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萨摩号战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薩摩號戰艦
Remove ads

萨摩さつま)是大日本帝国海军萨摩级准无畏舰的一号舰,得名自今属鹿儿岛县萨摩国。本舰是日本第一艘国产战舰,虽然未正式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其仍于1914年时带领一个海军分舰队前往占领了数个德国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在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范之下,萨摩号战舰于同年度被解除武装,后于1924年作为靶舰被击沉。

事实速览 萨摩 さつま, 概况 ...
Remove ads

背景

日俄战争时,大日本帝国海军提出了《1904年战争海军补充计划》的整备方案,并于同年下订了萨摩级战舰[1]与先前的香取级前无畏舰不同,萨摩级战舰日本海军首次向国内造船厂订购的战舰。不过,萨摩号战舰仍然使用了许多进口的外国制零件。[2]该级战舰原先计划搭载12吋舰炮(305毫米)作为主要武装,但后来却因为日本国内缺乏如此大口径的舰炮,同时为了减低建造费用,因此将12吋舰炮的数量减至仅有四门。[3][2]

设计与概述

Thumb
萨摩号战舰的手绘右视与俯视图。

萨摩号战舰全长146.9米,最大宽度25.5米,正常吃水深度为8.4米。正常装载的情况下,萨摩号战舰的排水量可达19,683公吨。其舰上官兵数依状况不同而有异,可能为800人至940人不等。[4]

萨摩号战舰采用20座宫原式混烧锅炉,驱动两具船用蒸汽引擎,并带动两只螺旋桨作为推进动力;燃料则为煤炭重油。两具引擎理论上共可输出17,300匹马力(12,900千瓦),并可达到18.25节(每小时33.8公里)的最大速度。在实地测试中,萨摩号的动力套件共输出了18,507匹马力(13,801千瓦),速度亦达到18.95节(每小时35.1公里)。[4]舰上携带的燃油与煤炭可供给该舰以10节(约每小时19公里)的航速行驶约9100海里(约16,900公里)。[5]

萨摩号战舰装备了四门装载于两个双联装炮塔上的41年式45倍径12吋舰炮,舰体前后各两门。[4]41年式舰炮最远可将重386公斤的穿甲弹发射至22,000米外。[6][7]次要武装包含六个搭载41式10吋舰炮的双联装炮塔,舰身左右舷侧各三个炮塔。[5]由于该舰的次要武装口径大于9吋(229毫米),因此萨摩号被认为已达准无畏舰的标准。[4]

萨摩号装备了12门41年式4.7英寸40倍径速射炮,安装于舰体的左右舷侧。[5]舰上也装载了四门QF 12磅40倍径速射炮以及四门QF 12磅28倍径速射炮。[4]此外,萨摩号还配有5具18英寸(457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舰身左右各两具,另一具则位于船尾。[5]

萨摩级战舰水线装甲带均装有克虏伯式接合装甲,其最大厚度可达9英寸(229毫米)。装甲厚度越往舰身前后两侧延伸越为薄弱,至舰尾附近仅有约4英寸(102毫米)的装甲保护。[3]炮塔装甲的平均厚度为为6英寸(152毫米)。[4]炮座装甲为7~9.5英寸厚(180~240毫米)。主炮塔装甲的最大厚度可达8英寸(203毫米)。甲板装甲为2~3英寸厚(51~76毫米),司令塔则有约6英寸的装甲防护。[3]

Remove ads

建造与服役生涯

萨摩号战舰得名自日本古代的令制国萨摩国[8]该舰于1905年5月15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铺设龙骨[3]后于1906年11月15日在明治天皇、海军大臣与其他政府高官的主持下举行下水典礼,[9][10]并最终于1910年3月25日完工。[4]萨摩号下水时是当时全球吨位最重的战舰。[9]

1911年8月5日,萨摩号战舰的一门12吋主炮在一场炮术演习中因未能正常击发而诱发了膛炸。一段时间后,修复人员试图开启主炮后膛以检视受损状况,但这个举动却再次引燃膛室内残余的推进火药,并引发爆炸;此次意外共造成16位修复人员与数位军官殉职。[11]

该舰于1912年9月22日因台风侵袭而轻微受损。[12]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萨摩号被编入第一分遣舰队。[5]该舰后来被重编入第二南海舰队,并在舰队中担任海军中将松村龙雄(まつむら たつお)的旗舰,后于1914年10月参与了夺取加罗林群岛帕劳群岛的行动。[13]

萨摩号于1915年重返第一分遣舰队,后于1916年进入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升级。[5]该舰在战争中的不明时间点被加装了2门QF 12磅高射炮。[3]

1922年,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范下,萨摩号战舰被解除武装,并于翌年9月20日除役,随即转为靶舰。该舰于1924年9月7日在东京湾附近的房总半岛陆奥号战舰长门号战舰击沉。[4]

脚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