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大闳
中華民國(台灣)建築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大闳(1917年7月6日—2018年5月28日)[3]:60,原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北京。台湾建筑师、作家与翻译家,建筑作品有国立国父纪念馆以及“国立故宫博物院竞图原案”。
Remove ads
生平
王大闳1917年7月6日生于北京,于上海与苏州长大。父亲是法学家王宠惠。苏州景海小学毕业后,先后就读南京金陵中学与苏州东吴初中。1930年,随父亲前往海牙工作,进入瑞士栗子林中学(或称夏德乃中学、夏德美中学)就读,1936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原先主修机械,后来改为建筑。1940年因欧洲局势不稳,在父亲安排下赴美。[3]:2491941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3]:61-671942年哈佛毕业,受驻美大使魏道明邀请,担任华盛顿中国驻美大使馆随员。[3]:701944年10月,美国杂志《室内》邀约发表作品,1945年1月,作品《城市中庭住宅》(The Atrium Town House)发表。[3]:701947年,在上海与陈占祥、黄作燊、郑观萱、陆谦受共同成立五联建筑师事务所。[3]:701949年王大闳前去香港,1952年春天迁居台北。[3]:711953年,在父亲支持下成立大洪建筑师事务所。[3]:82
英国剑桥大学建筑系学士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的背景,使他成为台湾第一位完整接受西方现代性建筑教育的建筑师。[4][5]而在哈佛大学研究所就学时,受教于德国现代建筑大师沃尔特·格罗佩斯(之前担任包豪斯校长)与密斯·凡·德罗,也与另两位知名建筑师贝聿铭与菲力普·强生是同班同学。[3]:69
1961年完成台大活动中心暨周边礼堂规划案,1969年二期工程完工。1967年完成登陆月球纪念碑设计案。[3]:250。4月,王大闳因台大活动中心建筑获得第一届建筑金鼎奖十大优秀建筑师,[2]同届获奖的还有林庆丰、陈仁和、陈其宽、修泽兰、沈祖海、杨卓成[6][7]。
2009年,王大闳因引领台湾现代建筑运动,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人文思想,带有文化性及艺术性,以及其整体作品对台湾现代建筑发展史的标竿性,获颁第十三届国家文艺奖。[8]2013年又获得行政院文化奖。
Remove ads
家庭
外界评论
王大闳在台湾创下三项第一:
- 第一幢预力悬臂结─淡水高尔夫球场餐厅。
- 第一幢帷幕墙大楼─亚洲水泥大楼。
- 第一幢楼中楼住宅大厦─良士大厦。[10]:91-93
建筑作品
- 中华民国(台湾)
- 已登录文化资产的建筑
Remove ads
著作、译作
- 王大闳作品集 台南:启源大书局出版
- 《杜连魁》台北:九歌出版社,1993年,ISBN 9789575602383
- 《银色的月球》台北:台兆国际,2008年,ISBN 9789868453104
- 《幻城 phantasmagoria》(原著为英文,王秋华译)台北:典藏艺术家庭,2013年,ISBN 9789866049347
参考文献
参照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