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晋宁州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分益州置。太康三年(282年)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管理。太安二年(303年)复置宁州。州治在滇池县(今云南省晋宁县东)。初置时领四郡,其地大致相当于今云南省除迪庆、昭通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后辖有今云南省全境、贵州省中西部地区。
郡级行政区
泰始七年(271年)分益州置宁州,领建宁、兴古、云南、永昌4郡,太康三年(282年)省入益州。太安二年(303年)复置宁州,领建宁、兴古、云南永昌、牂柯、越巂、朱提7郡,又立益州郡(后改名晋宁郡)。建兴元年(313)析牂柯郡置平夷、夜郎2郡,析云南郡置河阳郡,计领郡11。
- 云南郡
- 曹魏旧郡。郡治云南县(今云南省祥云县东南),领云南、梇栋、青蛉、楪榆、姑复、邪龙、遂久7县。咸宁五年(279年)增领云平、永宁2县。永嘉五年(311年)楪榆、永宁2县移属河阳郡,西晋末领云南、梇栋、青蛉、姑复、邪龙、遂久、云平7县。
- 兴古郡
- 曹魏旧郡。郡治胜休县(今云南省江川县北)[参 1],领胜休、句町、宛温、漏卧、西丰(269年改名毋棳)、贲古、铎封、进乘、西随9县。增领律高(275年置)、汉兴(281年置)、都唐(281年左右置)3县,至西晋末不变。
- 建宁郡
- 曹魏旧郡。郡治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领味、昆泽、存邑、新定、毋单、同濑、牧靡、谷昌、连然、秦臧、双柏、俞元、脩云、泠丘、滇池、建伶16县。晋时改牧靡县为牧麻县(晋初);新置谈槀、漏江、同乐3县(皆晋武帝时)。太安2年(303年),双柏、秦臧、连然、建伶、谷昌、滇池、俞元7县移属益州郡。西晋末领味、昆泽、存邑、新定、毋单、同濑、牧麻、脩云、泠丘、谈槀、漏江、同乐12县。
- 永昌郡
- 曹魏旧郡。郡治不韦县(今云南省保山市东北),领不韦、巂唐、哀牢、博南、比苏、永寿、南涪、雍乡8县[注 1]。永嘉五年(311年)比苏县移属河阳郡。西晋末领不韦、巂唐、哀牢、博南、永寿、雍乡、南涪7县。
- 牂柯郡
- 曹魏旧郡。郡治且兰县(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南),领且兰、谈指、夜郎、毋敛 鄨、平夷、同并7县。增领万寿(晋初置)、并渠2县(晋初置),废同并县(279年废)。永嘉五年(311年)平夷、鄨2县移属平夷郡,夜郎、谈指2县移属夜郎郡。西晋末领且兰、毋敛 万寿、并渠4县。
- 夜郎郡
- 永嘉五年(311年)析牂柯郡夜郎、谈指2县置郡,[参 2]郡治夜郎县(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至西晋末不变。
Remove ads
县级行政区
Remove ads
注释
- 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及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将永寿、南涪、雍乡3县列为蜀汉永昌郡属县,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从洪、吴二人说法列为蜀汉属县;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认为未有史料可证明蜀汉有此3县,未列为蜀汉属县。
- 刘琳认为朱提郡尚领有堂狼县,蜀汉时复置(刘琳《华阳国志校注》页416注释1);孔祥军认为晋初复立(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页123-124)。
- 孔祥军认为晋初置县。(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页125)
- 《晋书地理志》无此县份。
- 刘琳据云平县建县时间推测。(刘琳《华阳国志校注》第451页)
出处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腾休长,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兴古,何志故属建宁,晋武帝从兴古治之,遂以属焉。”
- 《晋书》卷14〈地理志上〉:“太安二年,惠帝复置宁州,又分建宁以西七县别立为益州郡。永嘉二年,改益州郡曰晋宁,分䍧牱立平夷、夜郎二郡。”;卷81〈王逊传〉:“永嘉四年,治中毛孟诣京师求刺史……朝廷怜之,乃以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与孟俱行,道遇寇贼,逾年乃至……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宁土。又遣子澄奉表劝进于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如故,赐爵褒中县公。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柯为平夷郡,分朱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东河阳太守,晋怀帝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永昌、云南立。”;《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河阳郡,刺史王逊分云南置。属县四。”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云平长,晋武帝咸宁五年立。”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毋棳令,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兴古。刘氏改曰西丰,晋武帝泰始五年,复为毋棳。”
- 《晋书·地理志》无此县。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律高令,汉旧县,属益州郡,后省。晋武帝咸宁元年,分建宁郡修云、俞元二县间流民复立律高县。”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都阳令,何志晋成帝立。案《晋起居注》,太康二年置兴古之都唐县,疑是。”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汉兴令,二汉、魏无,晋地志有,属兴古郡。”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谈槁令,汉旧县,属牂牁。晋武帝立。”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漏江令,汉旧县,属牂牁。晋武帝立。”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同乐令,晋武帝立。”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南秦长,本名南昌,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堂狼令,前汉属犍为,“狼”作“琅”。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朱提。”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万寿令,晋武帝立。”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同并长,汉旧县,前汉作同并,属牂牁。晋武帝咸宁五年省,哀帝复立。”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李锡甫,《汉晋城阳郡沿革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7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魏收,《魏书》,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乐史,《太平寰宇记》,维基文库
- 欧阳忞,《舆地广记》,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
Remove ads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