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晋凉州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曹魏旧州,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范围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以西的地区,青海省东北地区。西晋末为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寔所控制。
郡级行政区
西晋凉州初领金城、西平、武威、张掖、西、酒泉、敦煌、西海8郡,金城郡于泰始五年(269年)移属秦州,太康三年(282年)复归凉州。增置晋昌郡(295年置)、武兴郡(约301年置)、晋兴郡(约301年置)。西晋末领11郡。
- 金城郡
- 曹魏旧郡,泰始五年(269年)移属秦州,太康三年(282年)复归凉州。郡治榆中县(今甘肃省兰州市东),领榆中、允街、金城、浩亹、白土、令居、允吾7县。晋时废允吾县(泰始年间废)及令居县(咸宁年间废)。凉州张寔时复置令居、枝阳2县己复置。西晋末领榆中、允街、金城、白土、浩亹、令居、枝阳7县。
- 武威郡
- 曹魏旧郡,郡治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南),领姑臧、宣威、仓松、显美、揟次、武威、鹯阴、袓厉、媪围9县。西晋时废鹯阴、袓厉、武威、媪围4县(约晋初);张掖郡番和、骊靬2县来隶(约晋初);复置袓厉县(约301年)。西晋末领姑臧、宣威、揟次、仓松、显美、骊靬、番和、袓厉8县。
- 张掖郡
- 曹魏旧郡,郡治觻得县(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领觻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番和、骊靬7县。西晋时番和、骊靬2县移属武威郡(约晋初),删丹县移属西郡(约晋初);废氐池县(267年以后);觻得县改名永平县,昭武县改名临泽县(280年以前)。西晋末领永平、临泽、屋兰3县。
- 酒泉郡
- 曹魏旧郡,郡治禄福县(今甘肃省酒泉市),领禄福、表氏、乐涫、玉门、会水、安弥、延寿、沙头、干齐9县。晋时干齐县移属敦煌郡(西晋初),增置骍马县(280年以前),沙头县移属晋昌郡(295年)。西晋末领禄福、会水、安弥、乐涫、表氏、玉门、延寿、骍马8县。
- 敦煌郡
- 曹魏旧郡,郡治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市西),领敦煌、效谷、广至、龙勒、冥安、渊泉、宜禾、伊吾8县(不详何时)。晋时酒泉郡干齐县来隶。增置昌蒲、阳关2县(280年以前置)。元康五年(295年)宜禾、伊吾、冥安、渊泉、广至5县移属晋昌郡。[参 1]西晋末领敦煌、龙勒、效谷、干齐、昌蒲、阳关6县。
Remove ads
县级行政区
Remove ads
注释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98-99页。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第174页。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第174页。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98-99页。
- 孔祥军据《舆地广志》之文认为晋时未废破羌县,《晋书地理志》漏列破羌县。(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0页)
- 孔祥军据《晋书·地理志》无武威县,认为晋时已废县。(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0页)
- 孔祥军据《晋书地理志》无媪围县,认为晋时已废县。(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0页)
- 孔祥军据《晋书·地理志》无氐池县,《宋书·符瑞志》泰始三年(267年)尚见氐池县的记载,认为晋时废县。(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0页)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2页。
- 《晋书地理志》避唐帝讳作“深泉”。
出处
- 《晋书》卷14〈地理志上〉:“元康五年,惠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吾、宜安、深泉、广至等五县,分酒泉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
- 《晋书》卷14〈地理志上〉:“永宁中,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统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元和郡县图志》卷39〈陇右道上〉:“永嘉末,前凉张轨分〔金城郡〕立晋兴郡。”卷40〈陇右道下〉:“嘉麟县,本汉宣威县地,前凉张轨于此置武兴郡。”
- 《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祖居,前汉属,罢,后复,属武威,晋罢。”;《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乌兰县,本汉袓厉县地,属安定郡,后汉属武威郡。前凉张轨收其县人,于凉州故武威县侧近别置袓厉县。”
- 《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鹑阴,郡治。前汉属安定,后汉属武威,晋罢。”
- 《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本汉角乐得县,属张掖郡。本匈奴角乐得王所居,因以名之。晋改名永平县。”
- 《舆地广记》卷17〈陕西路甘州张掖县〉:“汉昭武县,属张掖郡,晋改曰临泽。”
- 《太平寰宇记》卷152〈陇右道·甘州删丹县〉:“本汉旧县也,属张掖郡。后汉兴平二年分置西郡,以删丹县属焉。晋分删丹置兰池、万岁、仙提三县。”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李锡甫,《汉晋城阳郡沿革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7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魏收,《魏书》,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乐史,《太平寰宇记》,维基文库
- 欧阳忞,《舆地广记》,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
Remove ads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