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溪镇 (东莞市)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的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溪镇 (东莞市)map
Remove ads

清溪镇,是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建制镇,亦雅称鹿城。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与深圳惠州接壤。总面积143平方公里,历史上,由于该镇地处四面环山之盆地,因而较为偏远落后。自改革开放后,该镇发展讯速,经济以外向形制造业为主,清溪镇在2005年全国千强镇中名列第45位。其后被定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2019年,中国百强乡镇第38名。文化方面,清溪镇于1999年2月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麒麟舞之乡。 镇人民政府驻香芒东路222号。

事实速览 清溪镇, 国家 ...
Remove ads

名称释义

万历47年(1619年),礼部尚书李孙宸巡视至清溪,因清溪峰峦叠嶂,群山环抱,溪水南流,清澈如镜,因此而触景生情,作诗一首,其中有“瞩目河湛清溪水源头出处隐山中”一句,清溪因此而得名。

鹿城之名,据《东莞市清溪镇志》记载因古时清溪活一群群山鹿,其后大批中原汉人陆续迁入清溪,发现大批鹿群常常聚集在河流绕经的山丘,鸣叫声动听悦耳,于是清溪得名鹿城这个美誉。其后历经明清两代的开发,鹿踪影逐渐在清溪绝迹,只留下一些关于鹿的地名。现今清溪亦以梅花鹿作为镇徽,市中心亦有梅花鹿像作地标。

历史

秦朝以前,清溪是百越所居之地,甚少受中原文化影响。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清溪属南海郡管辖。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清溪属于南越国领地。前111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后,置九郡,清溪属南海郡地。西汉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南海郡改隶交州三国时期,清溪属于东吴领地。东晋东官郡,清溪为东官郡管辖。唐朝至德二年清溪为东莞之辖地。唐代以前,清溪因位置偏僻,一直都是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五代时,清溪为南汉之地。宋代时属广南东路绍圣年间,被眨至惠州的苏轼曾登上清溪北部的银瓶山,为美景所陶醉,作下了“银瓶山水天下流风景美丽醉东坡东坡攀登银瓶山赞叹风景胜罗浮”一诗。

据《东莞市清溪镇志》记载,自北宋末年因北方战乱,不少中原汉人南迁至清溪,如北宋靖康年间迁入的渔梁围朱氏(旧称五梁围),为本地最早落户的村落之一。南宋嘉定年间,广州刺史锺天柱葬于清溪葵湖村蒲芦岭元朝时,清溪归江西行省管辖。明朝时,该镇为广州府东莞县文顺乡管辖,崇祯年间建立了清溪老墟,为当地乡民集散买卖之地。 清代废除迁海令后,清溪为新安县管辖,至嘉庆重归东莞县管辖。自明清起,不少移民迁徙清溪,如明代洪武年间由常平镇白石岗迁入的长山头村殷氏、洪武年间由惠东梁化迁入的茅𪨶村林氏、明代中期由梅县迁来的鹿湖坝王氏、明正德年由宝安龙岗高桥迁至的大稔布林氏、明嘉靖年迁来的牛湖李氏、明天启年厚街王氏、长乐黄姓、宝安县密湖岗林氏迁来组成河伯桥村、明末从长乐迁至的深圳仔黄氏、明末清初从清溪铁场分支的田心岗吕氏、明崇祯年迁来的香园埔李氏、清康熙年由揭西县河婆圩迁至的罗裙埔刘氏、清康熙年迁来的油甘坪村、清乾隆年由九乡婆岭分迁的清厦厦屋村曾氏、清道光年从清溪九乡新屋厦迁至的牛路头曾氏、清道光年从宝安龙岗西湖塘迁至的横龙村王氏、清光绪年间从五华县大田和惠阳县山径及草洞迁至的角岭张氏、清光绪年梁氏从清溪铁松乡铁矢岭村分迁至铁桥布、松岗西村和厦泥摸泥墟的张氏、九乡婆岭曾氏、民初从大布圩、香园埔、大稔布三村14户李姓组成的聚星围李氏等等,明清时大批的移民迁入令该镇人口迅速增加。

清溪因位于东莞县归善县宝安县间的山区交界,对外交通相对闭塞,经济较为落后。清咸丰年间,清政府的税捐名目繁多导致民不聊生,加上当地山高林密的地形易守难攻,不堪重负的部分清溪乡民以上官仓村的余礼年、铁矢岭村的李亚统为首,加入洪门揭竿而起,在清溪北部的小山寨扎顶据险自守。1867年冬,清军出动2000多人,在火枪、土炮的配合下向寨扎顶大举进攻。清军死伤一百多人,攻山不成,于是放火烧山。起义乡民战死、烧死的有四百余人,寨扎顶的洪门随之解散。清末民初,因当时战祸频生与土匪横行,其中塘厦有一条住满了土匪的村落,经常全村出动抢劫,因此周边许多村落都纷纷建造碉楼(坊间多称炮楼,现存53座)作防御之用,以维护自身安全,保护本村、本族利益。 

Thumb
渔梁围的碉楼

中华民国建立后设立筹办处,民国24年设乡公所为东莞县第四区辖,名清溪乡。1924年,清溪籍华侨李润亨杨奎章等地方乡绅集资,建成一个称为清溪新墟的市场,取代简陋的清溪老墟。新墟建有五条街道,约120间商店。墟市仿效当时香港深水埗骑楼式的建筑,因而被称为“小香港”。当时每逢"三、六、九"墟日时,当地村民会来到清溪新墟集散买卖。

1944年间中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曾在铁场村广缘庵建立根据地,依靠银瓶山易守难攻的优势多次抵抗日军进攻。国共内战期间,清溪境内较大的战斗有青塘、三峰、土桥、豆腐陂(沙梨园)、柏朗、浮岗村、神径湾等。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清溪牺牲63人。其中抗日战争牺牲30人。解放战争牺牲3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与塘厦合称新三区,1958年并入塘厦公社,1959年析出成立清溪公社,1983年9月撤公社建区,1987年5月撤区建,沿革至今。1988年东莞升格为地级市,清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为数不多的地级市直辖乡镇。改革开放后该镇“三来一补”企业大量增多,形成日后的工业雏形。1986年间该镇开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久清溪镇经济进入了近30年高速成长期,此期间该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年增长20%以上,“打开山门”不过是近30年的事。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刘家琛提议将清溪镇划入深圳,发展成产业转移和工业后勤基地,使深圳有足够土地空间。

因该镇为地级市直辖乡镇,此特殊的行政区划,致其政府的职能实际与县级的职能更为相似。以公安部门为例,一般只有县级行政区才设公安分局乡级行政区仅设派出所,然其的编制却是公安分局,若干村、社区间又设派出所,各村、社区、工业区还设警务区及自组的治安联防队

Remove ads

地理

清溪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与深圳市惠州市接壤。2003年。总面积143平方公里,位于东江流域,水利资源丰富,有大小水库14座,其中茅𪨶、契爷石为超1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为经济发展和工业、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全镇林地面积有72376亩。该镇地势四周环山中间的盆地,历史上对外交通相对闭塞。

经济

改革开放前,当地只有一个称为清溪新墟的简陋市场,为当地村民集散买卖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清溪经济发展迅速,逐步从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城镇。200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3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4.5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8位,全镇已投产的外资企业800多家。全年镇级财政收入6.75亿元,各项税收总额12.2亿元。其中,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2009年的外贸出口总值48.3亿美元,其中以电脑制造企业为首的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具完善的配套能力和较大的生产规模,清溪镇逐步成为国内最大的电脑产品制造基地之一。近年来,清溪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生态旅游经济,建设森林公园和生态农业园,推动经济多元发展。

农业方面亦已由传统农业转为向生态型、城市型农业方向发展,呈现出"山顶造林,山腰种果,山脚养殖,山坑种花、种菜"的主体农业生产模式。全镇林地面积72376亩,其中经济林31821亩;非经济林40555亩。全镇种植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土地面积1.2万亩,鱼塘850亩,花卉面积1750亩,种植蔬菜面积4750亩,培育生态公益林5.5万亩(含国营清溪林场),水库面积6000亩,年蓄水供应4000万立方米。农业已形成了花卉、蔬菜、水果三大农业生产体系,花卉业更成为农业的亮点。由于清溪的蓄积水资源丰富、清净,适合发展优质花卉生产,目前全镇共引入玉山兰花场、安华园花场、缤纷花场、御花园花场等7家拥有先进栽培技术及设施的大中型花卉生产企业,剑兰百合郁金香蝴蝶兰文心兰等大批优良品种落户本镇。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所得为8673元。

2009年该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138.3亿元人民币。

Remove ads

城镇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清溪镇不断改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通讯等城市建设。全镇绿化率达42.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75平方米,全镇共修建了1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亦有3座11万伏的变电站,年供电量达8亿度。镇内五间供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亦创建了拥有400多床位和先进诊疗设备的清溪医院,镇内各村开设20多个医疗门诊部。清溪还建立了有线广播电视台,并兴建占地四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为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城镇配套设施。自2006年以来,清溪镇每年建设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已有龙林高速清溪连接线、第二小学、第三小学、清溪湖清溪大道、北环路、文化公园、中心幼儿园、健康服务大楼香芒西路改造、铁场公路改造、清溪河上元段整治、长山头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2010年,清溪镇确定了清溪森林公园配套工程、清溪湖配套工程、清溪湖水厂、敬老院、博物图书馆、清溪法庭茅𪨶水库下游河道整治、上元路升级改造、商业街延长线等工程为重点建设项目。

由于富裕的本地居民和外资公司及投资者构成了强大的购买力,促进清溪的房地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清溪镇先后开发的碧月湾花园金阳商贸广场·步行街、大绿地·金豪花园等优质项目,银行、医院、学校、大型超市、邮电、酒店等配套设施齐全。

清溪镇在2005年首届全国千强镇评选中名列第45位。先后被定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并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出口创汇百强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五个好”乡镇党委等称号。

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刘家琛提议将清溪镇划入深圳,发展成产业转移和工业后勤基地,使深圳有足够土地空间。

Remove ads

人口

2003年该镇户籍人口约3万人,非户籍人口约35万人。 户籍居民由有两大族群组成,其一为以本地话(属粤语的莞宝方言)为母语之本地族群,800多年前中原战乱频繁,其先民逐迁徙至此而成。另一为以客家话母语的客家族群,为明清两代陆续迁入。另外,至少有近九千名清溪藉侨胞定居香港。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清溪镇常住人口为344303人。

行政区划

清溪镇辖区内区划为20个、1个社区,下有106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地位于清溪社区。中心城区包括清溪社区、重河村、清厦村等。该镇所辖社区和村之面积、人口如下表:

更多信息 镇辖居民、村民委员会, 面积 ...
Remove ads

旅游

南山曾公祠建于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由位于清厦厦屋村曾氏族人所建。曾公祠为三进三开间,分前堂、中堂和后堂,在一进和二进之间另有东西两厢,中堂和后堂之间有一天井,为三进古祠堂建筑格局。整个清厦厦屋村客家围屋群以曾公厦为中心建成,属于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曾公祠及整个围屋群建筑风格基本保留完好。2003年被评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场客家围建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5年),为本地大姓韩姓族人的祖居。共由四座围屋组成,分别是上围、下围、坝围、鸡公田围,其中最古老的是上围。围屋坐北向南,围墙用灰砂等筑成,布满内大外小的射击孔,客家围的四角建有望楼。围前有一个半月形的水塘,客家人称之为风水塘。2004年,铁场客家围被评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缘庵

广缘庵位于铁场村,是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的佛教寺院。当时一位尼姑游至清溪,被清溪的山水所吸引,欲在此地清净修行、领悟佛学、传播佛法,于是便在银瓶山下建庵,取名广缘庵,意为广结善缘。抗日战争时,广缘庵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之根据地,被誉为“革命的小延安”。1982年,广缘庵被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谭公庙

谭公庙位于大利茅𪨶村,供奉着谭公神像。茅𪨶村小组林氏先祖从惠东梁化迁至清溪,亦把谭公信仰也带来清溪,是清溪最早建立的庙宇,被誉为清溪第一庙。

武帝庙位于清厦厦屋村,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供奉关公,迄今已有380多年历史。当时本来一起修建的还有文帝庙,但由于经展经济,文帝庙已经被清拆。

龙岭古庙

龙岭古庙位于上元村上官仓下角,由当地余氏建于1859年,文革时被拆毁,1985年复原重修,供奉蔡大王爷。

清溪森林公园

清溪森林公园于2010年开园,地处清溪镇北部山地,距清溪镇区3公里。内有“东莞第一瀑”之称的黄茅田瀑布、有“东莞第一峰”之称的银瓶山冷水坑瀑布龙潭水库(清溪镇)、清溪年代最久远的古油茶园夫妻树双尾山瀑布狮子岩爆石等景观。

文化

文化范畴,可区分为中原文化岭南文化。该镇居民以客家人为主,官方、坊间多以客家文化传统文化。两族群间经历了近千年的相互磨合及同化,如非刻意作区分,两者间不会有意识上的隔阂。

客家族群

客家人源自北方,属中原文化,客家先民纵使经数千年的由北至南的迁徙,然而依旧继承着传统文化。宗祠是其维系客家凝聚力、弘扬传统的一大媒介,宗祠此建筑的作用,其一为祭祀,先宗之灵位及骨灰安放以此,每至清民节坊间便有盛大的祭祀活动。其二为弘扬传统,祠内的文献中,有记载先民来自何方、迁徙经过、定居于此的缘由等。客家人又以族谱为纽带维系着代代后裔。遗憾的是,宗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为了破除迷信运动的打击对象,大部分宗祠在此期间遭大肆破坏,祠中大多碑文遭涂鸦及损毁、古籍文献遭焚毁,族谱大多无继、先宗之灵位及骨灰亦难逃厄运。当今所见的宗祠,一般为重建所成。

客家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群众基础,如舞麒麟、唱山歌

舞麒麟是相似于舞狮的一种民间艺术,麒麟舞取形于代表祥瑞、国泰民安的麒麟,在客家传说中凡麒麟踩过之方就会带来幸运。最早源自中原,随客家人的迁徙传入清溪,现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头部多以竹扎作框,附以彩纸,色彩鲜艳。麒麟身则以彩布为主,画艺精美,由二人舞蹈,形态逼真。

在清溪镇舞麒麟以大利村铁松村最为出名。每逢喜庆节日都有舞麒麟的活动,表演舞麒麟和武术。麒麟舞者身穿麒麟袍,颜色、图案与麒麟配合,舞动造型精美的麒麟达到人与麒麟合一之境界。武术方面,套路融合了南拳洪拳的风格,以单拳、双拳、单刀、长、短棍、藤牌的顺序进表表演,最后是快耙。 一直以来,客家人把舞麒麟看作是增添喜气的事,将制麒人、擅长舞麒麟的民间艺人尊为师傅。跟中国大多数民族民间艺术一样,清溪的客家山歌和麒麟武术也遭遇了近20年的沉默。但值得庆幸的是,舞麒麟活动由于政府的推动及保护,近来逐渐复兴中。

清溪镇舞麒麟曾于全国首届麒麟舞大赛、广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大赛和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获金奖;2007年,获邀参加澳洲悉尼华人春节大巡游,2008年,参加第二届“文化中国2008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并获演出金奖。清溪镇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被授予“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

唱山歌虽不及舞麒麟活跃,亦曾获得粤赣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广东省首届民间歌会金奖。

本地族群

岭南文化的本地族群,为广府民系,粤语(莞宝片)为其母语。本地族群与香港新界的围头话、深圳的广府居民口音接近。本地族群因占该镇人口比例不大,文化传统长期受忽视。但坊间至今仍保留一些传统习俗,如重阳祭祀等。

该镇21村(社区)中,除渔梁围朱姓大埔村尹姓土桥村黄姓长山头村殷姓等为本地族群聚居外,其余村或社区的居民大多为客家族群聚居。2005年。该镇3万居民中约有2.5万以客语为母语,占居民总数8成以上。

土产和小吃

荔枝、白花芒果、客家狗肉等客家菜

交通

高速公路

普通公路

  •  228国道
  •  塘清东路
  •  清溪大道
  •  清樟路
  •  聚富路、香芒路
  •  北环路、东风路

名人

黄万顺,生于1911年,土桥村人,清溪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39年组织民兵抗日。1941年,国民党企图消灭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部队。国民党保安第八团向共产党根据地进攻并处决了清塘区区委书记黄万顺。黄万顺在刑场上,高唱《国际歌》并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牺牲时年仅三十岁。

杨子城,生于1879年,重河杨梅岗村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聪颖,16岁参加乡试,获得甲级第一名成绩(秀才)。先后留学上海复旦大学及日本早稻田大学,并以成绩优异毕业。并在日本参加了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1911年参加了广州起义。日本军占领惠东宝后,得知杨子城曾在日本留学,懂日文和日语,所以多次到杨梅岗村要找杨子城当翻译和响导。他都避而不见,决不为敌人效劳。1950年病逝,享年71岁。

杨作光,生于1919年,杨梅岗村人。参与香港的抗日战争,曾在香港开一间理发店,每天日间打工,晚上到南方学院读夜校。当年该学院的院长叫林焕平,钟点教授有郭沫若,翦伯赞等,杨作光是中共党员,他在学院的同学中宣传内地解放区穷人翻身的情况,宣传革命道理,鼓励学生党有志的热血青年,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假日里,同学们租一些进步电影给群众放映,以作宣传。 1948年12月某日,杨作光于内地联系妥当后,让高源,周林,李鲁,伍广林,卫宝珍,詹北灵等六人,扮作不同身份的人,从香港搭船返江门。在江门吃过饭后到杜阮某交通站住了一夜。次日,总部接纳从香港来的6个人,然后分派工作

谢乃坚,生于1914年,三峰村人。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与组织惠东宝边区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1957年至1981年,先后调任粤中行署商业局副局长、佛山专员公署办公室副主任、佛山地区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1981年8月离休。

张松鹤,生于1912年,浮岗柏朗村人。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1949年在北京人民美术工作室专事雕塑创作,先后兼任北京师范大学美工教授、人民英雄纪念碑塑组和四川古代雕塑艺术考察团团长。195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艺术工作者,受名誉和物质奖。1958年调任北京艺术学院教授、雕塑教研组组长,先后借调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邮电学院山东师范学院湖南大学等院校塑造巨型毛主席像。1972年调北京中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1977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的毛主席汉白玉座像雕塑工作。1978年起先后被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温惠仁,生于1934年,东莞市清溪镇人。法属大溪地华人首富,大溪地养殖珍珠工业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大溪地珍珠大王”,先后任珍珠产商职业工会(SPPP)主席、大溪地珍珠国际宣传协会前任主席。拥有全球最大的大溪地珍珠生产商和出口商、8家大型珍珠养殖场、一家珍珠博物馆。

林锦华,生于1917年,磨坭圩光头埔村人。清溪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日军轰炸时失足坠崖牺牲,生前任中共宝安县大鹏区区委书记。

张喜,生于1922年,青皇村人。1942年,张喜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7年在宝安观澜被国民党枪决。

黄海珠,生于1929,土桥村人。黄海珠12岁参加了革命, 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时参加广东抗日游击队。期后参加过南麻、临朐、诸城、济南、豫东、淮海、南下解放广东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晋升为少校军衔。荣获自由独立勋章和解放勋章各一枚。先后任珠江军分区宝安情报站站长、公安十师台山要点站站长、深圳边防检查站侦察股长、番禺县兵役局科长、三水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1979年病逝。1980年批准为革命烈士,葬于广州革命公墓。

杨扬,生于1921年,原名杨新福,杨梅岗村人。194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4执行任务时牺牲。

杨良,生于1916年,原名杨运良,杨梅岗村人。1939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6被国民党抢杀。

张慕良,生于1918年,松柏墩村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死于国共战斗中。

黄金富,生于1945年12月8日。在18岁时到香港生活,创立了多间上市公司。

参考资料

  1. 清溪概况,东莞在线。
  2. 清溪概况,东莞市清溪镇政府网站。
  3. 清厦厦屋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莞日报。
  4. 清溪概况,东莞市清溪镇政府网站。
  5. “清溪”香格里拉之美 汇景御泉香山采风(组图),深圳新房网-搬房网
  6. [图文]清溪:客家悠韵鹿鸣岗的传说[永久失效链接],中国客家网
  7. 清溪,中国.东莞.旅游
  8. 清溪雕楼:岭南奇观 客家图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how China看中国
  9. 清溪镇交通指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清溪公交,东莞交通,东莞本地宝,东莞权威资讯门户
  10. 清溪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