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艾瑞克 (歌剧魅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艾瑞克(英语:Erik),也被称为歌剧魅影(英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剧院之鬼(英语:Opera Ghost),或魅影(英语:The Phantom),是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于1911年出版[2]小说歌剧魅影》(法语:Le Fantôme de l'Opéra,英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同名角色,也是其小说的各影视改编作品的主角和反派。外貌形象以安德鲁·劳埃德·韦伯音乐剧版中,右脸带着半张面具的魅影[注 1]最为人所知。

事实速览 艾瑞克 Erik, 创作者 ...
Remove ads

原著小说

原著小说中,艾瑞克有天生的缺陷[3],其一是脸部畸形、长得像骷髅头。小时候母亲因害怕他的脸而要他戴着面具[4][5]。他充满才华,精通建筑、机关、音乐、魔术等技艺[4][3],却因可怖的外貌被人排斥,总是戴着面具、离群索居。有一段时间他四处流浪,一度来到波斯,得到苏丹赏识而成为波斯皇宫的一名弄臣[4]。艾瑞克在此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华,打造了许多用以取悦苏丹宠姬的建筑与机关,其中包括了许多残忍的陷阱与刑具,并在此结识了一生中唯一称得上是朋友的宫庭侍卫长波斯人[4](英语:The Persian)。然而艾瑞克最后因故惹怒了苏丹,几乎被杀,所幸蒙波斯人之助才得以逃回故乡法国。回国后的他承包了巴黎歌剧院的工程,建造期间借机在歌剧院的地底湖处替自己盖了隐密的住处[4]。落成之后,他因通晓剧院各处的暗门、机关而来去自如[6][7]。他平时大多在作曲[8][9],也常插手剧院的管理事务、人事安排。他要求剧院经理付他“薪水”,甚至在剧院拥有私人五号包厢[10]。如果事务安排不合他的意,他会写黑函恐吓剧院经理[4][11][12]、四处整人[13][14][15],例如在排演时让布幕掉下来砸到人[16]。当警告不被理会,或看某人很不顺眼时,他甚至动手杀人[17][18][19]

后来,歌剧院来了一个新的女伶,克莉丝汀·戴耶英语Christine Daaé(法语:Christine Daaé),艾瑞克不知不觉爱上了她,每天跑到她厢房的暗门后教她声乐技巧[4]。克莉丝汀一直以为那个声音是父亲生前提过的“音乐天使”而不疑有他[20][21][22]。后来克莉丝汀的儿时玩伴勞爾·夏尼子爵(Viscount Raoul de Chagny英语Viscount Raoul de Chagny)出现并追求她[4][23],艾瑞克则想尽办法要拆散他们。经过各种算计、设下陷阱,艾瑞克抓住子爵,拿子爵的生命当筹码,威胁克莉丝汀和他在一起[4][24]。但等到克莉丝汀为了子爵而答应后,艾瑞克反而悟得了真爱的意义,放走他们,不久悲伤而死[4]

Thumb
朗·钱尼饰演[25]的魅影,1925年电影。
Thumb
查尔斯・丹斯饰演[26]的魅影,1990年电视电影。一般认为此版本的魅影相较于其他的更有人性。
Thumb
杰拉德·巴特勒饰演[27]的魅影,2004年电影。
Remove ads

改编版本

1925年同名默片版的剧情基本上和原著相同,除了艾瑞克最后试图强行带走克莉丝汀但失败,被追捕他的暴民殴打致死。此版的版权已进入公开领域。

1986年音乐剧版和以前者为基础改编的2004年电影版中,魅影只有右半边脸畸形,因此只戴半张面具[28](为了舞台效果的设计),后来则不知去向。

1990年迷你电视电影版英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miniseries)(直接改编自小说,和韦伯的音乐剧无关)[29][注 2]的艾瑞克为前巴黎歌剧院经理的私生子,最后被警察围捕时不愿意被活捉,暗示父亲枪杀了他。一般认为这个版本的艾瑞克比其他的更有人性。后来这个版本改编成音乐剧《魅影》(Phantom),1991年首演于德州。

2010年的音乐剧原创续作《爱无止尽》(英语:Love Never Dies)故事背景是1986年音乐剧背景的十年后,作者劳埃德·韦伯表示“这不是续集,是独立的故事”[30](歌剧魅影的粉丝普遍认为这是“官方同人”)。故事中,艾瑞克消失后来到了美国曼哈顿,与克莉丝汀再度相遇。

Remove ads

备注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