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乌克兰危机
2013年爆發於烏克蘭的政治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乌克兰危机(乌克兰语:Українська криза)是对于发生在乌克兰的一系列示威及军事冲突的统称。危机以2014年乌克兰亲欧盟示威作为开端,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企图冻结为实现与欧盟签署欧盟乌克兰联合条约的准备工作。这个决定导致反对者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如此的抗议示威持续几个月之后,亚努科维奇被示威者赶下台,他逃出乌克兰并前往俄罗斯。
亚努科维奇的支持者大多来自乌克兰东部和南部,这些主要流行俄语的地区在他下台后发生骚乱。随后在属于乌克兰的自治地区的克里米亚出现政治危机,3月18日俄罗斯趁机并吞克里米亚。其后,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发生的俄罗斯支持的武装叛乱演变成之后的乌克兰政府和亲俄份子以及俄罗斯之间的战争。
2021年起,俄罗斯军队开始朝乌克兰边界集结,期间充斥着全面开战传言。欧盟、北约所支持的乌克兰与俄罗斯(也包括其扶持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剑拔弩张。局势持续至2022年2月24日,当天清晨俄罗斯正式入侵乌克兰。
危机严重影响国际经济,俄罗斯被国际长期制裁,战争双方的经济正在萎缩[10][11]。战争发生后,俄罗斯和北约、欧盟之间的冲突被放在台面上[12][13][14]。
Remove ads
背景
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是乌克兰亲欧洲派在基辅展开的反政府示威,2013年11月21日开始,至2014年2月国会投票通过解除总统亚努科维奇职务后结束。主要起因是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而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15][16]。另外,总统亚努科维奇2014年1月17日签署新法,禁止几乎所有形式的抗议活动,而再度引发民怨[17]。因此,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18]。示威造成至少77人死亡,600多人受伤。[19]
最终亚努科维奇在2014年2月22日前往俄罗斯,最高拉达议长亚历山大·图尔奇诺夫代理总统一职,2月24日被乌克兰警方通缉。
战争
2014年3月俄罗斯联邦吞并克里米亚,建立了克里米亚联邦管区,下设两个联邦主体——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20]

从2014年3月初开始,在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通常合称为顿巴斯),亲俄罗斯和反政府组织不断发起示威活动,这是2014年乌克兰革命和亲欧盟示威运动所引发的结果。随着俄罗斯联邦吞并克里米亚,这些示威活动变成了整个乌克兰南部和东部亲俄罗斯抗议活动的一部分,随后升级成为自行宣布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及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DPR及LPR)的分裂势力,以及乌克兰政府之间的武装冲突。[21][22]在八月间最高领导权异动之前,[23]分裂主义者主要由俄罗斯公民领导。[24]依据媒体报导,俄罗斯准军人占全体战士比例从15%提升到80%。[24][25][26][27][28]
据报导在8月22日至25日期间,俄罗斯火炮、人员,以及所谓的“人道主义车队”,已经越过边界进入乌克兰领土,而没有经过乌克兰政府的许可。据报导越界行为除了发生在亲俄势力控制地区外,也发生在非他们控制的地区,例如顿涅茨克州东南部靠近新亚速斯克一带。
这些事件伴随者一些过去一个月里由俄方境内向乌克兰阵地进行炮击的报导。[29][30][31][32][33]乌克兰国家安全局负责人瓦伦廷·纳里瓦伊成科表示8月22日的事件是“俄罗斯直接入侵乌克兰”。[34]西方和乌克兰官员也形容这些事件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隐形入侵”。[33]由于这个原因,DPR和LPR叛乱分子收复了先前被政府军攻击而失去的大部分领土。2014年9月5日,签署了一项停火协议,称为《明斯克协议》。[35]违反停火的情况很常见。在停火期间,叛军和乌克兰政府军之间的边界暂时冻结,然而叛军控制区内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导致进一步的不稳定。[36]2015年1月,停火彻底崩溃。激烈的战斗重启,并迅速遍及整个冲突区,包括顿涅茨克国际机场和杰巴利采韦。[37]2月12日,签署了一项新的停火协议,称为《新明斯克协议》。[38]
Remove ads
2021年3月起开始,俄罗斯三次朝俄乌边境集结军队,要求北约裁减东欧驻军并且停止向东扩张[39],但最终被拒绝[40][41],同时俄罗斯普汀当局被外界怀疑是否有入侵企图,引发危机。在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正式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两个分离主义地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同日俄军开始越过边境进入亲俄叛军控制区域。[42][43][44][45][46]
2022年2月24日凌晨5时许,俄罗斯总统普汀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进行“特殊军事行动”以去纳粹化,并于6时开始入侵乌克兰。
选举
在危机期间,全乌克兰的多重选举依然举行。自亚努科维奇总统被赶下台后所举行的第一次选举是5月25日的总统选举,使得彼得·波罗申科当选为乌克兰总统。由于亲俄罗斯分离主义武装分子的暴力威胁,在顿巴斯地区只有20%的投票站是开放的。[47]该地区2,430个规划的投票站中,只有426个维持开放投票。[47]
由于顿巴斯战争继续进行,乌克兰革命后第一次的国会选举于2014年10月26日举行。[48],分裂主义者在他们控制的地区再一次阻碍投票。2014年11月2日,他们举行自己的选举,然而在国际上未获西方国家承认,而且此举也违反了《明斯克协议》的和平进程。[49]
Remove ads
危机的影响
乌克兰危机对国内和国际都产生很多的影响。依据世界银行在2014年10月的估计,乌克兰经济在2014年因此危机影响而衰减了8%。[50]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以及俄乌战争造成俄罗斯卢布的严重贬值,并导致俄罗斯金融危机。[51]
顿巴斯战争在乌克兰引起了煤炭短缺,因为顿巴斯地区一直为全国各地发电站所需煤炭的主要供应地。此外,札波罗结核电厂因发生一项事故,被迫关闭其核反应堆之一。这两个问题的同时发生,导致整个乌克兰在2014年12月间轮流停电[52]。俄罗斯八大工业国组织成员国的身份也在2014年被冻结。
在2022年全面入侵开始,全球经济遭受打击,部分原物料价格上升及短缺[53][54][55]。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屡创新高,5月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创40年新高[56][11]。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将二十大国的通胀预测上调,2022年达8.2%,2023年则会达到6.6%[57]。经合组织指俄乌战争以及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削弱了经济增长。[55]
此外,由于乌克兰危机,在土耳其兴建一条年流量630亿立方米(bcm)的新管道已被提出,用来将天然气传输到欧洲,完全绕过了俄罗斯天然气运输的传统枢纽乌克兰。[58]
战争期间曾经有飞机被意外击毁,2014年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17号班机从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期间,途经顿涅茨克境内时被俄军击落,事件中无人生还。[59]
东欧的地缘政治局势在危机的阴影下持续恶化,芬兰及瑞典先后以俄罗斯可能入侵为由快速加入北约。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布·鲍尔,向媒体称北约正面临俄罗斯的威胁,冲突是否会爆发,取决于俄罗斯的选择。[60][61]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