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烦恼 (佛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烦恼(梵语:क्लेश,Kleshas,kleśa,巴利语:kilesa,藏文:nyon mongs),佛教术语,除了所谓的俗事烦恼之外,佛教认为,人心中所有会带来痛苦的负面情绪,以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都被总称为烦恼,其中包括烦躁、忧郁、焦虑、不安、嫉妒、期待、愤怒、悲伤、麻木等。
“障”在佛法修行的意义就是遮住,就是有情众生被无明、烦恼、恶业等种种障碍所障蔽,缺少智慧,不能经由佛法的正确教导而得见正道,所以生生世世在三界六道之中不断的生死流转轮回。而因为烦恼,而导致人做出错误的行为,成为会众生不得解脱的种种障碍,就称作烦恼障(梵语:kleśāvarana),为二障或三障之一。
烦恼的种子眠藏在藏识之中,未现行显发出来,故称为烦恼随眠。 一切烦恼 都由无明生 无明就是痴的意思 就是说 一切烦恼 都由痴生 出自成实论 据北本涅槃经卷七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凡夫以烦恼覆而无显,若断烦恼即显佛性。
Remove ads
字源
烦恼(梵语:kleśa)在梵文中,来自于动词字根Kliś,是恼怒、苦恼之意。说一切有部,多半以烦乱、苦恼来解释这个术语[1]。
但是也有用污染来解释这个单字的,如染污意(Kliṣṭa-manas)就是由污染的意思来的。《清净道论》解释烦恼时,主要是以染污来解释[2]。
概论
烦恼的分类
烦恼障的内涵
烦恼障的内容可分为见惑与思惑,也就见所断烦恼以及修所断烦恼的内容。就是包含贪、瞋、痴等根本烦恼[6]及大中小的随烦恼[7],以及种种百千万的微细烦恼,[8]
烦恼的过患
弥勒菩萨对烦恼过患,在瑜伽师地论里有深刻的分析:要知道烦恼对吾人的伤害之深,可说是无法计量。当烦恼自内心升起时,首先它会恼乱人的内心,令人不理智,接着它会使人对面临的境界发起不合道理的想法。每次当发怒、忧伤或贪爱等负面情绪出现时,都会令人变得更为偏执,如此循环,无有止息。烦恼的出现,会让人做出不祥和的事情,它能伤害自己,也能伤害其他人,或是伤害自己以及别人。它能令人今生就得报应,或是未来世得报应,最糟的情况是今生和未来世都要得报应。烦恼不但使人现在身心忧苦,也能让人生死流转六趣受大苦。持续不断的烦恼过患,会令人离得圣道入安乐涅槃越来越远,它能使人已修得的各种殊胜善法退灭,它也能让人所拥有的资产钱财衰损散失。烦恼能令人在大众中不得自信,只能使彼时时不安无有威仪,它能让人声誉鄙恶远近皆知,人也常因生烦恼而被善知识所教训责骂。它能令人临终之时生大忧伤,对一生所犯后悔不已。它能使人命终之后堕入三恶道,甚至地狱之中。烦恼令人不能证得自己修习的功德,也终究无法入槃涅得安乐。诸如此类的烦恼过患是无量无边,述说不尽的。[9]
Remove ads
烦恼障的断除
- 烦恼障的中见所断烦恼的现行,在菩萨初地前便已伏除,而见所断烦恼的种子于在菩萨初地时初断。
- 烦恼障的中修所断烦恼的一切种子在菩萨八地前全部断尽。烦恼障的修所断烦恼的现行在菩萨初地之前之三贤位便渐渐伏除,到了菩萨要进入初地之前,便已经性障永伏如阿罗汉。[10]
大智度论卷七记载,念佛三昧能灭除种种烦恼及先世诸罪
参考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