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苏伊士以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蘇伊士以東
Remove ads

苏伊士以东英语:East of Suez)是19世纪联合王国政治军事术语,指的是“苏伊士东方区域”。[1]苏伊士以东一词最早起源于1890年,在不列颠属印度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的著作《曼德勒》英语Mandalay (poem)中提及,后又在1907年美利坚合众国作曲家Oley Speaks改编成歌曲,名为《曼德勒之路》英语On the Road to Mandalay (song),这首曲也是Oley Speaks的成名曲之一。[2][3]

Thumb
苏伊士以东的具体范围

历史

19世纪

1869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欧洲国家无需绕行好望角的长途航程,就能抵达远东贸易,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1882年,联合王国入侵并占领埃及赫迪夫国,控制了埃及领土,并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同管理苏伊士运河。[4][5]

随着埃及被联合王国殖民,运河和运河以东的帝国哨所军事基地不列颠殖民帝国具有真正的战略价值,其军事基础设施利用苏伊士运河往来地中海红海运往帝国在亚洲的领土,使帝国在亚洲的统治得以长期维持。[6]

20世纪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崇高国协约国签订《色佛尔条约》奥斯曼崇高国被肢解,联合王国依据国际联盟的托管协定,展开了对中东托管地的占领。

1942年大日本帝国占领新加坡,并在南海击沉了威尔士亲王号战舰(HMS Prince of Wales)反击号战斗巡洋舰(HMS Repulse),苏伊士以东的存在因此大幅削减,也为日后亚洲去殖民化埋下了深远的影响。[7]

1947年印度分裂,不列颠殖民帝国统治下的不列颠属印度解体,分为了印度联邦巴基斯坦联邦,苏伊士以东的军事影响因此几乎不付存在,帝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也大受影响。[8]

1956年11月埃及共和国总统纳赛尔·海珊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引发联合王国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不满,因此与以色列国组成三国联军入侵埃及,西奈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以色列、联合王国与法兰西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作为三国盟友的美利坚也不满这次的行动,他们将联合王国与法兰西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利坚总统德怀特·艾森豪直接致电联合王国首相安东尼·艾登施压。经济上,美利坚政府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浮动并贬值15%,同时否决联合王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亦停止向联合王国与法兰西的经济援助。此外苏维埃联盟也插手了这场战争,对两国展开制裁,甚至警告联合王国与法兰西两国,必要时苏维埃联盟将动用核武器威摄。在美利坚与苏维埃的施压下,三国被迫撤离西奈半岛,埃及收回对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这场战争使非洲去殖民化浪潮大幅加快,联合王国与法兰西等老牌殖民帝国殖民体系受到毁灭性重创,标志着殖民帝国的终结。[9][10][11]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