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圣公会吕明才纪念小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圣公会吕明才纪念小学(英语:Sheng Kung Hui Lui Ming Choi Memorial Primary School,简称吕小、SKHLMCMPS),位于香港香港岛坚尼地城加惠民道31号,是中西区一所全日制基督教男女津贴小学,于1960年创立。
Remove ads
校政管理
- 杨乃舜 先生[1](1960年-1975年)
- 周近智 先生及郑志仁 先生(1975年-1987年)
- 李赐源 先生(1987年-2000年)
- 周何翠珍 女士(2000年-2002年)
- 戴德正 先生(2002年-2006年)
- 吕兆卫 先生(2006年至今)
- 刘坚持 牧师(1960年-1965年)
- 朱哲文 牧师(1965年-1967年)
- 李啸天 先生[1](1967年-1997年)
- 谢振强 先生(1997年-2005年)
- 杨楚杰 先生(2005年-2009年)
- 朱伟基 先生(2009年-2011年)
- 张耀德 先生(1960年-1967年)
- 张国光 先生(1967年-1970年)
- 鲍淑馨 女士(1970年-1981年)
- 曾金发 先生(1982年-1984年)
- 区仕巧 女士(1984年-1989年)
- 陈荣炽 先生(1989年-1993年)
- 林婉仪 女士(1993年-2000年)
- 李穗芳 女士(2000年-2003年)
- 杨楚杰 先生(2003年-2005年)
- 赖洁明 女士(2005年-2006年)
- 王彩娣 女士(2006年-2008年)
- 纪妙玲 女士(2008年-2011年)
- 朱伟基 先生(2011年-2014年)
- 黄秀雯 女士(2014年-2024年)
- 黄玉玲 女士
- 严丽萍 女士
- 郑淑娴 女士
历史
1950年代,香港人口迅速增长,坚尼地城及摩星岭一带木屋林立。[2] 当时正值战后复兴阶段,该区贫困家庭甚多,失学儿童甚众。为令区内适龄学童得以就学,圣公会何明华会督及施玉麒牧师四出筹募经费,后得吕明才基金会慷慨解囊,于坚尼地城加惠民道建立一所小学。由于该校为吕明才基金会所赞助建设的第一所学校,故命名为圣公会吕明才纪念小学,以纪念慈善家吕明才对建校所作出的贡献。[3]
1960年初,吕小校舍竣工,同年3月1日正式开课,初期设有上下午校共48班,学生总数逾2,000人,为摩星岭及坚尼地城基层儿童提供就学机会。
2006年,为配合教育局推行小学全日制,吕小由上下午校逐步改为全日制,并于2012年全面改为全日制,每级设4班,合共24班,学生总数约630人。[4]
校舍
学校校舍位于坚尼地城西部的加惠民道,依山而建,背靠摩星岭,前临硫磺海峡。校舍连地下及天台共有8层,其中地下为礼堂、一楼设有校务处、四楼设有电脑室、音乐室、小卖部及创科教室、五楼设有视觉艺术室、六楼全层为圣路加堂、天台设有体育场及校园电视台,课室及教员室则遍布一楼至五楼各层。由于学校位处山坡,学校的地下及四楼均设出口连接加惠民道。
校友
资料来源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