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辛郁
诗人(1933—2015)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辛郁 (1933年6月13日—2015年4月29日),本名宓世森,别号:冷公,笔名:古渡、丁望、盛乃承。浙江慈谿人,在军中任职期间,自学成才,先后在《新生报》的“战士园地”、《野风》半月刊、《蓝星》诗刊、《创世纪》等刊物发表诗作。除了写诗,辛郁还写作小说、杂文、电视剧本,并且积极发起许多文学艺术活动;也推广科学普及工作,并且担任《人与社会》、《国中生月刊》等杂志的主编、总编辑、顾问、社长等多项职务。
生平
- 1933年,六月出生于杭州观海卫镇宓家埭。
- 1948年,离家从军。
- 1950年,五月中舟山撤队时随军来到台湾。
- 1951年,从沙牧教导下摸索写诗,之前曾在家中读过艾青、田间、何其芳、绿原、穆旦、徐志摩、闻一多等的诗集。这一年,辛郁第一首作品在《新生报》“战士园地”发表,后又在《野风半月刊》发表作品,均用“雪舫”笔名,后易为“辛郁”[1]。
- 1954年,结识诗人纪弦、覃子豪等,加入“现代派”,并为《蓝星》写诗。“创世纪”诗社成立,张默、洛夫、痖弦三位创办人均服役军中,亦加入其中。此时结识郑愁予、商禽、楚戈、叶泥、林泠、梅新等诗人。
- 1969年,自军中退伍。即参与推广科学普及工作,并任经理、社长及《人与社会》、《国中生月刊》等杂志的主编、总编辑、顾问,数十年与文字结缘。
- 1988年,九月与洛夫、管管、张默、碧果、商禽等诗人回大陆探亲,并与大陆诗人交流。
- 2003年,七月出版辛郁四书:《演出的我》、《找钥匙》、《龙变》、《镜子》。
- 2015年,四月七日<病友>一文发表于联合报副刊。二十九日上午8时因肺炎并发心脏衰竭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
Remove ads
作品
著有诗集《辛郁世纪诗选》、《豹》等;小说《龙变》、《不是鸵鸟》及记述诗坛朋友的《我们这一伙人》等作品。[2]。其作品以贴近社会及发掘人性为主[3]。
- 《军曹手记》,台北:蓝星诗社,1960年11月
- 《豹:辛郁诗集》,台北:汉光文化公司,1988年8月
- 《因海之死》,台北:尚书文化出版社,1990年4月
- 《在那张冷脸背后》,台北:尔雅出版社,1995年5月
- 《辛郁.世纪诗选》,台北:尔雅出版社,2000年5月
- 《演出的我》,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7月[4]
- 《找钥匙》,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7月
- 《未终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年6月
- 《不是鸵鸟》,台北:十月出版社,1968年10月
- 《我给那白痴一块钱》,台北:天华出版社,1978年5月
- 《镜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7月
- 《地下火》,台北:陆军出版社,1974年10月
- 《龙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7月
- 《面子问题》,宓世森编剧,中国广播公司广播剧,1975年5月
- 《神奇跑马灯:科学月刊四十年人事流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0年5月
- 《我们这一伙人》,台北:文讯杂志出版,2012年7月
- 《辛郁自选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0年6月
- 《融融新邨:小说集》,古渡等撰,台北:中华日报社,1973年
- 《作家的成长:告诉您写作的秘诀》,辛郁等著,台北:华欣文化,1978年
传述
- 《辛郁自传》[录影],王璞拍摄,王璞先生拍摄作家录影传记,,1998年3月
- 《知道第一季第13集,冷脸背后 燃烧生命》,辛郁主讲,台北市:人间卫视,2012年
获奖
曾获国军新文艺长诗金像奖、警总文艺奖诗歌金环奖、中山文艺奖新诗奖、中国文艺荣誉文艺奖章。
评价
资料注解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