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多比镇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米多比镇久天文20年(1551年)?-宽永10年9月11日(1633年)),日本战国时代筑前国糟屋郡国人领主,为米多比直知之子,幼名米王丸、五郎次郎,通称新蔵人、三左卫门,官称丹波守,异名为虎丹波,在担任立花氏家老后受赐姓“立花”。其妻为立花道雪继女・安武吉子。

事实速览 米多比镇久, 时代 ...
事实速览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
Remove ads

早年生平

家族背景

米多比镇久之先祖以继体天皇的御宇左大臣家宪为起始,受赐“丹治”姓,后裔则略称“丹”姓;其5代孙宫内卿家义继续担任御宇左大臣,受嵯峨天皇赐与大和国涉田领地,其孙丹治武延受阳成天皇之命前往关东武藏国加治乡,成为所谓“武藏七党”之一,被世间称为“丹党”。其后裔移动到九州筑前国糟屋郡米多比山筑起“米多比城”,故而此后称作米多比氏,和荐野氏为同族[9][10]

战国时代的米多比氏大略分为从属大内氏以及大友氏两派系,依照大友氏系米多比氏之“丹治姓米多比氏略系”,祖先为葛原亲王十二代之孙二郎太夫直贞,移住武藏国熊谷领百余町,为四党之旗头,其子次郎直实・小次郎直家跟随源赖朝,直实七代之孙尾张守直经,为备后・石见・安艺三国之目代,到后裔领有筑前国糟屋郡米多比村,自是以米多比为氏,直家十九代之孙为主计头元实[11]

米多比镇久的祖父米多比元实[12]弘治3年(1557年)7月,参加大友家讨伐秋月文种筑紫惟门之战役,于是役战死[11][13]

Remove ads

拒敌建功

永禄7年(1564年),原为大友家家臣的立花鉴载立花山城起兵反叛大友家当主大友宗麟,事前因米多比镇久之父直知对大友家保持忠诚,遭立花鉴载设宴谋杀(另有一说为战死)[14]。此叛变行动于翌年7月4日,在大友家重臣户次鉴连(即立花道雪)和吉弘鉴理等将领活跃下完成镇压,而由于大友宗麟惜其家系下未将发动叛乱的鉴载杀灭,令其继续担任立花山城的东城“井楼岳城”城主,并指派怒留汤直方为立花山西城“白岳城”城主,以作监视。此时,米多比镇久尚未元服,受到主君大友宗麟感念其父祖尽忠战死,而赐予感状,并受赐“镇”字,正式元服后取名“镇久”,继续与其一族担任立花山城的与力众。

永禄10年(1567年)9月5日,立花山城东北方的宗教豪族宗像氏贞进攻立花山城,于饭盛山[15]布阵[16],立花鉴载及怒留汤直方在席内村、团之原两地迎击宗像军,将其击退至赤间山城,此时宗像方将领吉田守致单挑击杀怒留汤久则后逆转形势;同月7日,米多比镇久与一族之荐野增时在领地抵抗宗像军侵攻,因此获授战功感状[17]。8日,宗像军以许斐氏备率兵再度进击至立花山城下的上和白并发动火攻,遭怒留汤直方击退[18];10日,宗像军转攻院内一地,立花鉴载及怒留汤直方则攻入宗像家的领地,并于饭盛山下对战,遭击退[19]

至同年10月22日,荐野宗镇[20]与米多比镇久等率1千五百人兵力反攻宗像家领内西乡、许斐等地,并于福间、田岛、东乡一带采取火攻;当月25日,宗像家臣小樋宗赖镇守冠山城以防备敌军攻势,宗像氏贞则与杉连并、麻生元重率2千人军力,出战福间河原,两军交锋后互相撤退[21][22]

永禄11年(1568年)3月,立花鉴载再次反叛,派出安武民部、藤木和泉守等将率领8百人兵力,袭击米多比镇久及其同僚荐野増时的领地,两人以3百兵力迎击,并于西乡原击退立花军。

新生立花氏时期

新主陪臣

在大友宗麟派出户次鉴连(即立花道雪)等将再次镇压立花鉴载后,于元龟2年(1571年)令户次鉴连转封至筑前的立花山城,并于5月形式上继承立花氏,受任筑前守护代[23][24];此时米多比镇久与同样被立花鉴载谋杀父亲的荐野增时一同成为立花道雪的寄骑与力众。

天正6年(1578年),大友家于耳川大败于岛津家,使得大友家逐渐式微,筑前国人如秋月、原田、宗像、草野等再次发起反叛。天正7年(1579年)3月16日至18日,秋月军出阵至八岳,宗像、原田等将出兵合流,立花道雪派出家臣小野镇幸、米多比镇久、刃连孙九郎、野上连贞、吉田连正原尻镇清、由布惟信、由布惟次[25]、竹迫鉴种、竹迫连种、十时惟由、城户清种等家臣出战,在刃连孙九郎的突击与野上连贞投入并战死下,立花军家臣击败秋月军[26]

生松原之战

天正7年(1579年)7月12日至18日,立花道雪为牵制原田军,又出兵往安乐平城集结小田部及大津留的8百余军力,从海、陆二方面进军至早良郡鸟饲、生松原,与原田亲秀触发第二次“生松原之战”,荐野增时、小野镇幸、十时连贞、东乡三九郎、安东连善、足达连安、后藤种长、后藤连种、米多比弹介、米多比镇久、由布惟时等将参战,小田部镇元、大津留镇忠进行横击,击败原田亲秀;另一方面,原田隆种又分兵击退大津留、小田部军,最终双方各自撤退[27][28][29]

8月13日,立花道雪派出家臣足立连安、小野镇幸、米多比镇久、后藤连种、井手连度、竹迫连种、安东连善、安东连信、米多比弹介、由布惟时、丹亲次等将,率领1千5百人兵力运输辎重,救援食粮不足、镇守大友方柑子岳城的木付鉴实,在14日回程的归途中,于生松原一地遭原田隆种的伏军夜袭(即第三次“生松原之战”),道雪此战在立花山下的远矢原乘轿督战、不在前线,后藤种长、小野正广、北庄正隅(为小野正广的弟弟)、酒井外记、井手口盛广、小串成春、下庄民部、下郡统久、沓挂镇利、佐伯孙六、酒井外记、赤尾带刀、高濑内藏丞、安部右马助、和田七郎兵卫、平川善五郎、大良兵卫、武久将监、大石长右卫门、奈须又市郎、河野图书、卫藤善三郎、河崎喜六、石松扫部助、河野弥七郎、小原长左卫门、圆木惣左卫门等多数家臣于此役阵亡[30][31][32][33][34][35][36]

Remove ads

润野原合战

天正9年(1581年)11月6日,大友宗麟为援助被秋月种实问注所鉴景夹击的家臣朽网鉴康,而命道雪、绍运、宗茂出阵,而立花高桥共率5千人兵力再次对秋月氏领地的嘉麻、穗波一带发动攻势;立花高桥军在收到丰后的大友军将于原鹤一带迎击秋月军的消息后,于回军途中遭到秋月军的上野四郎兵卫、坂田勘解由左卫门实久以及丰前、筑前国人众长野、城井、千手、杉率领约8千骑兵追击。立花高桥军利用地形,于八木山石坂道的大日寺埋伏,于大日寺前的润野原反击敌军后,又往南追击敌人至土师村,大友家臣小野镇幸、荐野增时、大桥京林新田镇实、米多比镇久、和仁统实森下重一等将击杀敌军3百余人,立花高桥军亦损失3百余人,而秋月军的坂田实久等将领共战死7百60人,道雪的军师大桥京林因此在八木山当地建立千人冢;此战为“润野原合战”[37][38][39][40][41][42][43][44][45],而米多比镇久跃马挥枪杀入敌军,击杀敌将原孙九郎[10][9][46][47]

Remove ads

征战立功

天正9年11月12日,宗教豪族宗像氏贞的部分家臣不满早先将部分领地作为色姬[48]的嫁妆封赏立花,趁立花军一面出战秋月军(即润野原之战),一面以由布惟信、荐野增时、小野镇幸、立花镇实、内田镇家、足立连安等立花家臣率8百人兵力,运粮前往兵粮不足、位于筑前东南边境的鹰取城时,联合秋月军于13日半路伏击(即“小金原之战”,立花家称“清水原之战”);此战中,立花家诸将各别讨取敌方将领,足立连安连斩18名敌军,米多比镇久击杀石松新三郎贞景,而由布惟信之子由布惟次也以铁炮狙击敌方大将河津修理进盛长、立下大功,并在之后投入的战斗中身受13处重伤,最后在由布、小野、荐野、内田、十时等立花家臣以背对日光、自高处下山冲阵等兵法上的正确判断,大败宗像方,而其将领吉田贞辰、石松秀兼等人皆被歼灭。由于宗像氏贞发动此役背叛与立花家之间的盟约,触怒立花道雪,两家之间的同盟因此破裂[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

天正10年(1582年)12月22日,米多比镇久随道雪攻入宗像家领地,率一众部下再次立功[62]

天正13年(1585年)3月,在立花道雪与绍运出兵筑后之时,道雪的继承人立花统虎(即立花宗茂)以18岁之龄,率千余兵力守城。秋月种实认为立花山城兵力单薄,便率8千军力进攻,立花统虎决定率5百兵力、兵分三队夜袭秋月军。立花军先以身为家老的米多比镇久率百余名兵力绕至秋月军后方,佯攻秋月家居城古处山城,引诱秋月军部分兵力追击,此时统虎和增时率1百50兵力以火计夜袭秋月军本阵,造成敌军前后混乱甚而自相残杀;另一方面,家老十时连贞也伏兵于森林中,率兵从侧面突入,镇久亦率军绕回夹击,秋月方因此大败并损失3百余人。之后,秋月种实串通身为立花家臣的樱井兄弟暗中谋反,被统虎识破,并平定家族内谋反的两人[63];而种实见内应谋反失败,改以小兵力妨害耕作、破坏农田,皆为统虎击退,秋月军遂放弃攻城、退回领地[64][65][66][67]

天正14年(1586年)8月24日,米多比镇久随立花宗茂出立花山城反击岛津军,25则作为先锋参加高鸟居城攻略战[68][69]。“九州征伐”过后,立花家领受筑后柳川的领地,成为大名,米多比镇久则分封鹰尾城、受领3千5百石俸禄,为立花家五大重臣之一[70]。天正15年(1587年)9月下旬,他率领铁炮骑兵先锋队前往肥后救援佐佐成政,击败隈部亲永军的大将有动兼元(肥后国人一揆・永野原之战)[71][72][73]

Remove ads

出兵朝鲜

文禄庆长之役”爆发后,文禄元年(1592年)7月9日,米多比镇久参与第一次“锦山之战”,援护小早川隆景击灭高敬命;同年8月9日,他在“梁丹山之战”中歼灭再度进攻的南平县监韩楯5百人兵力;当月18日,镇久在第二次“锦山之战”又再次援护小早川隆景击灭赵宪、僧将灵圭、海南县监边应并[74]。文禄2年(1593年)1月26日,“碧蹄馆之战”中,他对战明军朝鲜军的联军[75][9]

庆长2年(1597年)7月25日,米多比镇久防卫唐岛而进行舟船海战[76]。庆长3年(1598年)1月2日,他在“般丹之战”对战明军和朝鲜军的联军;当月4日,镇久参与第一次“蔚山之战”对战明、朝鲜军。9月下旬,他亦参与第二次“蔚山之战”对战明和朝鲜之联军[77];至12月16日,镇久再于“露梁海战”中对战明、朝鲜军。

辗转时期

转仕

关原之战”后,立花家被迫改易,米多比镇久选择照顾立花道雪的遗孀宝树院及遗女、身为立花家女当主的立花訚千代,镇久因此依新主公加藤清正的安排、受领3千石俸禄,于肥后腹赤村的一处阵屋敷中照顾宝树院,并且帮忙打理訚千代的日常事务。

庆长7年(1602年),由于訚千代日日郁闷而先于母亲宝树院去世,宝树院则受到米多比镇久迎接至米多比家的宅邸安养,后于1616年逝世。这段期间,镇久与立花宗茂保持联络,传达许多留在肥后熊本藩的立花家臣们情况[78]。至熊本藩第二代加藤忠广时,由于米多比镇久被卷入加藤家的“牛方马方騒动”,他作为御家事件的证人前往江户幕府进行说明,之后被安置在旧主宗茂所处的陆奥棚仓藩[79]

回仕

在立花家回归柳川大名后,米多比镇久在宗茂再三请求下回任仕官,任家老兼大组头、受领1千石俸禄[78]。镇久育有三子,长子米多比镇信(立花主马、民部少辅、三左卫门)、次子小田部镇教(安太夫、右马助、土佐守)以及三子米多比茂成(采女、七兵卫、源太左卫门)。

次子小田部镇教因为立花家重臣小田部统房无嗣,而过继给统房,镇信以及茂成则成为立花家回归柳川后的重臣和侧近。米多比镇信在宽永元年(1624年)8月于柳川病死[80],三子米多比茂成亦于宽永二年(1625年)8月于江户为宗茂侧近期间病逝[81],而镇久本人则于宽永十年(1633年)逝世,享年83岁,法名“空源院西誉荣镇大居士”,羿月其妻吉子(法号“清竜院”)也随之逝世。

继承米多比氏立花家的镇信之子米多比镇实(河内守、三左卫门)、亦即镇久的嫡孙,在镇信死后担任立花家大组头之一,于宽永十四年(1637年)年爆发的“岛原之乱”中,于12月20日随主君立花忠茂在一次进攻之中担任先锋,斩杀数人后遭到敌方的铳弹乱射中弹战死,时年25岁。此后,米多比家由镇实之子米多比镇俊(三左卫门、丹波)、茂成之子米多比茂辰(出云、七兵卫)之家系延续下去。

付记

米多比镇久与其一族于柳川城的堀割发展也有所贡献,于柳川城南东侧所建造的“米多比”如今被指定为福冈县柳川市文化财、重要景观之柳川百选而被保存下来[82][83]

逸闻

  • 因为镇久为人刚勇果断且耻为人后的个性而成为道雪赏识的武将,与荐野增时一同辅佐道雪,为立花双翼中的副翼(副将)[9]
  • 道雪因为对年轻有为的镇久感到欣赏,便把继女吉子(道雪之妻宝树院与前夫安武镇则之女)嫁给了镇久,并下赐行长大刀,为了回报道雪,每场战争皆亲临战阵,以其骁勇绝伦的武力立下许多殊勋,后被赐姓立花,通称“立花三左卫门”并官称“丹波守”[9][75]
  • 天正13年(1585年),道雪和绍运率军参加筑后远征之时,镇久和荐野增时十时连贞一同和少主立花宗茂守在立花山城,而势力庞大的筑前国人秋月种实则看准道雪和绍运不在,率领8千军力想偷袭夺下立花山城,并且早先安排好内应,让立花家臣中的樱井治部樱井中务兄弟临阵倒戈。就在樱井兄弟商量如何倒戈之时,不巧被镇久耳闻听到,樱井兄弟为怕事迹败露,极力劝诱镇久参加倒戈的行动,镇久为怕打草惊蛇,先假装镇重答应倒戈,随后避开樱井兄弟耳目到达宗茂处报告此事,宗茂听后命令镇久快速封锁各处连结城外的关口,不一会宗茂便以惊人的手段平定此内应之事,使秋月种实计划失败,镇久无疑立下一大忠功。随后镇久担任游击队率百余人实行少主宗茂的夜袭计划第一步,便是由镇久率骑兵往秋月家的古处山城进攻,诱使秋月种实误以为立花全军进攻己方居城而分兵追击镇久,这时立花宗茂荐野增时对秋月军本阵放火使秋月军大乱,镇久又甩开追兵和十时连贞配合宗茂及增时夹攻秋月军本阵,使的秋月种实无功而返[84]
  • 镇久以立花军备队大将的身份参加两度朝鲜战役(文禄・庆长之役)。于文禄之役,镇久在碧蹄馆之战中奋勇骁烈连斩数十名敌人,激战之程度使得自己的军旗甚至染满了敌人的血,至今此军旗仍存在后代家中[9][75]
  • 庆长2年(1597年)9月13日,立花军于朝鲜唐岛(巨济岛松真浦)驻扎,夜晚时分,镇久与同僚麻生外记巡逻海峡之时巧见一处虎洞,洞口还有一只幼虎,镇久为免生乱以一只短铁炮将其射杀,隔日向主君宗茂报告过后,宗茂以‘子虎既然已死,那么亲生的大虎必定会回来报仇,请不要松懈了’为忠告给镇久,果然镇久再赴同一处,发现一只大虎于洞口正因哀而怒,镇久此次则换了把大只的铁炮将其射杀。后年镇久则因为这杀虎的事件而把这二支爱用的铁炮取名为“大虎”、“小虎”、自身也因此而得异名“虎丹波”。二支铁炮[85]以及虎齿[86]如今仍存在后代家中[70][75]
  • 镇久尤善书道,其笔墨被夸赞为“有如倾国姿色之美女”[87]

注释与引用资料

资料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