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屿弹药本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屿弹药本库,又称为渔翁岛弹药本库,是位于澎湖西屿内垵村的一处地下洞窟式弹药库军事遗迹群,于2010年11月23日登录为澎湖县县定古迹。

事实速览 西屿弹药本库, 别称 ...

历史

日本于1895年3月攻占澎湖后,设立澎湖岛要塞(今陆军澎湖防卫指挥部)将澎湖多数区域划为要塞地带。根据《澎湖岛要塞防御要领书》所规划,由筑城部澎湖岛支部工程的12座堡垒炮台设施,于开始在1900年(明治33年)起工,除了在众炮台地带设有弹药支库及炮侧库外,更择交通便捷、地点隐密之处,设置能储备大量弹丸及火药以供随时支应各炮台火力,以发挥制敌效果的弹药本库,其中除了西屿弹药本库外,在澎湖地区周围则规划红木埕弹药本库、大山弹药本库及大山临时火药库、鸡舞坞弹丸本库库等,共五座弹药库。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军接收日军留下的物资、建物,将此弹药本库称为“牛心湾弹药集积所”。[1],2010年11月23日,澎湖县政府将西屿弹药本库登录为澎湖县县定古迹,起对其军事设施展开调查与保存,并进行土窟式清凉弹药库、洞窟式单窟干燥弹药库、洞窟式双窟干燥弹药库的大型修复工程[2] ,2021年则以“西屿弹药本库军事文化园区”之名开放游客参观。[3]

Remove ads

设施

如今的洞窟式单窟干燥弹药库、洞窟式双窟干燥弹药库,在日治时期时被列为“炮侧库”或“炮具库”,双层墙体穹窿结构,先于山腹岩盘上,挖出一个圆拱形的山洞,用混凝土块堆叠成外库结构,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内库空间,为满足恒温、恒湿的要求,且为储存无烟火药而设计,另外在弹药库内的温湿计,旁边墙体布满铜片,能够有彻底隔绝电磁脉冲与湿气的效果。

另一土窟式清凉弹药库属于地上建筑,外墙由石墙叠砌,内墙则做木板墙及防潮用高架木地板,屋架为用角钢钢架等形成复式构造,屋瓦采用文化(熏黑瓦)。[4][5]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