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邓季惺
中国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邓季惺(1907年2月19日—1995年8月29日)[1],亦名友兰,女,四川奉节人,中国政治人物,曾任立法院立法委员。[2]
生平
邓季惺是四川省奉节县青莲乡茅田梁人。早年毕业于重庆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民国十二年(1923年)初,邓季惺和同学吴淑英等相约到南京,进南京暨南大学附中女生部三年级。民国十三年(1924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预科。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底,与吴念椿结婚,婚后育一子(吴敬琏)二女(吴敬媛、吴敬瑜),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吴念椿病逝北平。
在南京、镇江执行律师业务三年,同时担任南京《新民报》的《法律问答》栏目主持人。
民国廿二年(1933年)1月,与《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结婚。民国廿六年(1937年),正式参加《新民报》工作,任副经理。民国廿七年(1938年),随该报内迁重庆,任《新民报》重庆社经理。
开办托儿所“南京第一托儿所”、“七七幼儿园”(重庆南岸),亦有入住儿童家长对其开办的托儿所甚为不满,时隔多年仍著书抨击[3]
民国卅二年(1943年),创办该报成都版,任经理。后任四川省第一、第二两届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民国卅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兼任上海、南京《新民报》社经理。
民国卅七年(1948年),参加立法委员选举,以四川省妇女第三名294,262张选票当选立法委员。[4]
1949年回到北京,任北京《新民报》社经理。1950年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北京日报》顾问。1955年至1958年,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1957年被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1983年至1988年,任第六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1995年8月29日,病逝北京,年八十九岁,在陈铭德、邓季惺之墓碑上,刻有:“陈邓两人毕生追求新闻自由、民主法治和民族富强,即使身处逆境,依然保持坚定执著的信念,相濡以沫,共度艰难岁月。”
Remove ads
出席立法院会议
第一届第一会期
- 内政及地方自治委员会
- 财政及金融委员会
- 教育文化委员会
职务
传记
- 《“民间的回声”--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伉俪传》。蒋丽萍,1998,上海文艺出版社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