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粉嶺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粉岭楼村(英语:Fan Leng Lau),又称老围(英语:Lo Wai),是香港新界北区粉岭龙跃头的一条传统客家围村,属于“龙跃头五围六村”之一。该村由彭氏族人于明朝万历年间(约16世纪末)建立,至今仍保留传统围墙、炮楼、风水塘及古朴村屋等历史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粉岭楼村现为香港法定古迹群的一部分,亦为“龙跃头文物径”的主要景点之一,展示本地原居民村落的建筑风貌与宗族文化。
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彭氏家族原居广东龙川,南宋末年迁至香港新界,并于元明时期定居龙跃头一带。粉岭楼村为彭氏最早建立之村落,因地势与风水理想,故名“老围”,即“旧围村”之意。其后宗族人丁繁衍,再分支至附近地区,逐渐形成“五围六村”的聚落网络。
在清代至民国年间,村民主要从事农耕、养殖与山林采集,与邻近村落保持密切联系。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新界现代化与城市发展,不少村民迁居市区或移民海外,但村内仍保留若干原居民家庭,传统宗族活动如春秋祭祖、太平清醮等仍定期举行。
建筑特色
粉岭楼村为典型客家围村,村落以长方形布局建成,四周设有青砖砌筑之围墙,村口设有围门及炮楼。围门楼高两层,檐下悬挂写有“粉岭楼”之牌匾,外墙绘有风水图案及三个白圈,象征天地三才,寓意吉祥安宁。
村前设有风水塘,与背后之龙山构成“前环凤水,后拥龙山”之理想风水格局。村内小巷交错,建筑多为两层高青砖屋,屋檐设有燕尾脊装饰。两座炮楼则位于围村两侧,昔日用以防御盗贼或外敌。

文化活动
粉岭楼村的宗族活动以彭氏宗祠为中心,传统节庆包括元宵节舞龙、太平清醮及秋祭。每十年举行一次大型太平清醮,村民会于村前空地搭建神棚、纸扎城隍及花炮,用以酬谢神明、祈求风调雨顺、族人平安。此活动亦吸引众多旅港彭氏后人与游客回村观礼。
此外,村内尚保留传统节令食品制作如年糕、糯米糍与萝卜糕等风俗,展现客家饮食文化的延续。
保育与现况
由于粉岭楼村的建筑与历史价值备受重视,香港政府已将村内部分建筑物(如围门、炮楼、部分老屋)列为一级或二级历史建筑,并纳入“龙跃头文物径”范围。
虽然村落部分位置曾受城市扩张影响,现时村外环境已见都市化迹象,但村核心区仍维持传统样貌。文物径设有导览图与解说牌,供市民与游客参观。
交通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