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皮脂腺囊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皮脂腺囊肿(英语:sebaceous cyst)是一历史错误名词,目前泛指两类医学病名:表皮样囊肿、毛发囊肿,这两类囊肿不但都不源自皮脂腺,其囊肿内容物也不是皮脂,而是角蛋白。因此精确来说,这两种囊肿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皮脂腺”囊肿[1]。由于它们的临床表现相似不易分辨,均被泛称为“粉瘤”。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6年9月29日) |
真正源自皮脂腺的疾病称作皮脂腺囊瘤(steatocystoma),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电镜下检查证实囊壁由角质形成细胞组成,囊壁内有皮脂腺小叶,结构为囊性结节[2]。一般不需治疗,囊壁未切除者,常见复发。多发者称为“多发性皮脂囊瘤”,单发者为“单一性皮脂囊瘤”,后者较为少见。
曾有医学专家建议避免“皮脂腺囊肿”这个名词,因为有误导性。然而在现实中,这个名词依旧被用于代指表皮样囊肿或者毛囊囊肿。[3]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