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腹秧鸡
秧鸡科苦恶鸟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腹秧鸡(学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又名白胸苦恶鸟、苦鸡母(台湾话:khóo-ke-bó)、田鸡仔(台湾话:tshân-ke-á)、红尻川仔(台湾话:âng-kha-tshng-á)、白面仔(台湾话:pe̍h-bīn-á)、补镬鸟(台湾客家语四县腔:buˋ vog diauˊ)[3],是秧鸡科苦恶鸟属中的一种水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斯里兰卡。[2]繁殖栖息于亚洲南部的沼泽、池塘、沟渠和河岸,从印度、斯里兰卡横跨到中国南部和印度尼西亚,身长约32公分,在上述地区皆为留鸟,筑巢在沼泽植被的干燥地点,一巢约6至7个蛋。


Remove ads
特征
从脸部脖子到胸部皆为白色,而下腹部和尾下覆羽则为红褐色,有长脚趾、短尾巴而嘴和脚皆为黄色,身体两侧则稍为扁平使得更容易穿越芦苇和矮树丛。公母鸟外型相似但亚成鸟就较为灰褐色,雏鸟则为和其它秧鸡科雏鸟一样是黑色。
白腹秧鸡以嘴喙在泥巴、浅水滩中找寻食物或直接目视啄食,也在地上、低灌木和小树丛里找寻食物,主要吃昆虫、小鱼和种子。
许多秧鸡科鸟类习性是相当隐密的,但白腹秧鸡则常大方出现,在清晨和黄昏时会发生"苦啊苦啊"大叫声。
亚种
图片集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