的及部署,增大使用兵力,扩大作战规模“以歼灭第三战区之敌为主要目的,占领飞行基地为次要目的”“以约80余个步兵大队为骨干”,以第13军使用58个大队“从杭州方面向东部第三战区进攻”,以第11军使用27个大队“攻击西部第三战区军,以策应第13军”。虽然中国派遣军没有足以固守预定占领区的兵力,但为了使该地区的机场群不再为中国空军使用,要固守新占领的金华地区“并在该地附近部署部分打击兵力,以便随时可以发动新的进攻”。又由于“作战地区并不仅限于浙江省,远至江西省,甚至企图打通浙赣线,作战名称也从原定的‘浙江作战’改为‘浙赣作战’”。
第一阶段,预计为半个月,即攻占到衢州以东的龙游镇一带地区时,部队暂停,以调整战线、进行短时间的休整、作进攻衢州的准备。 第二阶段,仍预计为半个月,即攻占衢州和第3战区的所在地的上饶。第三阶段,最后打通浙、赣线并攻占丽水、温州,预计时间为一周。然后即以各种手段,彻底破坏上述地区内的机场;拆除、运回浙赣铁路的钢轨与设备;听令撤回至原驻地。
1942年4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从第九战区调出第七十四军(王耀武)、第二十六军(丁治磐)两个主力军及预备第5师(曾戛初,1939年1月由鄱阳湖警备司令部改编)加强第三战区作为其机动部队。该战区辖4个集团军,11个军,35个师。
-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 第三战区副长官兼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驻淳安,指挥驻钱塘江北岸各部队
- 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驻金华,指挥钱塘江南岸各部队及金华、兰溪守军
- 组建第25集团军,总司令李觉,进驻缙云,指挥浙南各部。
- 第二十一军军长刘雨卿 辖第146、147、148师。
- 第五十军,军长范子英,辖第144、145师,暂编第7师。
- 第二十六军,军长丁治磐,辖第32、41、44师。
- 第八十六军,军长莫与硕,辖第16、67师。1941年12月,该军由浙江诸暨调到衢州担任衢州城飞机场守备任务
- 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辖第51、57、58师。
- 第一百军,军长施忠诚,辖第19、75师。担任浙赣路西段作战(位于弋阳)
第三战区制订了在金华地区与日军决战的保卫金、兰、衢的作战指导方案:以最小限度的兵力,配置于浙赣路西段进行持久抵抗;集中主力于浙赣路东段,利用既设阵地、持久抵抗,并竭力袭扰敌军后方,迟滞牵制敌人,特别在金华、兰溪,要预筑坚固阵地竭力抵抗。5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复电,不同意第三战区在金华地区决战的方针,指示应在衢州地区决战。复电说:“务将王耀武军(第74军)、丁治磐军(第26军)、王铁汉军(第49军)三军集结衢州附近,切勿控置于金、兰一带被敌逐次消耗。我军方针决在衢州附近决战,不可变更。”
6月中旬华北方面军又将2个大队(驻德州第41师团的步兵第237联队第2大队;步兵第238联队第2大队,合组成由237联队长奈良正彦指挥的奈良支队。)增调给第13军,总计使用兵力达87个大队,约为大本营原定方案的两倍。
Remove ads
1942年5月11日驻上海的日军第13军在杭州开设了指挥所。5月14日至15日夜,日军第13军第一线部队东起奉化、西至富阳约150公里的正面向金华发起多路分进合击。航空兵直接支援战场进行攻击、轰炸,掩护其地面部队向前进攻,并侦察第三战区的部队调动和撤退情况。
- 左路(南路)
- 第70师团(原为驻宁波独立混成第20旅团,1942年4月扩编)配属原驻上海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的两个步兵大队于5月14日夜从奉化开始行动,在沙溪镇击溃暂编第35师(劳冠英,浙东抗敌自卫军第4纵队改编),5月15日攻占新昌、天台,经尖山镇、安文镇,经横店以南,攻向金华以东的孝顺车站,然后沿铁道与中路主力配合进攻金华、兰溪。5月20日攻占永康、武义,迂回金华南侧
- 第22师团(原驻杭州)于5月15日晨从上虞东关镇沿曹娥江向南,向三界、嵊县的第八十八军新编第30师、暂编第32师进攻。守军向南撤退。5月17日晚第22师团占领嵊县西南的长乐。歌山,5月20日攻占东阳,横店、四路、永康、武义县,向金华南侧进攻
- 中路进攻主力集结于萧山、杭州、绍兴一线,沿诸暨、义乌、金华、龙游的浙赣铁路两侧攻向衢州
- 第15师团(原驻南京)于5月15日夜从萧山附近渡过浦阳江,沿浦阳江西岸南下对第八十八军发起攻击。5月17日到达诸暨的西北方附近,与河野旅团形成对诸暨的钳形进攻态势。再向浦江方向进攻。
- 小薗江混成旅团:驻大同的第26师团独立步兵第13联队和驻山西运城担任河防的第37师团步兵第226联队编成临时混成旅团,由第26步兵团长小薗江邦雄少将指挥。
- 河野毅混成旅团:从第11军驻应山的第3师团、南昌的第34师团、荆门的第39师团各调一个步兵大队,从驻咸宁的第40师团调两个步兵大队,组成由第40步兵团长河野毅少将指挥。计划在浙、赣铁路东南与15师团、小薗江旅团保持等距,并肩向衢州进攻。5月15日傍晚从绍兴向西南对枫桥镇第八十八军新编第21师发起攻击。5月17日傍晚到达了诸暨以东附近。
- 右路(北路)从富阳沿富春江北岸的新登、桐庐、梅城、建德、寿昌、大同、上方、峡口,从衢江以北迂回,策应中路主力向衢县进攻
各路日军的进攻遭到第三战区一线守军暂九军冯圣法、第八十八军何绍周和预5师等部队不同程度的节节抵抗,至5月17日分别进至大市聚、长乐、诸暨以东、以西和新登附近地区。第13军侦知在安华街、长乐、义乌间集结有第三战区有力兵团,判断第三战区的企图为守卫金华和兰溪,遂决定将进攻重点仍保持在左翼,一举捕捉并歼灭安华、长乐、义乌附近的中国军队,5月18日凌晨1时下达了甲第73号作战命令。
5月18日,日本陆军参谋次长田边盛武中将从东京飞抵杭州了解战况,指示第13军本作战结束后,须确保金华以东的占领地区、本作战最希望获得的物资是萤石和铁道器材。同日,第13军指挥所由杭州前移至刚被占领的诸暨。18日中午第13军侦知暂九军等开始向东阳东南地区撤退,于58日17时补充指示第15师团、第70师团、河野旅团向金华以东地区追击,令第22师团进出武义东北,切断守军退路。
5月19日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从南京飞抵杭州了解战况、视察战场。第13军参谋长唐川安夫报告了中国部队有很大一部分由义乌、东阳南撤,越出了第70师团和22师团的迂回包围圈的情况。畑俊六指示此次作战,已失去了围歼对方大兵团的机会。
5月19日蒋介石给第三战区的作战指示:(一)日军在攻占金华、兰溪作现地整顿、补充之后,将继续向衢州进攻。(二)为了遮断日军的后方,应在新安江两侧山地,诸暨、衢州铁路两侧的敌后,分别集中一定数量的部队,从若干地区攻击日军的后续部队并力求全歼。作战方法,可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打的游击活动,在广大范围内不断地打击敌人。此外,对富春江上的栈桥及日军的船舶。应集中一定的炮兵部队进行破坏和打击。据此,第三战区将暂编第九军、第八十八军、第二十八军的一部,部署在金华、兰溪地区与富春江一线,阻止日军;其余部队为保存军力避免决战,已向龙游以西后退,在衢州一带集中,以保卫衢州、玉山要地。向浙赣铁路两侧山地退避的部队应在日军后方游击、袭扰作战。
5月21日,小薗江邦雄混成旅团由山西大同到达杭州,并开向诸暨。
Remove ads
5月24日,第10集团军王敬久判断当面日军将以主力由岭下朱、孝顺、曹宅及浦江、兰溪大道进攻金、兰,另各以有力部队从武义、汤溪大道及兰江以西地区直趋汤溪、龙游,企图切断金、兰后方联络线,当即令在长乐、东阳附近的暂九军,在安华、义乌及浦江各既设阵地的第八十八军分别向东(阳)永(康)公路两侧和金华以北地区转进,预5师从兰溪、芝厦南北抵抗线向建德东南转进。第40师方日英兼程由更楼镇(今建德新安江西南)开龙游、湖镇间地区,统一指挥暂13师在汤溪、龙游一带占领阵地,对东警戒。新30师由第10集团军直接掌握。第88军速派有力部队占领金华江北岸,掩护金、兰后方。此时第79师段霖茂、第63师赵锡田已归第88军统一指挥,该军军长何绍周已抵金华北山指挥。集团军总部亦移到龙游三叠岩。日军各部队到达金华、兰溪外围地区,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
- 第70师团由永康转向西北,进至孝顺以西地区
- 第22师团于21日占东阳,22日占永康,后向西转进至武义西北,迂回金华以西后方。5月24日领武义至金华的公路。25日,日军第22师团进至古方,26日逼近汤溪,与第40师、暂13师展开激战
- 河野旅团进至金华东南
- 第15师团于22日占孝顺,后进至孝顺以西地区
- 第116师团5月23日南渡新安江向兰溪、金华接近。攻占寿昌后与第32师团并列继续南下。26日,其先头部队已进到衢江北岸的航埠附近。第40师及暂第13师被迫向龙游转进,经苦战,龙游被日军攻陷,金、兰后方已受到严重威胁。第10集团军已令第40师转至大洲镇防守,暂13师转至灵山镇防守,掩护集团军右翼安全。
- 小菌江旅团:在第22师团后跟进,已进至武义附近。
当日第13军发现金华城内有大火,又根据飞行队及各部队的报告,判断金华附近守军已开始撤退。为迫使其进行决战,第13军决定将进攻重点移至右翼,以一部兵力进攻金、兰,以主力向衢州追击。
防守金华的王敬久第10集团军第79师,防守兰溪的第63师在前沿及外围设置了多处布雷区。第70师团由野副昌德少将的第61旅团4个步兵大队从东阳江北岸逼近金华城:
- 独立步兵第102大队,进至金华以北的双龙、马馆,遮断金华至兰溪的公路和铁路交通,以阻止守军的增援部队;
- 独立步兵第104大队,由金华城北迂回至城西,进攻西门;
- 独立步兵第103大队迸攻金华北门;
- 独立步兵第105大队进攻金华东门。
从5月25日傍晚第79师在金华城内外与第61旅团激战3天3夜。5月28日北路第32师团至寿昌西南的航头、志棠,第116师团到达寿昌东南的唐村、诸葛;南路第22师团已于5月27日进至龙游。5月28日拂晓前第79师奉令与兰溪守军撤离,5月28日6时30分金华城被第70师团第61旅团进占。第70师团奉命担任金华、兰溪及铁路沿线诸暨等地的守备作战。
从6月25日开始,防守兰溪的第63师与在城东北的第21师协同抗击第15师团的进攻。5月28日10时45分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在兰溪城北约3华里的三叉路口处观察情况时进入地雷区被炸成重伤,随即死亡。是日本明治维新建立新式陆军后,第一个在战场上阵亡的陆军师团长。6月2日山内正文中将接任第22师团师团长。该师团的兵器部长宫下、兽医部长佐野、兽医部员佐山等多人也陆续触雷伤亡。5月28日第15师团进占兰溪。
Remove ads
5月31日,日军第11军从南昌渡过抚河,进攻中国东南,与进攻衢州东西呼应,企图打通浙赣铁路线。
- 原驻南昌的大贺茂第34师团以步兵7个大队、山炮兵两个中队及配属独立步兵第61大队、独立山炮兵第52大队、山炮兵19联队之第2大队,在南昌东南的谢埠街一带集结,渡过抚河以后沿梁家渡,温家圳之铁路沿线向东进攻,配合第13军打通浙赣铁路。
- 原驻应山的高桥多贺二中将第3师团以步兵9个大队、山炮兵七个中队及配属之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山炮兵第19联队(属第13师团)之1个中队、工兵第13联队之1个中队,在南昌以南之万舍、向塘、沙埠潭一带集结,沿抚河两岸,攻占临川、南城,遮断第9战区与第3战区之联系,破坏南城机场,以策应打通浙、赣路作战。
- 原驻咸宁第40师团236联队长今井龟次郎大佐,率该师团4个步兵大队,在南昌以南之万舍集结,沿抚河以西,攻向以南之三江口、王家洲、集贤峰、塘坊、桐沅,进至临川(抚州)以西之展坪圩地区,以阻止第9战区部队东调
- 原驻九江第68师团井手笃太郎大佐之独立步兵第64大队,在万舍附近集结,进攻开始后,南进至三江口地区,以确保该地的水上运输。
- 第68师团平野仪一大佐之独立步兵第63大队,与海军协同,在进攻开始后,占领鄱阳湖东岸之都昌县。以加强鄱阳湖东岸之警戒。
- 原驻岳阳之第6师团第6步兵团长竹原三郎少将率所属4个步兵大队、3个野炮兵中队、两个工兵中队,在南昌集结,作为军的预备队,准备在抚河以西与第9战区部队作战,以阻止其东援。
- 在南昌的海军两个炮艇队、1个陆战小队,协助第3师团渡河与疏通抚河之水路。
金华、兰溪地区战斗
1942年5月14日至17日,展开在奉化、上虞、绍兴、萧山、富阳的日军第13军第一线部队先后发起进攻。其主攻方向在浙赣路东段。日军第70师团于5月14日夜从奉化、溪口地区开始行动,经尖山镇、安文镇向永康方向进攻;第22师团于5月15日晨从上虞沿曹娥江南下,经三界、嵊县向东阳方向进攻;河野旅团于5月15日傍晚从绍兴经枫桥镇向义乌方向进攻;第15师团于5月15日夜从萧山附近渡过浦阳江,沿西岸南下经诸暨向浦江方向进攻;第116师团指挥原田旅团于5月16日晨从富阳西北方沿富阳江西岸向建德方向进攻;第33师团于5月17日14时从富阳出发,在第116师团后方前进。
各路日军在进攻途中遭到守军暂9军冯圣法、第88军何绍周和预5师等部队不同程度的节节抵抗,至17日分别进至大市聚、长乐、诸暨以东、以西和新登附近地区。第13军侦知在安华街、长乐、义乌间集结有第三战区有力兵团,判断第三战区的企图为守卫金华和兰溪,遂决定将进攻重点仍保持在左翼,一举捕捉并歼灭安华、长乐、义乌附近的中国军队。于18日凌晨1时下达了甲第73号作战命令。命令下达后,当日晨泽田茂率军战斗指挥所人员乘大型机艇从杭州溯浦阳江向临浦前进,在义桥附近触雷,机艇沉没,指挥所人员死伤数十人,指挥所遂停留于义桥。当日中午侦知当面守军暂9军等开始向东阳东南地区撤退,于17时又补充下达指示,令第15师团、第70师团、河野旅团向金华以东地区追击;令第22师团进出武义东北,切断守军退路。
战斗至1942年5月24日,守军暂9军在长乐、东阳附近各既设阵地,第88军在安华、义乌及浦江各既设阵地给予日军以一定的打击,后分别向东(阳)永(康)公路两侧和金华以北地区转进,对进攻日军实施侧击、伏击,进行牵制;守军预5师在兰溪、芝厦南北之线以坚强的阻击战迟滞日军后,向建德东南转移。日军第70师团由永康转向西北,进至孝顺以西地区;第22师团于21日占东阳,22日占永康,后向西转进至武义西北;河野旅团进至金华东南;第15师团于22日占孝顺,后进至孝顺以西地区。日军各部队均已到达金华、兰溪外围地区,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
1942年5月24日,日第13军发现金华城内有大火,又根据飞行队及各部队的报告,判断金华附近守军已开始撤退。为迫使其进行决战,第13军决定将进攻重点移至右翼,以一部兵力进攻金、兰,以主力向衢州追击。
同日,第10集团军王敬久判断当面日军将以主力由岭下朱、孝顺、曹宅及浦江、兰溪大道进攻金、兰,另各以有力部队从武义、汤溪大道及兰江以西地区直趋汤溪、龙游,企图切断金、兰后方联络线,当即令暂9军转至东阳、永康、金华公路两侧地区侧击牵制日军。第40师方日英兼程由更楼镇(今建德新安江西南)开龙游、湖镇间地区,统一指挥暂13师在汤溪、龙游一带占领阵地,对东警戒。新30师由集团军直接掌握。第88军速派有力部队占领金华江北岸,掩护金、兰后方。此时第79师段霖茂、第63师赵锡田已归第88军统一指挥,该军军长何绍周已抵金华北山指挥。集团军总部亦移到龙游三叠岩。
25日,日军第22师团进至古方,26日逼近汤溪,与第40师、暂13师展开激战;日军第116师团攻占寿昌后与第32师团并列继续南下。26日,其先头部队已进到衢江北岸的航埠附近。第40师及暂第13师被迫向龙游转进,经苦战,龙游被日军攻陷,金、兰后方已受到严重威胁。第10集团军已令第40师转至大洲镇防守,暂13师转至灵山镇防守,掩护集团军右翼安全。在日军第22师团后跟进的小菌江旅团(由华北方面军第26师团及第37师团各3个步兵大队组成,24日到达诸暨)已进至武义附近。
金华方面
日军第70师团及第22师团、河野旅团一部在20余架飞机掩护下,于25日拂晓开始向第79师外围阵地进攻,并以一部向竹马馆迂回,进攻第79师右侧背。26日全线竟日激战,日机数十架在阵地上空轮番轰炸,并在金华东关附近投掷喷嚏性毒气弹多枚,掩护其步兵冲击。至黄昏时,守军第79师防守外围阵地的第235团和挺进第1纵队被迫向金华西北阵地转移。27日至28日,战况愈趋激烈,日机在城垣上空轮番轰炸,守军核心阵地工事全被摧毁。为挽救败局,第79师曾从王牌、项牌右侧向日军实施反击,亦未奏效。日军于28日晨突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第79师官兵与日军激战达4小时之久,终因阵地大部落入日军之手、伤亡过重,只得于黄昏向北山、大盘山突围,金华遂被日军攻占。
兰溪方面
日军第15师团第60联队在飞机30余架掩护下,25日拂晓向百坎尖、高圣尖、石廓山之线守军第63师外围阵地展开进攻。第63师官兵坚强抵抗。26日,沿兰江东岸南下的日军第15师团一部协同正面日军围攻兰溪城,27日竟日猛攻,第63师外围阵地全被攻占,兰溪城陷入混战。28日守军第63师不得已陆续向城东白石塘一带突围,于是兰溪被日军攻占。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于28日上午在距兰溪15公里处被地雷炸成重伤,旋即毙命。日军战史称:“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1942年5月29日,日军进攻金、兰的第70师团留守金、兰,第15师团向龙游地区前进;第13军其他各师团已进至龙游南北之线集结,准备进攻衢州。中国第88军指挥的第79师、第63师及新21师、挺进第1纵队亦均已到达预定地域,继续以侧击、伏击遮断日军增援及补给路线,策应衢州战斗。原在汤溪、龙游地区防守的暂第13师及第40师分别转移至灵山镇、大洲镇附近。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已移至福建建阳,在崇安境内武夷山上的武夷宫设立战区指挥所。
衢州地区战斗
第三战区第88军的第63师等部在金华、兰溪一带抗击日军时,战区对衢州地区的防务,在原计划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令第10集团军王敬久指挥第86军莫与硕、第49军王铁汉、第74军王耀武担任衢州及其以南地区的作战,指挥所位于后溪街;令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指挥第25军、第26军担任衢州以北地区的作战,指挥所位于常山。其作战方针是:以1个军固守衢州,诱敌胶着于衢州外围,尔后以4个军实施南北夹击,包围日军而歼灭之。以上5个军,5月底以前均已先后到达了预定的地区,进行战备。
1942年5月30日,日军第13军侦知第三战区在衢州附近集结兵力,判断第三战区国民党军“企图进行顽强抵抗”,于是设想“将第15师团转移到衢江南岸地区,保持重点于左翼,由衢州两侧地区突破并分割敌阵地,一举歼敌于战场”。同时“将小菌江旅团对丽水方面的作战推迟到衢州进攻战以后再开始,而将该旅团调至龙游附近防备北方的第26军及南方号称精锐部队的第74军的侧击”。据此设想,第13军于1942年5月30日在金华指挥所下达了甲字第103号作战命令。
1942年6月1日,日军各部队均已到达规定的进攻出发地位,第13军战斗指挥所也由金华推进至龙游。1942年6月2日,第13军令小?江旅团派出1个支队,进至灵山镇附近,对南方警戒,掩护军的左翼侧;令第70师团以一部兵力担任龙游警备,并确保至金华的后方交通线。与此同时,其他第一线各部队均派出一部兵力驱逐守军的警戒部队及攻击守军的前进阵地。至当日晚,相继进至守军主阵地带前沿阵地之前。
1942年6月3日拂晓,日军第32师团、第116师团在衢江以北,河野旅团、第15师团、第22师团在衢江以南对衢州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负责衢州城郊防守的第86军兵力部署为:第67师附第16师的第46团主力及1个独立炮兵团,防守衢州城东南樟树潭、西伯陇及飞机场等处据点群阵地;第16师(欠第64团)附1个山炮营,防守衢州城西北茂坞、九里山一带据点群阵地;第16师第46团第2营防守衢州城核心阵地;第86军军部及直属队位于衢州城内南部。
衢江以南守军第一线的第58师、第40师及第67师分别与日军第22师团、第15师团及河野旅团激战终日,第58师撤至黄坛口一带,第40师及第67师先后撤至乌溪江西岸防守。至傍晚时,日军各部队均进至乌溪江东岸,其第15师团一部突进至乌溪江西岸,迫使第40师再退至棠埭坞。 衢江以北守军第16师茂坞、孔家山等处阵地全被日军第32师团攻占,部队大部溃散及伤亡,师长曹振铎率残部退入城中与其第64团会合。日军第32师团一部进抵距衢州城北门仅2公里、衢江北岸龚家埠一带;其主力继续进攻石梁市附近阵地。守军第105师退至西镇。
负责固守衢州城郊的第86军军长莫与硕见形势严峻,竟以收容第16师溃散部队为借口擅离职守,出城向江山方向逃去,军直属部队亦大多随之离去(本会战后,莫与硕和其参谋长胡炎被判有期徒刑5年,曹振铎亦以作战不力而被撤职)。衢州防守战斗由副军长陈颐鼎接替指挥。
第三战区认为衢州主力战斗已经开始、决战时机成熟,于当日晚下令各部转移攻势。日军第11军为策应第13军在浙江的作战,于5月31日夜从南昌附近渡过抚河,向第三战区西部第100军防线发动进攻。1942年6月3日,当日军第13军开始对衢州发动总攻时,第11军占领了进贤,并逼近临川。军事委员会决定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于4日电令第三战区“避免在衢州决战”,第三战区遵令部署。
由于3日夜降大雨,江水暴涨,至4日晨,衢江以南日军,除第15师团徒步部队已徒涉至乌溪江西岸外,其余部队全被阻于东岸。4日晚,第22师团一部徒步部队亦进至西岸;河野旅团少数步兵曾在铁路桥(已炸毁)处以橡皮舟潜渡乌溪江,但在守军第67师阻击、反击下,已渡者全被歼灭。衢江以北日军,第32师团于傍晚进至东镇(衢州西南9公里)附近,一部渡至常山港南岸,切断了衢州至常山的联络线;第116师团进至衢江北岸附近。
守军各军根据第三战区的命令,均在进行反击的准备。第74军一部在向北推进途中与南下的日军第15师团主力遭遇,发生激战。由于接到“避免决战”的命令,第74军主动撤至黄坛口以南山地防守;第40师在日军第15师团一部攻击下,退至江山港北岸,改归第49军指挥;第105师与日军第32师团激战后,撤至常山港南岸招贤附近防守。
1942年6月5日,日军第15师团在航空兵掩护下,集中兵力猛攻衢州南郊阵地,激战至午后,突破六马桥阵地,守军第67师退守衢州南关;日军第22师团一个联队渡过乌溪江,于傍晚进至江山港南岸,其主力仍在陆续渡江中;日军第32师团当日攻占西镇,进至常山港以南地区。此时,衢州城已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当日下午,泽田茂得到情报:后溪街附近有中国军队有力部队集结。为支援及保障第15师团攻破衢州,令第15师团攻占衢州城,令第32师团和第22师团分别向后溪街和江山方向进攻。
1942年6月6日又下大雨,双方冒雨激战。日军河野旅团于拂晓后通过刚刚修好的临时铁路桥,进至乌溪江以西,立即向衢州城西及城北门逼进;第15师团主力从铁路附近猛攻南门及南城墙,其一部兵力与河野旅团一部于8时许攻占衢州飞机场及航空学校。第三战区根据当时敌情及军事委员会指示精神,对6月4日下达的“避免在衢州决战”的命令又下达了部队转移的补充指示。衢州城外各军接到战区指示后交互掩护,逐渐脱离接触,向指定的位置转移。城内守军因通信器材已全被日军的飞机、大炮所击毁,与战区及集团军均失去联系,仍依托城防工事继续苦战。血战至晚,日军第15师团攻占南门及新开门,河野旅团攻占东北门、北门及西北角城墙。此时,船民齐大年从信安江游水进入城中,带来王敬久关于守军向枫林港突围的指示。副军长、第67师师长陈颐鼎与第16师师长曹振铎商议后,以第64团第2营担任掩护,丢弃了重伤员及一切重武器、骡马车辆等,利用夜暗天雨突围西撤。在第64团第2营官兵英勇顽强的抗击下,已经占领了城门及城墙的日军始终未能进入城内,亦未能阻止住突围的部队。激战至7日拂晓,第64团团长谢士炎率领第2营残部100余人从东门突围,绕道向清明镇转进。衢州为日军占领。
上饶、广丰地区战斗
第三战区按军事委员参谋长封裔忠的会意图,避免在衢州决战,保存军力,机动打击敌人,逐步向衢州以西铁路两侧地区转进。日军第13军于1942年6月6日即将攻占衢州城时下达了甲第114号追击命令。但由于连续大雨,江河泛滥,衢州附近平原尽被水淹没,日军龙游前进机场停放的飞机,3架被水冲走,其余机舱进水,均已不能使用;加以各师团的重武器及车辆等仍被阻于乌溪江北岸,而刚刚修好的临时铁路桥又被冲毁,因而日军第13军决定暂缓实施追击,于攻占衢州的当天中午下达了甲第115号命令,令第15师团及河野旅团在衢州附近集结,待命行动;令第116师团准备渡过衢江担任衢州附近的警备,并将原配属第116师团的原田旅团改归军部直辖;命第32师团(已进至江山以东地区)及第22师团(已进至前河街以东地区)暂停追击,在原地集结待命。1942年6月9日,雨已停止,水位下降。日军第13军得到第32师团的报告,说常山已无中国军队主力部队,仅以小部队已于中午占领常山。泽田茂遂决定继续追击,1942年6月10日,第三战区令第10集团军在江山地区、第32集团军在玉山地区组织防御,令第25集团军的第88军、暂第9军担任敌后的袭扰及破坏交通线的任务。在各集团军调整部署之际,日军第22师团首先发动追击,沿江山港南岸及铁路两侧向西急进。第32师团及第15师团亦于11日开始西进。日军沿途仅遇第74军第57师余程万的轻微抵抗,即于11日中午占领江山,第32师团、第15师团亦相继进至江山附近。守军向江山以南地区转移。
上饶方面
第三战区为了掩护由浙赣入闽的通道和控制浙赣路中段,防止日军打通浙赣线,决定集中兵力防守峡口、广丰、上饶地区,于11日再次调整部署。1942年6月12日,第三战区各部队尚未调整完毕,日军即发起进攻,当日中午第32师团占领玉山。1942年6月13日,第三战区各部队仍在按照命令向指定位置转移之中。当晚,日军第32师团进至沙溪(守军第19师尚未到达),第15师团在江山以西的坛石市集结待命,第22师团进至广丰以北地区。
1942年6月14日,日第22、第32师团继续西进。当日晨,第22师团未遇大的抵抗即占领了广丰,守军暂13师的1个团退向信江南岸。日军乘势向西急进,中午前后,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又占领了原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上饶。此时日军第13军战斗指挥所、第1飞行团战斗指挥所均已推进至衢州,衢州机场经修复已可使用,第15师团新任师团长山内正文开始指挥作战。守军第26军的第41师在信江南岸占领阵地,击退了跟踪追击的日军,将其阻止于信江北岸。日军第22师团在八都附近击退第32师的阻击后,亦进至信江以东地区。此时第19师刚刚到达铅山以东的江村附近。
广丰方面
日军占领上饶后,为确保已占领地区,暂取守势。第13军于15日9时命令各部队分别固守下列地区,并担任交通线的警备任务:河野旅团,江山附近;第32师团,玉山附近;第22师团,广信附近;第15师团,广丰附近。当日傍晚,各师团已在指定位置集结。另外,第116师团除部分兵力在龙游附近外,主力正向衢州附近集结。小江旅团准备16日从龙游附近出发向丽水前进。
1942年6月15日,第三战区遵照军事委员参谋长封裔忠指挥,14日命其乘敌深入分散、积极反攻歼敌的电令,下达了反攻的命令。1942年6月16日,日军第15师团接替第22师团到达广丰地区后,发现第74军及第49军阵地就在广丰以南不远的棋盘山东西之线,严重威胁其侧后方的安全,遂于当日向第74军与第49军接合部附近的尖山、五峰山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17日,经反复争夺,第74军终于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但第105师的黄毛山、徐茅岭阵地被日军攻占,该师退守信江西岸。1942年6月18日清晨,日军第15师团再次向第74军阵地进攻,其多次冲击均被击退。战斗至16时,第74军按照战区规定的时间首先出击,转为反攻,18时攻占徐家山、庙山底。日军退至王家坂、杉溪之线。19日拂晓,第49军亦发起反攻,第74军又攻占王家坂及杉溪。1942年6月20日,日军第15师团集中兵力在第1飞行团直接支援下实施反击。经过21、22日两天激烈战斗,日军攻占了七都、五峰山、虎头背等地,第74军、第49军退至此线之南,再次转为守势。
第32集团军于1942年6月20日发起反攻,第26军向北推进至信江南岸,以第44师一部渡信江进攻日军,一度击退三江桥、象鼻山的日军。但当日军21日开始反击时,该部即撤回南岸。23日以后,上饶地区中、日两军除不时有小的战斗外,基本上形成对峙态势。
浙赣路西段战斗
日军第11军为策应第13军的浙江作战,自5月上旬起即令各参战部队开始向南昌集中;同时令第6师团主力在岳阳方面积极进行佯攻,以牵制中国第九战区,掩护其主力集中。第3师团、第34师团及第40师团、第68师团、第6师团各一部于1942年5月31日在南昌以南地区展开,完成了进攻准备。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率其战斗指挥所于同日到达南昌,下令于当夜开始攻击。第三战区防守浙赣路西段的为第100军刘广济(欠第63师,附第147师),军部位于鹰潭。防守进贤地区的为该军第75师,师部位于进贤以东的将军岭;防守抚河以西市汊街地区的为第九战区所属江西保安第9团。
日军于31日22时开始行动,分3路进攻进贤及临川。第34师团从谢埠附近乘工兵舟秘密渡过抚河后沿浙赣路东进。守军第75师第223团一触即溃,日军于3日拂晓占领进贤。日军第3师团从沙埠潭附近渡过沙埠潭河,在抚河及沙埠河之间南下,2日拂晓进至三江口附近,再渡过抚河,沿东岸南进,于3日午到达临川以北的云山。今井支队及井手支队从万舍街附近并列南下,击退当面的保安第1团和第9团后分别到达集贤峰及三江口,3日下午到达临川以西的展坪以北高地。4日晨,第3师团由云山向临川进攻,当日击退保安团守备部队及赶来增援的第79军一部兵力,占领了临川。此时第九战区策应第三战区的第79军主力已进至宜黄水西岸地区,迫近临川。阿南惟畿急令第34师团由进贤南下,与第3师团等向临川以西第九战区的第79军等部进攻,而以第34师团步兵团团长岩永汪率所部3个步兵大队组成的岩永支队(归军部直接指挥)继续沿浙赣路向东进攻。
岩永支队于5日击退第75师后占领了将军岭,6日傍晚以一部兵力袭占东乡。第75师集中兵力组织反击,7日收复东乡。9日,第75师的第225团在东乡以东王尾山、马子岭之线阻击东进日军。经战斗后,日军进至白塔河西岸。守军炸毁铁路桥,与日军隔河对峙。11日,岩永支队强渡白塔河,攻占了邓家埠(今余江县城)。此时,浙赣路中段日军攻占常山、江山,玉山、上饶一带,兵力空虚,第三战区已将第100军的第19师调去沙溪、铅山,防守鹰潭地区的部队主要为第147师。
日军岩永支队攻占邓家埠的当日,日军第3师团等部正在南城(建昌)与第九战区第79军激战中。阿南惟畿认为南城于12日即可攻下,遂决定在攻占南城后将军主力转用于浙赣路方面。11日晚下达命令,命“第34师团于12日从抚州(临川)附近出发,再次调往浙赣线方面,攻击正面之敌,策应第13军;岩永支队归还34师团原建制”,同时命“第3师团截至15日在金溪附近集结,准备对鹰潭方面作战”。
日军第34师团根据军的命令,部署岩永支队从邓家埠方向进攻鹰潭,配属师团的独立步兵第61大队(古东支队)由金溪进攻鹰潭;师团主力12日由临川出发,向鹰潭、贵溪之间前进。1942年6月15日,日军第34师团在第29独立飞行队密切配合下分路进攻鹰潭。守军第100军在日军步、炮、航空兵联合猛攻下,部队失去控制,陷于混乱,16日晨纷纷溃退。日军于当日占领鹰潭。第100军军部退至贵溪东南约35公里的文坊收容部队。
1942年6月18日,日军大本营指示:“中国派遣军司令官根据需要可实施南昌以东浙赣线全线作战。”中国派遣军“于6月24日命令第13、第11两军,各以部分兵力于6月30日开始行动,共同配合,实施打通浙赣线作战”。至此,日军大本营原来预定的由第13军主攻、第11军仅仅策应的浙江作战正式发展为第13军和第11军东西对进、夹击第三战区、打通浙赣路的“浙赣会战”。第13军于25日命令第22师团“进攻横峰,与第11军的进攻相配合打通浙赣线,歼灭沿线残敌,摧毁敌军设施”。第11军则令第34师团完成这一任务。
日军第22师团编成谷津支队,于1942年6月30日晨从上饶附近出发,沿浙赣路西进。第34师团的岩永支队于1942年6月30日从贵溪附近出发。2个支队沿途仅遇轻微抵抗,于1942年7月1日10时许在横峰会合,完成了打通浙赣线的任务。1942年7月5日,这2个支队同时撤离横峰,分别返回上饶和贵溪。
临川地区战斗
日军开始向浙赣路东段发动进攻后,中国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第11军有在浙赣线西段发动进攻以策应其第13军作战的可能,1942年5月16日令第九战区将第79军夏楚中、第4军欧震从湖南东调至抚河、赣江间地区,以加强赣东方面的守备力量。但薛岳并未立即执行。当日军第11军在谢埠、沙埠潭等进攻出发地位展开时,军事委员会于1942年5月31日拂晓直接电令第79军:“着该军克日兼程驰往临川,参加赣东会战。”并令暂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挥。该军于当日13时以暂6师为第一梯队,由株洲出发,经萍乡、宜春、分宜、清江向临川急进。军主力亦随暂6师后分2个梯队跟进。当时第58军防守丰城及拖船埠至樟树镇间地区。第79军在第58军掩护下渡过赣江。1942年6月3日下午,暂6师经杜家园进至展坪,与日军今井支队遭遇。经激战后,阻止住日军的进攻,双方相峙于展坪附近。此时第79军主力已进至新干,遂在暂6师掩护下冒雨向临川急进。迄4日夜,第98师的先头部队第294团从上顿渡过宜黄水,进入临川城西部,与突入临川城东部的日军第3师团进行激烈巷战。战斗至5日拂晓,日军在6架飞机直接支援下向第294团发动猛攻。该团因伤亡过众而主力又未到达,被迫退至城南七里店一带防守。此时第79军军部及第98师主力已到达龙骨渡附近,第194师到达东馆附近。
日军第13军发现第九战区的第79军等部已进至临川地区,为解除右侧翼威胁,立即令第34师团主力在进贤转向南进,企图从新余西渡过抚河,与刚到南昌的竹原支队及第3师团等在抚河以西地区围歼第79军。
1942年6月6日,日军第3师团及今井支队分别从临川、桐源向展坪暂6师阵地及第98师长里店阵地进攻;第34师团及竹原支队亦从三江口、仙姑山并列向水口庙、杜家园等第4军新编第11师阵地进攻。激战终日,第98师退守秋溪,暂6师及新11师被日军包围。暂6师伤亡惨重,残部于当夜突围去乐安;新11师于7日晚方突围至港头嘴、潘桥一带。1942年6月7日,日军第3师团攻占宜黄、崇仁,第34师团及竹原支队亦进至崇仁以北地区,抚河西岸形势严峻。第79军遂令第194师退守南城,第98师退守梨溪。
1942年6月9日,日军第3师团从宜黄向梨溪第79军进攻,第79军向南城转移,日军跟踪追击。1942年6月10日,第79军军长夏楚中令第194师附江西保安第2团固守南城,军部及第98师撤至南城西南约30公里的里塔圩附近。暂6师突围后仅余1000余人,亦从乐安再撤至南丰。
日军第3师团分两路由西、南两个方向包围南城,展开猛攻。激战至11日晚,日军已迫近城垣。一部日军向城东迂回,其先头分队与位于东门外第194师指挥所的警戒分队战斗。第149师师长郭礼伯竟放弃指挥,率领特务连向东逃走,守城各团发现师长及指挥所已带头逃走,便各自突围退走。但防守北门外的第582团突围后在睹江西岸又被日军包围,仅少数官兵泅水脱险,大部被歼(战后统计,归队官兵仅200余人,牺牲人数达1500余人)。南城于1942年6月12日晨为日军占领。第79军转移至洋墩、硝石一带集结整顿。
日军攻占南城后,认为在抚河以西打击第79军夏楚中的目的已经达到,遂命第34师团向临川以东集结,准备转用于浙赣路方面;同时令第3师团进至南城以东的金溪地区。临川、南城以及宜黄、崇仁、三江口等各要点的据守部队仅有今井、竹原及井手支队,抚河以西地区日军兵力十分薄弱。
第九战区见日军主力东移,东调的第4军亦已于13日到达新干一带,遂决定以第4军欧震担任主攻,第58军孙渡在第4军左翼担任助攻,向崇仁、宜黄及临川等地实施反攻。第4军以第59师、第90师为第一线部队,第102师为预备队,从新干东南向崇仁、宜黄进攻;第58军以新10师、新11师从樟树镇以南向临川进攻;第79军因损耗过大,战斗力微弱,仅以一部兵力实施佯动,牵制南城日军。 -->
Remove ads
为免主力部队作不必要的损耗,国军变更部署,避免与日军在衢州附近决战。6月3日,国军主力撤离铁路正面至南侧山地,准备在日军沿铁路突进时分断截击;第八十六军则守备衢州,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攻防战,后于6月6日突出重围。第三战区派预备第5师在富春江北岸独立作战,阻敌前进,并掩护大军撤离。战区总司令部的命令是:预备第5师必须死守建德三天,若擅自撤退,按军法惩办;因司令长官部、总司令部在转移中,三天内不联系。
6月7日至16日,一直西进的日军攻克玉山、广丰、上饶、贵溪,并于7月1日在横峰与进攻东南的部队会合。之后,转为对机场、铁路的破坏和对战略物资的掠夺。日军由于战线长兵力分散,处处遭到国军的反击,于8月中旬开始在浙赣战线缩短防线。至8月底,浙赣西段之日军全部撤回原防,浙江地区日军撤至新登、兰溪、金华、东阳、奉化之线,战役遂告结束,国民政府在浙赣两省的机场被彻底破坏。
国军在富春江东岸及浙南地区展开游击战,不断袭击牵制日军,主力撤回金华和抚河西岸等地区。在撤退过程中,中日双方于常山、华埠和仙霞岭交战。国军最后在日军遭受损失而退回金华、兰溪一角之地时,驻守抚河东岸而与敌对峙。[2]
从江西到衢州一路,日军部队在城乡居民区的水井、水塘和食品中投放了霍乱、伤寒、炭疽菌以及跳蚤细菌。1942年8月31日,日军全体撤离衢州。据当时被捕的农民回忆,在1942年8月,日军将装有细菌的水滴在饭里,然后分发给战俘食用,还有日军强迫战俘喝带细菌的水后放他们离开,导致疫情不断扩散。据统计,1940年至1945年期间,日军在衢州进行的细菌战导致该地区连续八年爆发传染病大流行,患病人数达到30万以上,死亡人数超过4万。1941年下半年,鼠疫传播到了义乌,当时居住在义乌城区北门的金祖惠突然发烧,出现淋巴肿大等症状,口渴难耐,不断地饮水。由于当时信息传播不畅,义乌居民不知道疫情是由日本人传播的,只知道有瘟疫爆发。为了避免被隔离,每户人家都不敢公开宣称家中有人死亡,都是悄悄地在半夜将尸体埋掉。[3]
相较起其它中国战场战役,本次战役出现特殊状况,非战斗人员遭大规模杀戮现象;起因于日军为了报复当地军民协助美军,731部队在战役中有计划性的散播霍乱、伤寒、腺鼠疫及痢疾病原体[4]。但731部队在这场大规模生化战实践过程中并不成功,虽然有效对当地军民实施生化屠杀,友军却也遭池鱼之殃;后世统计日军约有1700人死于生化攻击[5][6]、超过1万日军出现战病案例[7],导致日军虽然在战术上成功,但战果上却出现与既往有异之伤亡比。主导这次大规模生化攻击的石井四郎在1942年8月1日遭撤换。
Remove ads
结果及影响
日军摧毁国军衢州等机场,并破坏交通网、拆除铁路、夺取军用物资,达成其战争目的,另夺占矿产丰富之金华。惟就整体局势来说,此一作战对日本原有意发动的四川作战产生牵制,日军失去全面进攻四川之时机,又此战之后,日本清乡工作扩大,对其战力造成负面影响。[8]
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基本达到了“没收与破坏铁路设施和器材以及其他培养战力的各种军事、政治、经济设施和资材”、抢掠物资,并掳劫青壮年等“以战养战”的目的。然而根据日本参战老兵在战后编写的部队史《若松联队回想录》所载,参与本次战役的步兵第65联队在本次会战期间接收大量抽调自步兵第29联队的兵力以填补长时间激战造成的缺额(这批兵力在本次会战结束后送还步兵第29联队),并自7月21日至隔年1月10日接收4批次补充人员,共计有1,337名,考虑重伤致残者以外的伤兵应不在补充范围且该联队在本战役结束至隔年1月10日仅参加数次局部性战斗,足可见该联队于本次战役伤亡极为严重[9],而同样参与此役的第116师团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于本役期间也一次接收320名补充人员(用以补充阵亡与伤重致残所造成的永久性损失,可恢复的伤兵应不在补充范围内)[10],足见该独立山炮兵联队于此本次战役也遭遇相当程度的作战伤亡。而第68师团辖下的独立步兵第64大队同样在参与本次会战期间接收284名补充人员,会战后的隔年3月24日则接收310名补充人员,以此补充于本次会战阵亡与伤重致残所造成的大量永久性损失(可恢复的伤兵应不在补充范围之内)[11]。甚至日军在近2年之后的一号作战发动前根据中国派遣军历次大型战役所承受的损害研究,认为一号作战需要17万名补充人员(轻伤者应不在补充范围内)[12],以此推断日军于本次会战极可能承受多达数万人的作战伤亡。
附录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