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湘南起义旧址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湘南起义旧址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的湘南地区与湘南起义相关的一系列建筑。2011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将部分郴州市、衡阳市和株洲市境内与湘南起义有关的建筑收录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湘南起义旧址群”当中。本条目列出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湘南起义旧址群建筑的名录与简要介绍。
Remove ads
历史
主条目:湘南起义
湘南起义又称湘南暴动[1],是第一次国共内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省发动的武装暴动。1927年1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在宜章县发动了湘南起义首场战役——年关暴动,其后一度控制了湘南10余个县份的广大地区。但由于与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军实力相距过于悬殊,1928年4月,朱德等人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最终被迫放弃湘南,转入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湘南起义宣告结束。在起义的过程中,当地的一些建筑见证了起义的策划、发展、高潮、衰落与完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湘南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部分之一,多个与之有关的建筑先后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
2011年1月24日,分布于郴州市、衡阳市、株洲市境内的多处建筑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湘南起义旧址群”;2013年3月5日,分布在郴州市苏仙区、汝城县、嘉禾县、宜章县、永兴县、桂阳县、安仁县和资兴市,衡阳市耒阳市以及株洲市炎陵县等10个县级行政区内的10处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联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南起义旧址群”。2019年2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公布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时,将嘉禾、桂阳境内各1处建筑增补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湘南起义旧址群;2024年12月31日,湖南省在第十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为旧址群增补了1处汝城县境内的建筑。[3]
Remove ads
名录
更多信息 名称, 子项 ...
名称 | 子项 | 地址 | 图片 | 建筑信息 | 湘南起义相关历史 |
---|---|---|---|---|---|
第七批(2013年3月5日公布) | |||||
洣泉书院 | 株洲市炎陵县霞阳镇新市街02-4号 26°29′29″N 113°46′00″E |
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注 1],旧称黄龙书院、烈山书院、酃湖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两厢式土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942平方米,院内有58间房间,目前书院经修缮后被辟为“中国工农红军在炎陵县革命活动纪念地”纪念馆展厅。[4][5] | 1928年3月,毛泽东、张子清等人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自江西前往酃县(今炎陵县)发动三月暴动,攻克酃县后将团部设置于此;其后,中共在4月、6月两度占领酃县,毛泽东在这期间均居住于后厅右侧房间内。[4][6] | ||
培兰斋 | 衡阳市耒阳市蔡子池街道聂洲社区十组[7] 26°24′39″N 112°51′02″E |
始建于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原是耒阳县聂洲地区的谢姓居民的宗祠和私塾,坐西北朝东南,占地2900平方米,二进二厢房,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上下两层。经多次扩建后,以培兰斋为主体的党史陈列馆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拥有“两馆一园”的展览规模。[8][9][10] | 第一次国共内战初期,因国民党清党而遭到严重破坏的中共耒阳县委曾在此秘密活动,开办机关报《耒潮》。1928年湘南起义爆发后,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曾在培兰斋设立招兵处,朱德、王尔琢等人曾在此办公,朱德与其后来的妻子伍若兰相识于此。[8][9][11] | ||
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家大屋) | 郴州市苏仙区南塔街道兴中街35号 25°47′41″N 113°01′58″E |
![]() |
由清末时期郴县的一户陈姓生意人所建,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728平方米。2008年郴州市人民政府修缮后面向公众免费开放,2017年—2018年期间再度全面修缮。[12]:28[13] | 1928年2月中国共产党军队攻克郴县,该建筑被用作湘南起义总指挥部驻地。3月发生反白事件,郴县苏维埃政府原驻地东山书院被毁,政府机关迁至此地办公,国军加紧围剿后,政府机构于4月2日转入地下活动。[13][14] | |
彭公庙联席会议旧址 | 八角亭 | 郴州市资兴市州门司镇塘家湾村 26°06′15″N 113°36′48″E |
![]() |
又名怀清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砖木结构攒尖顶阁楼式建筑[15],占地153平方米。文革时期受损严重,1982年顶部塌陷,2020年代照原貌重修,并布置相关陈列。[16] | 1928年4月9日,陈毅、何长工等率领湘南起义余部先后摆脱国军追捕后在彭公庙地区会合[17],杨福涛、席克思等中共湘南特委成员也跟随陈毅的农军来到此地。由于对前往井冈山还是衡阳的问题产生分歧,陈毅等人遂将军队驻扎在西家田胡氏祠堂,与杨福涛等人在八角亭内召开联席会议。会上,陈毅屡劝特委成员随军前往井冈山,但杨福涛坚决要求回衡阳继续活动。翌日,特委机关四十余人北上衡阳,起义军数千人则在陈毅、何长工率领下前往井冈山[2][18]。 |
胡氏祠堂 | 郴州市资兴市州门司镇塘家湾村 26°06′12″N 113°36′53″E |
![]() |
始建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当地的胡姓族人世代在此居住,坐东朝西,砖木结构悬山顶建筑,分左右两栋,占地796平方米[12]:42-4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氏祠堂日益年久失修,部分建筑圮毁。2014年对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和遗址保护[19],现设有相关历史陈列。[20] | ||
碕石暴动旧址 | 中共宜章县委旧址承启学校 | 郴州市宜章县迎春镇碕石村 25°12′31″N 112°42′13″E |
原为四合院式建筑,始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764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民国17年(1928年)4月两度被毁,1931年重建。新建的书院建筑风格受西方建筑的一定影响,面积286平方米,建筑外有萧克题写的“承启学校”四字,人字形梁架、砖木结构、短檐庑殿顶,屋顶覆以青瓦,上下两层,其中第一层被开发为供游人参观的陈列室。[2][12]:67-68 | 1928年1月18日,彭晒等中共宜章县委特别支部成员自宜章县城返回碕石,在承启学校内秘密召开党团组织会议,布置暴动工作。翌日早晨,彭晒以买枪防匪为名,召集村内30余名乡绅到村里的玉公祠内开会,在各乡绅到齐后将他们悉数逮捕,监禁于祠堂中。随后,中共成员将乡绅家中粮仓打开,把粮食分给农民。暴动后,碕石村300余名赤卫队被中共宜章县委改组为“工农革命军独立营”,彭晒任营长,萧克任副营长,龚楷任党代表[2][12][21]。22日,朱德等人率军协攻黄沙堡的暴动时经停于碕石,将军队驻扎在当地彭氏宗祠内并召开了群众大会,其后在村内兴办“贫民夜校”,为村民传播革命知识。[22] | |
玉公祠 | 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建筑面积31.2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围以尖山顶封火山墙。正门上方有“寿”字横披窗,并刻有雕花。建筑内原有供奉玉公的神龛,现今则供予当地老年人活动之用。[22][23] | ||||
彭氏宗祠 | 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咸丰五年(1855年)、民国17年(1928年)两度被毁,1930年重建。砖木结构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前后三进三厅,第一进门楼,第二进为回廊明间,第三进为祭堂,正厅悬挂匾额“雍睦堂”,上方建有祖公神龛和牌位。[2][22][23] | ||||
板梁暴动夺枪旧址(中村宗祠) | 郴州市永兴县高亭司镇板梁村 26°04′59″N 112°51′44″E |
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288.2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建筑,为当地刘姓村民供奉祖先的祠堂。[24][25] | 1928年2月8日,经黄克诚、尹子韶及刘尧卿之弟刘承羔等人在宗祠内的策划,中共领导的农军通过板梁暴动一举夺取了民团的全部枪支弹药,并在中村宗祠召开大会,宣布建立“永兴县工农革命军第一师”。[26][27] | ||
汝城会议旧址 | 郴州市汝城县卢阳镇津江村 25°32′46″N 113°41′01″E |
![]() |
始建于民国初年,原为当地朱姓人士的住宅,建筑面积1464平方米,坐东朝西,院内6栋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旧址被多次修缮,并被开发为历史陈列馆。[28] | 1927年11月19日,朱德率南昌起义残部抵达汝城,26日,粤北、湘南地区十多个县份的中共党组织负责人被朱德、陈毅秘密召集于汝城,在院内开展了持续三天三夜的会议,敲定了湘南起义的基本计划,史称“汝城会议”。[12]:138-139 | |
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活动旧址(萧克故居) | 郴州市嘉禾县袁家镇小街田村 25°32′30″N 112°25′56″E |
![]() |
始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萧克的曾祖父萧人杰建造。为传统湘南地区风格的四合院堂屋建筑,坐东南朝西北,穿斗式梁架,砖木结构,屋顶为硬山顶式,铺以青瓦[2][12]:122-123,屋内建有上下两厅,东西两侧十二间厢房,中间是天井。[29][30] | 1907年,萧克出生于此宅。1927年12月,黄益善、萧克、何辅汉等参加了广州起义的中共党员在上级的安排下潜回嘉禾县,在萧克家中成立了以黄益善为书记的中共嘉禾南区支部,并聚集了50余人成立暴动指挥部,准备在嘉禾发动暴动,但计划在其后流产。1928年4月,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成员向井冈山转移。[2][31] | |
桂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 郴州市桂阳县鹿峰街道蔡伦井社区回水街3号 25°44′16″N 112°43′36″E |
![]() |
始建于晚清时期,建筑面积205平方米,坐西朝东,南北围以风火墙,面阔11.3米,进深18.2米,整体则为青砖瓦木结构的湘南民居建筑。中华民国时期,中共革命烈士何澄、杨呈祥曾居住于此。2008年受当地冰灾破坏[12]:57,2010年代末得以修缮,建筑内开设“红色印记——湘南起义在桂阳史实陈列”展览和“红色书店”。[32] | 1928年2月14日,由杨赤率领的郴桂农军在国共工农革命军第七师的配合下攻占桂阳县城,15日,中国共产党在桂阳县城隍庙组织当地普通民众和城乡农民数万人参与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正式宣布成立桂阳县苏维埃政府,政府的临时办公室设于七里街何家湾何碧云的住宅内。16日,中国国民党桂阳县党部和原桂阳县政府率领军队和警队反攻桂阳县,苏维埃政府遂迁往郴县、桂阳交界的龙华山庵一带。[33][12]:57 | |
轿顶屋会议旧址 | 郴州市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康路38号 26°42′21″N 113°16′06″E |
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砖木结构硬山顶的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812平方米。建立之初为当地县衙驻地,后被用作广盈库、县图书馆及县博物馆。现今建筑为安仁县博物馆馆舍,其内依照轿顶屋会议相关历史布展,展现当时的会议室、朱德住室等场景。[12]:42-44 | 1928年4月1日,中共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四师在朱德率领下占领安仁,轿顶屋的右厢房成为朱德居住、办公场所。翌日晚间,朱德在轿顶屋内召开会议,对中共安仁县委的组织机构、部队向井冈山的转移事宜与安仁农军的军事部署做出相关安排。4日晚,朱德再度在屋内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大部队在5日离开安仁,并安排联络人员赴资兴与陈毅会合,令安仁农军留驻本地为大部队断后。[12]:42-44[34] |
关闭
Remove ads
更多信息 名称, 子项 ...
名称 | 子项 | 年代[35] | 地址 | 图片 | 简介 |
---|---|---|---|---|---|
第九批(2011年1月24日公布) | |||||
永兴县第九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安福司关圣祠及纪念塔) | 1876—1920年[注 2] | 永兴县金龟镇安福村下街组 26°20′00″N 113°10′50″E |
1928年2月永兴县苏维埃政府在此设立第九区政府,3月,朱德率部经由此地前往井冈山,曾暂住于左厢房内,并计划了攻打安仁、攸县的计划[36]。建筑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原为当地祭祀关羽的祠庙,面积530平方米,有中栋和左右厢房,后墙部分坍塌,其余部分保存较好[12]:106。2020年代永兴县有关部门出资修缮[37]。 | ||
何昆故居 | 清 | 永兴县金龟镇牛头村 26°19′38″N 113°10′34″E |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苏北红十四军建立者之一何昆出生、成长的地方,始建于清代,为方形的砖木结构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占地405平方米,前后二进,有前厅、天井和后厅等结构,围以人字形硬山顶马头墙[38]。建筑目前基本保存完好[12]:113,2014年修缮后作为展厅对外开放。[39] | ||
湘南工农兵代表会议旧址—太平寺 | 1436—1449年 | 永兴县便江街道永兴县第一中学内 26°07′41″N 113°06′27″E |
1928年2月9日,朱德率部攻克永兴县城,在太平寺内成立永兴县苏维埃政府。3月16日—20日,中共湘南特委在寺内召开湘南工农兵代表会议,宣告成立湘南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寺庙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原为当地佛寺[40]。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成为永兴一中工作用房,1997年大部分拆除,仅余残垣。[12]:107[41] | ||
圣公坛革命旧址 | 工农革命军后方医院旧址 | 1928年[注 3] | 宜章县笆篱镇圣公坛村 25°03′08″N 112°57′03″E |
1928年1月28日,陈毅率工农革命军进驻圣公坛,将后方医院设置于此。原为村内普通民房,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坐南朝北,三面围以泥砖墙,正面墙刷有白灰,上下二层,但二层基本无法住人[12]:73-74[42]。现被开发为旅游景点[43]。 | |
后坛岩兵工厂旧址 | 1928年[注 3] | 宜章县笆篱镇圣公坛村后坛 25°02′33″N 112°57′16″E |
为村后山的三岔形溶洞,1928年1月初年关暴动后,工农革命军在28日辗转到达圣公坛组建“后方营”,并在岩洞中创设兵工厂以制造大刀、土炮和梭镖[12]:72-73。高5米、宽4米、进深68米,总面积约400平方米[42]。2020年代,有关部门为发展红色旅游业,修建了旅游公路[44]。 | ||
汝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黄氏总祠 | 1929年[注 3] | 汝城县卢阳镇西街 25°32′55″N 113°40′51″E |
1927年9月29日,通过桂东起义占领桂东县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在何举成的带领下南下攻占汝城,随后在黄氏总祠内宣告成立汝城县苏维埃政府。砖木结构(一说土木结构[12]:137)建筑,坐西朝东,两进、三开间,内有一天井。现为政府财政公房。[12]:136-137[45] | ||
朱德、范石生谈判合作旧址 | 1927年[注 3] | 汝城县卢阳镇津江村 25°32′51″N 113°41′12″E |
![]() |
1927年11月19日,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抵达汝城县,于20—21日和驻扎当地的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在该建筑内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谈判,谈判后朱德的部队被编入第十六军并配发军饷和物资,范石生还保证中共政治自主、组织独立且军事自由[12]:137-138。始建于晚清,原为村办学校,原址先后被用作城郊乡中学和城郊中心小学校舍,1970年代后原建筑仅余残垣[46]:253,611。2025年5月开设“朱范合作”历史陈列展览。[47] | |
李涛故居 | 1905年[注 3] | 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寿水瑶族村新坡组金星寨下 25°27′09″N 113°30′09″E |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李涛出生、成长的地方,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48],为湘南地区传统古民居式建筑,建筑面积约73平方米,坐东朝西,青砖、木、瓦结构,挂有“李涛将军故居”保护牌[12]:160[49]。2010年代经修缮、布展后被辟为李涛生平故事的展示馆,内展有李涛老照片、铜像雕塑、旧实物等[50][51][52]。 | ||
朱良才故居 | 1900年[注 3] | 汝城县马桥镇外沙村 25°33′17″N 113°37′23″E |
![]() |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朱良才出生、成长的地方[53],始建于晚清时期,为湘南地区传统古民居式砖混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117平方米[12]:155,2010年代经修缮、布展后,被辟为朱良才生平故事的陈列馆。[54] | |
宋裕和故居 | 1902年[注 3] | 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寿水瑶族村宋家组 25°27′22″N 113°30′10″E |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宋裕和出生、成长的地方,始建于清朝时期,为普通古民居建筑,宋氏家族世居于此,建筑面积约93平方米,坐东朝西,砖土、木、瓦结构,挂有“宋裕和故居”保护牌,2010年代经修缮、布展后,被辟为宋裕和生平故事的陈列馆。[12]:159[54] | ||
中共嘉禾南区支部活动旧址(南薰亭) | 民国[注 3] | 嘉禾县袁家镇小街田村 25°32′21″N 112°25′37″E |
![]() |
1927年12月,黄益善、萧克、毛中心等9名中国共产党成员集中在南薰亭,通过会议决定建立中共嘉禾南区支部。该亭由村民萧覃荫等倡建,始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注 4],是典型湘南地区路亭风格,占地56.6平方米,长10.12米,宽5.6米,石木结构硬山顶,现建筑为2009年重建。[12]:119-120[55][56] | |
资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 清 | 资兴市三都镇三都村流华湾组 26°02′04″N 113°15′17″E |
1928年1月,中共湘南特委在资兴县三都发动武装起义控制该地。3月6日,资兴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当地人袁才奇的家中,9日迁入资兴县城办公。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南北有马头墙,内有板房、绣楼等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多次维修[12]:41-42[57],现为展示中共党史的陈列馆。[58] | ||
沙田同益店(毛泽东活动旧址) | 1928年[注 3] | 桂东县沙田镇沙田圩 25°50′43″N 113°49′05″E |
1928年3月,为配合湘南起义,毛泽东率军进驻沙田,多次在同益店前和群众交谈,4月1日,毛泽东在沙田同益店前发表过演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砖木结构,屋顶覆以小青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建筑收归国有并租赁给个人使用,2008年照原貌重修。[12]:176-177 | ||
第十批增补(2019年2月28日公布)[59] | |||||
嘉禾南区农民协会旧址 | 1926—1927年[3] | 嘉禾县袁家镇小街田村 25°32′30″N 112°25′56″E |
![]() |
位于萧克故居旁侧,1927年—1928年萧克等中共成员在嘉禾活动时在此建立了农民武装[60]。建筑现被用作嘉禾县党政机关的廉洁教育场所[61],其内历经修缮、综合治理和布展,现悬挂农民协会的旗帜,并张贴中共的宣传标语等。[62][63] | |
邓三雄故居 | 1926—1927年[3] | 桂阳县洋市镇南衙村 26°02′01″N 112°48′28″E |
是原工农革命军第七师独立营营长邓三雄出生、成长的地方,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砖木结构悬山顶式瓦房,总面积为492平方米,有房间25间,正门位于南侧,入室为前厅,正厅位于天井后,东西向通道横于正厅前方,建筑物两端置有耳门,内设有英烈事迹陈列馆。[64][65][66] | ||
第十二批增补(2024年12月31日公布)[67] | |||||
黄家大院 | 1927年[3] | 汝城县土桥镇黄家村3组 25°35′08″N 113°44′11″E |
![]() |
1928年4月7日,毛泽东的军队在策应朱德的途中途经黄家村,驻扎于黄元吉家中,并以此为据点进行宣传、打土豪的工作,屋主还在毛泽东走后收到了部队的酬谢。大院为坐东朝西的湘南古民居式建筑,面积387平方米,青砖瓦房,上下二层[68]。现建筑经屋主子孙多次维修,并成为旅游景点[69]。 |
关闭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