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艾格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艾格理(德语:Hans Egli,1929年4月19日—2013年12月13日),白冷外方传教会神父,并研究排湾语、长滨文化。
生平
艾格理为1929年4月19日出生于卢塞恩布尔根施托克,1949年加入白冷会,1955年晋铎,1956年被派往日本传教,1963年前来台湾先学习中文,此后在台东丰里堂区[1]。台湾日治时期时台湾天主教传教工作,均由道明会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往在中国服务的外籍天主教人士,纷纷转至台湾,以西台湾为优先,由于原于黑龙江省为基地的白冷外方传教会较后到,所以至偏僻的台东县[2]。
艾格理1964年到台东白冷会青年中心担任主任后,常搭船前往兰屿,用相机记录达悟族[3]。他能与用日语与原住民沟通,原来只喜欢摄影,到知本天主堂工作后,发现有位德国神父留下的卑南族资料很珍贵,让他对人类学展开兴趣[2]。1967年9月25日,他与宋文薰为首的台湾大学暑期考古挖掘队先至鲤鱼山考古[4]。
至1969年,艾格理在台东掘出及寻获已到一千三百五十五件石器、陶器、骨器等古物[5]。这些陈列于他所管理的天主教青年中心二楼,一方面供他作为考古研究的材料,同时也让前往该中心的青年学生们参观[6]。然而在1969年1月底,因为邻近的八仙洞遗址发掘工作引发的社会关注度,时任总统蒋介石通过秦孝仪下令台湾省政府立刻派员没收艾格理研究与维护的文物,同时中国时报与联合报连日指控其盗窃国宝与先民遗物,并通过教育部命令限制外籍人士参与未来台湾的考古发掘。[7]他曾返回瑞士修读人类学硕士,但待他拿到学位返台湾,已经无法再从事考古学工作,于是转向语言学、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调查工作[2][8]。于1992年返回瑞士[9]。
艾格理用以德语写排湾语著作,却被认为没有学术价值,受此刺激的他再回瑞士修语言学博士。记者王蜀桂有感于戒严时台湾的外籍神父对于原住民语言的贡献被隐没,于是自1992年3月底就开始访问这些神父,首先就由艾格理开始,到1995年3月23日到博利亚神父为终,报导了孙国栋、周重德、温知新、温安东、彭海曼、巴义慈、吴叔平、明惠铎、蔡恪恕、裴德、杜爱民等神父。[2]
2005年11月10日,台东县文化局长林永发面见艾格理,以求出版艾格理《兰屿之旅》专书、排湾族辞典资料[10]。
Remove ads
著作
- 艾格理. 蘭嶼之旅. 中华彩色印刷公司. 1983.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