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晋并州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晋并州州治所在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范围在今山西省中部以北的太原、长治、晋城、晋中、阳泉4市全境,吕梁、忻州2市中东部,大同、朔州2市南部一带。永兴元年(304年)刘渊在平阳建立汉国以后,除太原郡一带,并州各地大多沦陷。[参 1]建兴四年(316年)十二月,并州刺史刘琨弃守晋阳逃亡幽州,并州全境易手。[参 2]
郡级行政区
西晋并州领太原、上党、西河、乐平、雁门、新兴6郡,至西晋末不变。
- 太原郡
- 曹魏旧郡,郡治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领晋阳、阳曲、榆次、于离、盂、狼孟、阳邑、大陵、祁、平陶、京陵、中都、邬13县。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瓖为太原王,太原郡改为太原国。永安元年(304年)三月司马颖封其子司马廓为中都王,太原国改为中都国,[注 1]光熙元年(306年)十月中都王司马廓被杀,国废为太原郡。晋末废狼孟县,领晋阳、阳曲、榆次、于离、盂、阳邑、大陵、祁、平陶、京陵、中都、邬12县。
- 上党郡
- 曹魏旧郡,郡治泫氏县(今山西省高平市)[参 3],领泫氏、壶关、潞、屯留、长子、高都、襄垣、铜鞮、涅、陭氏、谷远、阳阿12县。西晋初阳阿县改属乐平郡,废陭氏、谷远2县,增置武乡县。西晋末领泫氏、屯留、长子、壶关、高都、铜鞮、涅、襄垣、潞、武乡10县。
- 西河国
- 曹魏旧郡,咸宁三年(277年)封陈王司马斌为西河王,西河郡改为西河国。[参 4][参 5]郡治兹氏县(今山西省汾阳市),领兹氏(西晋初名隰城县)、离石、中阳、界休4县。光熙元年(304年)为刘渊攻取。
Remove ads
县级行政区
Remove ads
注释
- 司马廓封中都王之年史书无载,疑在永安元年(304年)三月司马颖封皇太弟之际。
- 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元康五年,惠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吾、宜安、深泉、广至等五县,分酒泉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则并州晋昌郡恢复原名新兴郡的年份在元康五年(295年)左右。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认为三国时属常山郡,晋时改属乐平郡。
- 《水经注》卷6及《魏书·地形志》均作“受阳”。“受”“寿”古代通用。
- 牟发松认为西晋末置阴馆、楼烦2县,废汪陶、葰人2县。(《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第89页注释4)
- 孔祥军认为西晋初置县。(《晋书地理志校注》第87页注释6)
出处
- 《晋书》卷5〈孝怀孝纪〉:“〔永嘉元年三月〕并州诸郡为刘元海所陷,刺史刘琨独保晋阳。”
- 《晋书》卷5〈孝愍帝纪〉:“〔建兴四年十一月〕司空长史李弘以并州叛,降于勒……〔十二月〕刘琨奔蓟,依段匹䃅。”
- 《魏书》卷106上〈地形志二上〉:“玄氏,二汉、晋属上党郡治。”
- 《元和郡县图志》卷13〈河东道·汾州西河县〉:“本汉兹氏县也,曹魏于此置西河郡,晋改为国,仍改兹氏县为隰城县。”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司馬斌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晋书》卷14〈地理志上〉:“惠帝改新兴为晋昌郡。”
- 《元和郡县图志》卷13〈河东道·太原府阳曲县〉:“狼孟故城……汉以为县,属太原郡,晋末省。”
- 《元和郡县图志》卷13〈河东道·仪州榆社县〉:“本汉涅氏县地也,晋于县西北三十五里置武乡县,属上党郡。”
- 《元和郡县图志》卷12〈河东道·晋州冀氏县〉:“本汉陭氏县地也,属上党郡,至晋省。”
- 《太平寰宇记》卷50〈河东道·大通监绵上县〉:“本谷远县地,晋省谷远。”
- 《元和郡县图志》卷13〈河东道·仪州〉:“今州理即汉上党郡之涅氏县地也,后汉于此置阳阿县,属上党郡。晋改为轑阳,属乐平郡;本汉涅氏县地,后汉于此置阳阿县,属上党郡。晋改为轑阳县,属乐平郡。”;《太平寰宇记》卷44〈河东道·辽州〉:“今州即汉上党郡之涅氏县地也,后汉于此置阳阿县,属上党郡。晋改为轑阳,属乐平郡;在汉为涅县之地,后汉于此置阳阿县,俱属上党郡。晋改为轑阳县,属乐平郡。”
- 《太平寰宇记》卷40〈河东道一〉:“本汉榆次县地,晋于此置寿阳县,属乐平郡,晋末省。”;《元和郡县图志》卷13〈河东道二〉:“寿阳县,本汉榆次县地,西晋于此置受阳县,属乐平郡,永嘉后省。”
- 《元和郡县图志》卷14〈河东道·云州〉:“汉末大乱,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云中、雁门、西河遂空。曹公鸠集荒散,又立平城县,属新兴郡。晋又改属雁门。”
- 《元和郡县图志》卷14〈河东道·朔州〉:“汉末大乱,郡遂荒废,建安中曹公又立马邑县,属新兴郡。晋改属雁门郡。”
- 《元和郡县图志》卷14〈河东道·代州崞县〉:“本汉旧县,因山为名,属雁门郡。汉末荒废,晋初又置。”
- 《元和郡县图志》卷14〈河东道·代州繁畤县〉:“本汉旧县,属雁门郡。汉末匈奴侵寇,旧县荒废,晋又置繁畤县。”
- 《舆地广记》卷19〈蔚州善阳县〉:“本剧阳县,汉属雁门郡……东汉复曰剧阳,晋省之。”
- 《大清一统志》卷114〈代州〉:“汉置葰人县,属太原郡,后汉省。晋复置,属雁门郡,永嘉后废。”
- 《元和郡县图志》卷14〈河东道·忻州秀容县〉:“本汉阳曲县地,属太原郡。后汉末于此置九原县,属新兴郡。”
- 《元和郡县图志》卷14〈河东道·代州五台县〉:“本汉虑虒县,属太原郡,因虑虒水为名也,晋省。”;《太平寰宇记》卷49〈河东道·代州五台县〉:“本汉虑虒县,属太原郡,因虑虒水为名也,晋省。”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李锡甫,《汉晋城阳郡沿革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7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魏收,《魏书》,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乐史,《太平寰宇记》,维基文库
- 欧阳忞,《舆地广记》,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
Remove ads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