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芭本海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芭本海默
Remove ads

芭本海默[1](英语:Barbenheimer[2][3][注 1]是于2023年兴起的网络迷因,起源于两部截然不同风格的电影《Barbie芭比》和《奥本海默》。这两部电影于2023年7月21日在美国加拿大同步上映前[7],开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该词是这两部电影标题的混成词[8]

Thumb
标示放映时间的美国电影院招牌(上)、芭比娃娃与其创作者之一(左)和罗伯特·奥本海默(右)

其中《Barbie芭比》是由葛莉塔·洁薇执导,讲述时尚玩偶芭比娃娃奇幻喜剧,而《奥本海默》则由基斯杜化·诺兰编导,是一部描述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曼哈顿计划,开发第一批核武器传记惊悚片[9] 。由于两部电影风格迥异而引发了网络用户的喜剧反应。Polygon将这两部电影描述为“极端对立”[10],而《综艺》则称这个现象为“今年最重要的电影盛事”。[11]

两部电影之间的同档竞争英语Counterprogramming_(film_distribution)使“芭本海默”现象成为网络迷因。两部电影同时还面临来自演员汤·告鲁斯的友好竞争;汤·告鲁斯购买了两部电影的票,并且他自己的电影《不可能的任务:致命清算 第一章》在两部电影上映时仍持续在影院上映。[12]在上映日期即将到来时,许多人建议将这两部电影视为二部联映英语Double feature观赏,并且两部电影的演员们也鼓励观众在同一天观赏两部电影。对于观影顺序进行了讨论,绝大多数建议先看《奥本海默》,然后再看《Barbie芭比》。这两部电影都受到评论家的大致正面评价。[13][14]两部电影当前均获得好评并超出票房预期。虽然“芭本海默”起初只是对两部电影差异所产生的玩笑,但一些媒体评论员指出了它们一些相似之处。[15]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两部电影共收获21项提名,其中《奥本海默》以13项提名领跑提名名单,《Barbie芭比》芭比获得7项,同时两部电影一同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16]。最终《奥本海默》拿下最佳影片在内的7项大奖,《Barbie芭比》只获得1项最佳原创歌曲奖[17]

Remove ads

历史

背景

Thumb
葛莉塔·洁薇(《Barbie芭比》导演)
Thumb
基斯杜化·诺兰(《奥本海默》导演)

2020年底,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电影业的影响华纳兄弟影业的母公司华纳媒体宣布将原定于2021年上映的17部电影全部独家在其串流媒体平台HBO Max上发行。然而,这项决定在2020年12月引来导演基斯杜化·诺兰的严厉批评。自2002年的《白夜追凶》以来,诺兰的电影一直由华纳兄弟发行。在接受《好莱坞记者》的采访时,他表示:“我们业界的一些重要电影制片人和最重要的电影明星,在前一天晚上还以为他们是在为最伟大的电影工作室工作,但醒来时却发现他们是在为最糟糕的串流服务工作。”他还表示华纳兄弟“甚至不理解他们失去了什么,这个决定‘在经济上毫无任何意义’。”[18][19]

在与多家电影公司会面后,诺兰于2021年9月宣布他的下一部电影《奥本海默》将由环球影业代理发行,而不是华纳兄弟[20]。次月,环球影业宣布《奥本海默》将于2023年7月21日上映。[21][22]

根据2020年12月的宣布,华纳兄弟原本计划将《土狼大战阿克米英语Coyote vs. Acme》定于2023年7月21日上映。[23]然而,在2022年4月,华纳兄弟已成为华纳兄弟探索的子公司,宣布电影《Barbie芭比》将在同一日期上映,进一步与《奥本海默》竞争。[24][25]诺兰对华纳兄弟的分歧被视为主要原因[26],尽管后来华纳兄弟的新领导人迈克尔·德卢卡英语Michael_De_Luca和帕梅拉·阿布迪表示他们希望与诺兰和解。[27]票房专家则质疑,若果真希望重建与诺兰的关系,为何不推迟《Barbie芭比》的上映日期。[28]

内部人士猜测,华纳兄弟决定在诺兰偏爱的7月中旬上映《Barbie芭比》这部长期开发的电影,可能是对诺兰离开华纳兄弟的报复。自从《黑暗骑士》开始,除了《星际效应》(由派拉蒙影业在美国和加拿大发行,由华纳兄弟在国际市场发行)和《TENET天能》(原定于2020年7月17日上映,但因COVID-19疫情推迟)之外,诺兰的电影一直在7月中旬上映。[29]

据报导,诺兰对华纳兄弟将《Barbie芭比》排定在《奥本海默》的上映日期上感到不满。[29][30]尽管如此,当被《内部人士》问及他与华纳兄弟的破局是《Barbie芭比》上映日期的原因时,诺兰笑着表示他“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并补充说现在影院有“一个拥挤的市场,有许多不同的电影......而我们这些关心电影的人对此感到兴奋。”[29][30]在被IGN问及两部电影是否共享同一上映日期时,诺兰继“拥挤的市场”形容后表示“这是好事”。[31][32]

Remove ads

芭比与奥本海默

Thumb
两部电影的标题设计

芭本海默现象被视为一种同档竞争英语Counterprogramming_(film_distribution)的行销策略,意即在同一天上映风格截然不同的电影,以吸引被忽视的观众群体。[33]环球影业早在2002年就成功地使用这种策略,当时他们在科幻续集《星球大战前传II:复制人侵略》上映的同时,推出了喜剧电影《非关男孩[34]。后者成为当年英国电影中首映最亮眼票房的电影之一,最终票房收入超过1.3亿美元。[35]

男性杂志GQ观察到这种现象通常在假日季节英语Christmas_and_holiday_season发生,例如2022年的《阿凡达:水之道》和《鞋猫剑客2》,并将夏季比作一场“全胜或全输的激烈竞赛”。同样在2022年,夏季电影《壮志凌云:独行侠》和《开心汉堡店》也进行了同档竞争。在先前档期上映的《不可能的任务:致命清算 第一章》的主演演员汤·告鲁斯则在此期间积极宣传他的电影,以竞争《奥本海默》的三周IMAX独占期,同时利用《Barbie芭比》在非IMAX屏幕播映的电影档期。

《Barbie芭比》的《奥本海默》的上映日期,与2008年7月18日同日上映的两部电影有相似之处:一部是同由诺兰执导的超级英雄电影《黑暗骑士》,由华纳兄弟发行;另一部是改编自ABBA歌曲的舞台音乐剧,由环球影业发行的电影《妈妈咪呀!》。[36]

网络用户注意到两部电影的对比,并在Twitter上贴出梗图。在Etsy上,有设计师创作了基于芭本海默现象的商品。早期的设计直接使用电影的标志并将它们并排,而后期的版本使用了受《Barbie芭比》启发的“芭本海默”标志。还有几个推文提到了洛杉矶帕西菲克帕利塞兹的薛伯特豪宅,这两座相邻的房子以其中一座黑色的外观和另一座粉红色的外观而著称。[37]

两名达拉斯的视频编辑卖出了价值14,400美元的芭本海默衫。[38]许多商家也关注了这种现象,华盛顿州奥林匹亚的一家巴恩斯诺贝尔书店在TikTok上展示了“芭本海默起始套装”,并获得了3万个赞。[39]

行销

两部电影的行销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据估计,《Barbie芭比》的行销费用约为1.5亿美元,而《奥本海默》的行销费用约为1亿美元,《Barbie芭比》的行销采用了各种身临其境的合作伙伴关系和相关产品,包括粉红色的XboxCrocs的服装,以及可通过Airbnb预订的真实芭比梦幻屋英语Barbie_Dreamhouse。而《奥本海默》采取了较为低调的方式,通过预告片和线上倒数计时至第78次核爆发生的周年纪念日,来培养观众的兴趣。[40]

《Barbie芭比》在2023年7月12日在伦敦举行了首映礼,[41]而《奥本海默》采则在翌日举行了另一场首映礼;[42]而在7月14日,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和广播艺人联合会(SAG-AFTRA)宣布了罢工行动,有效停止了任何涉及该工会成员的宣传活动。[43]《Barbie芭比》的主演玛歌·罗比在电影伦敦活动时,接受天空新闻台记者的采访时表达了对这一行动的支持。[44]尽管《奥本海默》的伦敦首映礼提前一小时举行,但电影的演员们仍在放映期间支持罢工行动而提前离场。[45][46]

SAG-AFTRA主席法兰·德瑞雪后来声称电影公司“欺骗”工会,让工会同意为续约谈判延长12天,以继续宣传暑期电影。[47]

Remove ads

双片连映

许多好莱坞名人和网络用户将这两部电影视为双片连映英语Double feature[48]。《Den of Geek英语Den of Geek》上的克里斯·法尼尔在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两种观影顺序的优点。他认为先看《Barbie芭比》,然后再看《奥本海默》“这会让你感到沮丧、困惑,并且比以往更加意识到你的生命可能随时被完全无法控制的力量夺走。”他结论道,观众应该按照以下顺序观看:韦斯·安德逊的《小行星城》(2023)、《奥本海默》和《Barbie芭比》,这样观众在看完后两部电影之后,对《小行星城》的结尾信息会有更好的理解。[49]

影响

票房

根据预测,《Barbie芭比》在首映周末的票房收入预计为9500万至1.25亿美元[50][51],而《奥本海默》则预计为4500万至5000万美元。在上映前两周,AMC电影院宣布已有超过20,000名AMC Stubs会员预订了同一天两部电影的电影票,并从7月7日至7月10日期间看到购买双重特映票的人数增加了33%。[52][53]7月17日,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了40,000名会员。[54]维尤国际英语Vue_International表示,近五分之一的《奥本海默》观众同时购买了《Barbie芭比》的电影票。[55]

上映后,两部电影的表现超出了票房预期。[56][57][58]在美国和加拿大,《Barbie芭比》在星期四的首映场次获得了2230万美元的票房,而《奥本海默》获得了1050万美元。这是两部电影在同一周末首映场次中首次各自突破1000万美元票房。包括首映场次在内,两部电影在首日分别获得7050万美元和3300万美元的票房,这使得周末票房预测上调为1.6亿美元和7700万美元。

两部电影的最终首映周末票房分别达到1.62亿美元和8240万美元。芭本海默被认为促进了对这两部电影的兴趣,并在周末总共卖出了1850万张电影票(其中《Barbie芭比》占52%,《奥本海默》占27%),总计1850万人观影。[59][60]此外,有490万美元的《奥本海默》票房,来自于原本想观看《Barbie芭比》因场次售罄而改看的观众。[61]IMA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盖尔方德称这个周末是一个典范转移,此指《奥本海默》从740个IMAX银幕中获得约3500万美元的票房。[62]

然而,《奥本海默》的开片票房未能超越《脑筋急转弯》的9040万美元,后者以该成绩成为影史周末票房最好的该周亚军电影。[63]芭本海默带领了在7月21日至23日的周末总票房达3.108亿美元,成为历史上第四大国内周末票房,仅次于《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2019年4月26日至28日,4.02亿美元)、《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2018年4月27日至29日,3.14亿美元)和《星际大战:原力觉醒》(2015年12月18日至20日,3.13亿美元)。[64][65]

更多信息 标题, 总票房 ...
Remove ads

电影业反应

汤·告鲁斯Twitter上发布了一条推文,上面他举著《Barbie芭比》和《奥本海默》的电影票,并与《不可能的任务:致命清算 第一章》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奎里一起称这两部电影为双重特映;在《壮志凌云:独行侠》取得成功后,克鲁斯一直在经济上支持院线票房业,史提芬·史匹堡则称克鲁斯“挽救了好莱坞”[70]葛莉塔·洁薇和《Barbie芭比》的主演玛歌·罗比也加入了克鲁斯的电影马拉松,并举著《奥本海默》的电影票[71]。克鲁斯计划先看《奥本海默》,然后再看《Barbie芭比》。[72]在《AIR》的首映礼上,同时身为该电影主演和《奥本海默》主演的麦·戴蒙对《浮华世界》表示,观众可以在一个周末看两部电影。[73]

在洛杉矶《Barbie芭比》的世界首映礼上,葛薇和伊萨·雷进一步支持了双重特映的概念,瑞表示“我喜欢这种团结,尽管有些人试图将我们对立起来,但现在这变成了一个双重特映的局面”。[74]在接受《先锋报》的采访时,《奥本海默》主演席尼·墨菲也支持这一现象,并称:“我的建议是让人们在同一天看这两部电影。如果它们都是好电影,那么这就是电影业的大收获。”[75][76],在《Barbie芭比》的伦敦首映礼上,罗比表示她希望让墨菲签一件芭本海默的T恤。[77]

Remove ads

分析和评论

经济学人》指出,《Barbie芭比》和《奥本海默》这两部电影体现了现代电影业的一些怪异之处,《Barbie芭比》是一部IP驱动的电影,预计在开片周末的票房收入将是《奥本海默》的两倍,而《奥本海默》则是一部独立电影。该报纸还得出结论,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朝鲜核子武器发展引起国际核焦虑英语Nuclear_anxiety的背景下,观众比起看《奥本海默》这样的现实主义戏剧电影,更不愿意看《Barbie芭比》这样的逃避现实的喜剧电影,这让人想起美国电影历史上类似的情况。[78]Comscore的高级媒体分析师保罗·德加拉比迪安认为“芭本海默”现象是前所未有的。通常,两部重要电影的同时发布会相互竞争,但在“芭本海默”的情况下,它们会是“相加和互补”的。他认为这种现象将吸引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年长观众通过评论文章和收听广播来了解《奥本海默》,而《芭比》则会在开片周末吸引大量观众,因为它的“恐怕错过”因素“将是极高的”。[79]

作家亚历克斯·比灵顿在《FirstShowing》的文章中比较了两部电影的哲学性,引用了它们中所存在的概念,如存在主义马塞尔·普鲁斯特,以及两位主人公如何类似于地穴寓言中所发现的真理。[80]斯拉沃伊·日泽克在《新政治家》中认为,这两部电影都有主要角色试图逃离幻想,揭示更深层次的现实,却发现他们的现实本身是相对于幻想而存在的。[81]

尽管这个网络笑话最初是对这两部电影看似不同的提及,一些作家指出了重要的相似之处。包括诺兰和格尔维希都是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导演,电影拥有大型明星阵容,并且它们都是由夫妻档制片公司制作。[82]评论家达伦·莫尼在《The Escapist》的文章中也发现了这两部电影之间的相似之处,指出两部电影“都涉及想像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想法开始在物质世界中显现时会发生的事情。在两种情况下,结果都是基本上可怕的,尽管这些电影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83]《华盛顿邮报》的索尼娅·拉奥指出这两部电影分享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性的堕落性”。[84]

在《华盛顿邮报》的另一篇文章中,泰勒·奥斯汀·哈珀写道,这两部电影都探讨了人类世的理论概念,即人类的影响所定义的地质时代:“尽管它们表面上有所不同,但两部电影都讲述了20世纪的核心理念:加速的军国主义和无节制的消费,哈珀写道,“这些理念可能会以塑料和铀的遗留痕迹在我们脆弱的星球上存留下来。”[85]

美联社的杰克·科尔对《Barbie芭比》和《奥本海默》的票房收入进行了分析,指出它们的成功可能表明观众希望电影更加原创,这是在《闪电侠》和《夺宝奇兵:命运轮盘》票房失利后,观众比起“票房炸弹”还更为向往的结果。[86]

日本反应

更多信息 Nick | ニック ...

In an attempt to get Americans to see why Japan finds Barbenheimer offensive, Japanese twitter has taken to making 9/11 jokes - completely misunderstanding that Americans love 9/11 jokes.


日本的推友开起了9/11的玩笑,试图让美国人理解为什么日本人会觉得芭本海默很冒犯──但他们完全不理解美国人很喜欢开9/11的玩笑。

2023年8月1日[87]

芭本海默在日本引起了显著的负面反应。《Barbie芭比》的官方推特账户转发一张带有原子弹蘑菇云的“芭本海默海报”,这一举动在日本国内引起强烈的蔑视和批评声浪。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核袭击的国家,而芭本海默的出现适逢8月6日的原爆纪念日,将这样的图像放在轻松的背景下则引起舆论批评,同时社群网络上也有人发起抵制芭比海默的主题标签“#NoBarbenheimer”。[88][89]

由于日本非常重视原子弹所带来的破坏和阴影,并认为这些符号不适合用于休闲或喜剧的用途,基于争议的加剧,华纳兄弟日本公司则于7月31日发表了官方声明,对事件表示深切的遗憾并真诚地道歉。[87]华纳兄弟的声明并未平息舆论风波,日本的社群媒体上开始流传将《Barbie芭比》的元素糅合九一一袭击事件相关画面的合成图片,被解读为对这个迷因的反击。[89]然而,对许多美国的网友而言,此举并未起效。根据《NME》的报导,九一一事件相关的幽默英语Humor based on the September 11 attacks在美国确实是很常见的玩笑。[87]

《芭比》于2023年8月11日在日本上映,即长崎市原子弹爆炸78周年两天后。然而,《奥本海默》并未计划在同一天上映,但后来决定于2024年上映。[90]

Remove ads

获奖记录

影奖季前夕,《综艺》和“IndieWire”预测两部电影会成为奥斯卡金像奖的有力竞争者,其中有几个奖项有望共同入围[91][92]。最终在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奥本海默》以13项提名领跑,《Barbie芭比》获得8项,两部电影共同入围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六项大奖[93]。最终《奥本海默》以7项得奖成为大赢家,《Barbie芭比》只拿下一个最佳原创歌曲奖[94]

至于其他颁奖典礼,两部电影均领跑第81届金球奖提名名单,其中《Barbie芭比》拿下9项,《奥本海默》拿下8项[95]。最终《奥本海默》拿下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等五项大奖,《Barbie芭比》只拿下电影和票房成就奖及最佳原创歌曲两项大奖[96]。在第29届影评人票选奖上,两部电影也领跑提名名单,其中《Barbie芭比》以18项大奖打破奖项历史纪录,《奥本海默》拿下13项,追平尤格·蓝西莫执导的维多利亚时代黑色幽默作品《可怜的东西[97]。最终《奥本海默》拿下8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赢家,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Barbie芭比》稳取6项大奖,包括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喜剧电影,演员亚美莉卡·费雷拉拿下“#SeeHer”奖。两部作品还领跑第30届美国演员工会奖,分别获得4项提名[98]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