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纳萨尔毛派叛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納薩爾毛派叛亂
Remove ads

纳萨尔毛派叛乱(英语:Naxalite–Maoist insurgency)是印度毛主义者(统称“纳萨尔派”)自1967年起在印度东南一带发动的武装叛乱,毛派及其同情者也称为印度人民战争People's War in India)。

事实速览 纳萨尔毛派叛乱 Naxalite–Maoist insurgency, 日期 ...
Remove ads

概述

1946年至1947年的特伦甘纳叛乱给印度的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发生了内部辩论,“安得拉命题”(Andhra Thesis)被提出,安得拉邦的共产主义者敦促印度革命必须遵循中国的方式。1948年6月,“安得拉信”(Andra Letter)发表,强调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人民战争和新民主主义的战略。[5]

1967年,西孟加拉邦纳萨尔巴里爆发纳萨尔巴里起义,起义激励了随后的斯里卡库兰农民起义。由此开始的纳萨尔巴里运动导致了1969年印度共产党(马列)的诞生。其灵魂人物查鲁·马宗达1972年被捕,死于狱中,此后纳萨尔巴里运动步入低潮,印共(马列)陷入一系列冲突、分裂和合并,其中最重要的是1980年成立的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通常称为人民战争集团),发源于安得拉邦淡米尔纳德邦。另一支毛派政党是1969年成立的毛主义共产主义中心,发源于西孟加拉邦。“人民战争集团”和“毛主义共产主义中心”各自吸收和团结了大量印度革命者和革命团体,最终于2004年9月21日合并为印度共产党(毛主义)

1980年代后,毛主义者在印度农村发展,印度政府则进行了节节升级的围剿,从1991年“一月觉醒计划”,2005年“和平行动”,到2009年11月开始的“绿色狩猎行动”,动用军事和准军事力量,制造“假遭遇战”、出资诱降等,配合以信息心理战、情报战、经济战,力求镇压毛派的叛乱。

Remove ads

影响范围

叛乱问题以印度中部的切蒂斯格尔邦,及东部的贾坎德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最为严重。毛派影响地区被称为红色走廊,是现代印度最大的文盲、贫困和人口过剩地区。

人员伤亡

更多信息 年份, 平民 ...

外国势力的介入

今日印度》报导指出,印度境内的毛派团体在中国的协助下建立武器工厂,并在印度东北部的那加兰邦接受中国提供的训练。[1]印度时报》报导指出,巴基斯坦情报机构三军情报局”(ISI)与纳萨尔派合作。[3]另篇报导指出,印度警方声称,中国为纳萨尔派领导人提供庇护,并指控ISI提供毛派份子武器与弹药。[2]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